Workflow
服装印染
icon
搜索文档
“含绿量” 升级!读懂美丽中国“生态答卷”
央广网· 2025-09-21 10:55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 山东青岛一家服装企业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使印染一件普通短袖上衣的耗水量从至少25公斤大幅降低,每年可节水10万吨并避免大量污水排放 [1] - 环保与发展并非对立,传统企业通过找对技术可实现双赢,该案例体现了绿色创新思路 [1] -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例如运用声纹智能识别技术快速识别噪声来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或社会生活),以实现更有效和有针对性的监管 [2] 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与全球影响 - “十四五”期间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涵盖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2] - 中国在绿色转型中形成大量创新成果并向世界普及,例如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在设计中烙印“绿色基因”,设置14处大型通道和100多个涵洞以保护角马迁徙和周边生态 [2] -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设美丽中国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以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为目标 [2]
生态环境部:2024年联合央行建立绿色金融项目推介机制 首批贷款达143亿元|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19 14:01
政策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 - 生态环境部围绕高水平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涉及标准规范、精准监管、环评改革、市场机制、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2] - 加强准入管理,严把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准入关,将环评审批权限上收到省级部门,“十四五”期间全国“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2] - 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显著增加,2025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2] - “十四五”以来共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涉及总投资6.28万亿元[2] 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 生态环境部健全标准体系,完成32项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引领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3] - “十四五”以来,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3] -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替代、短流程电炉炼钢等技术,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3] -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使印染一件短袖的耗水量从至少25公斤大幅降低,某企业每年可节水10万吨[3] 绿色金融与项目支持 - 深入推进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项目开发新模式,“十四五”以来有100多个项目获金融机构支持,获得授信金额2164亿元、发放贷款764亿元[4] - 2024年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推介机制,首批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达143亿元[4] 环境治理与综合效益 - 以城市河流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通过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建立滨河绿化带和城市公园,提升城市品质[4][5] - 北京亮马河经过综合治理,水质从劣Ⅴ类改善为风景优美的“城市会客厅”,每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共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