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柿子种植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小柿子”撑起村民“钱袋子” 三星“分享村庄”点柿成金
第一财经· 2025-10-28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项目通过产业帮扶与人才振兴相结合的模式 成功将陕西富平县湾里村的柿子产业从低价值原料生产升级为年产值超800万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路径 [1] 产业发展与产值变化 - 湾里村柿子产业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从过去价格低至0.3元/斤甚至烂在树上无人问津 发展为涵盖柿饼、冰柿、柿漆、柿染、文创、旅游的庞大产业生态 [1] - 合作社成立后收购价从往年0.7元/斤提升至2元/斤并逐年上涨 标准化晾晒棚和冻库的建设激发了村民积极性 [4] - 2024年现代化智能工厂投用 国内领先的清洗分选线实现鲜柿洁净处理一气呵成 创新削皮去蒂机使单日削皮量从人工2000斤翻倍至4000斤 [8] - 专利晾晒系统有效破解霉变难题并将柿饼上市周期提前20天 显著提升产品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实现从“靠天做柿”到“智能产柿”的转变 [8]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 项目挖掘柿子全生命周期价值 利用昔日落地腐烂的青柿子开发柿染产业 柿漆订单已排至明年 需求量高达100吨 [8] - 柿染工坊主理人通过线上平台打开柿染产品销路 月销售额突破十万元 证明了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 [11] - 智能工厂是柿子产业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 [9] 人才引进与梯队建设 - 项目激活当地产业与人才内生动力 形成“人才支撑产业 产业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 [1] - 吸引职业经理人、返乡能人、外部创客等多类人才 如原建筑包工头返乡参与合作社并出资9万元 原职业学校副校长全职投入村庄运营 [3][6] - 村带头人通过访韩活动汲取经验 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和合共生”理念落实 [6] - 形成“本土人才 + 返乡人才 + 外部创客”的人才梯队 包括领头人、实干家和新创客 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共振 [11] 合作社与组织化建设 - 中国三星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通过实地调研后落地柿饼产业设施 定位为实现弯道超车 从农民参与和产业升级角度构建村庄产业竞争力 [3] - 成立富平县促发柿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让分散农户抱团发展 尽管初期动员村民入股仍差近20万元 [3] - 合作社推动柿饼产业标准化、品牌化 运用现代化运营思维提升产业价值 [8]
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样本:从资源聚变到产业裂变
经济观察网· 2025-10-27 17:13
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三星于2014年启动“三星分享村庄”产业扶贫项目,在包括陕西湾里村在内的13个村庄推动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为核心的乡村振兴 [2] - 2018年,中国三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启动富平柿饼产业扶贫项目,聚焦土壤改良和科学种植,并成立“富平促发柿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冻库和晾晒棚 [3] - 至2023年前后,湾里村柿子产业已拥有自有品牌、商标、包装和运营团队,形成以本土资源为基础的地方特色产业雏形 [3] - 2024年10月,占地2600平米的柿子未来工厂竣工投产,标志着湾里村柿饼产业从1.0阶段进入2.0阶段 [4] 生产技术与效率提升 - 未来工厂的分选削皮车间配备国内领先的清洗风干分选设备,创新的削皮去蒂机保证果肉洁净,垂直部署的柿皮传送线使削皮效率倍增,加工能力从以往每天最多2000斤提升一倍以上 [4] - 工厂拥有自研专利技术的柿饼晾晒室,可使柿饼提前20天上市,并通过自动控制温湿度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有效解决发霉、上霜慢的问题 [4] 产业多元化与价值延伸 - 2023年10月,中国第一家柿染艺术馆在湾里村正式开馆,并举行“柿食柿色联合展演秀”,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融合 [6] - 利用废弃青柿子作为染色原料发展柿漆、柿染产业,吸引返乡和外来人才,例如刘耀鹏从零学习成为柿染匠人,陈晨在西安建立工作室并通过线上平台推广,月销售额已超过十万元 [6] - 2025年10月,西安美术学院发起的“柿染文创开发微专业”揭牌,研学基地同步在湾里村落成,致力于构建柿染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 [7]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至2024年9月,村合作社已助力6563人次实现就近就业,社员家庭平均增收超过6000元 [6] - 未来工厂的建成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4] - 湾里村国际青旅作为中国乡村第一家国际青旅应运而生,计划联动未来教室、艺术培训等资源,吸引青年群体深度参与乡村体验 [7] 人才培育与资源整合 - 中国三星组织村带头人访韩活动,例如2019年村支书赵毕锋和2023年合作社经理杨维娜,学习韩国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并将其融汇到湾里村的发展探索中 [3][5] - 三星将乡村人才培训基地“未来教室”落地湾里村,提升乡村基层治理与带头人带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7] - 产业发展遵循“合作社及村民主导+爱心企业赋能+社会组织专业化实施”的原则,实现多方聚变效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