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柿饼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省富平县湾里村:立足特色资源 做强富民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1-25 11:32
人民日报记者 于洋 "赵厂长,等你们的冰柿出厂,记得及时告诉我们,产多少我们收多少。"最近,陕西省富平县湾里 村柿子未来工厂厂长赵增民的电话响个不停,各地买柿子、订柿饼的订单纷至沓来。"今年是柿子的大 年,没想到销量和价格依然很好,合作社的分红少不了。"年近六旬的赵增民说。 "湾里村成功的关键是探索出一条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柿子的全生命周期发掘价值,依 托'合作社及村民主导+企业赋能+社会组织专业化实施'的原则,多方合作形成聚变效应。"中国三星副 总经理张剑介绍。 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5)》中,中国三星13年蝉 联外企榜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正是三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 富平以柿子产业闻名,但在湾里村,过去种柿子并不是主业。湾里村陷在"守着果树没饭吃"的困境 里:种植没技术、加工没场地、销售没渠道,每年柿子成熟季,村民要么低价卖掉,要么看着果子烂在 树上。 2019年,中国三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现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就富平柿饼产业扶贫项目达成合 作,在湾里村成立了富平促发柿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晾晒棚和低温冷库。在项目的支持 下,柿子 ...
立足特色资源 做强富民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1-25 06:31
湾里村柿子产业稳步发展,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商标、包装和运营团队,一个以本土资源为基础的 地方特色产业初具雏形。为助推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三星通过提供资金、引进技术,帮助当地 建设具有现代产业加工能力的"未来工厂"。2024年10月,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柿子未来工厂竣工投产。 走进柿子未来工厂,无菌加工车间里设备轰鸣,一筐筐鲜亮的柿子在传送带上运转,经过清洗、分拣、 去皮等工序,被送到冷库等待处理。晾晒车间里,挂满白霜的柿饼和凝着冰晶的冰柿正准备打包,等待 运往全国各地…… "赵厂长,等你们的冰柿出厂,记得及时告诉我们,产多少我们收多少。"最近,陕西省富平县湾里村柿 子未来工厂厂长赵增民的电话响个不停,各地买柿子、订柿饼的订单纷至沓来。"今年是柿子的大年, 没想到销量和价格依然很好,合作社的分红少不了。"年近六旬的赵增民说。 富平以柿子产业闻名,但在湾里村,过去种柿子并不是主业。湾里村陷在"守着果树没饭吃"的困境里: 种植没技术、加工没场地、销售没渠道,每年柿子成熟季,村民要么低价卖掉,要么看着果子烂在树 上。 2019年,中国三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现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就富平柿饼产业扶贫项目达 ...
广西恭城:晴好天气晒柿忙
中国新闻网· 2025-11-24 10:14
图为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村民房前屋后晒满柿饼,孩童在旁边嬉戏玩耍。李茂香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 广西恭城:晴好天气晒柿忙 图为村民正在晾晒柿饼。 李茂香 摄 图为村民正在晾晒柿饼。 李茂香 摄 图为村民正在晾晒柿饼。 李茂香 摄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
【财经分析】丝路潮涌开新局 咸阳聚力高水平开放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8 17:26
西咸一体化战略推进 - 西安-咸阳一体化被定位为咸阳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和总牵引,旨在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5] - 2024年及2025年,“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连续被写入国家计划报告,陕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咸阳发挥主体作用并增强承接功能[5] - 咸阳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推进西咸一体化暨西安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与西安联合编制实施《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6] 交通互联与物流网络建设 - 随着咸阳渭河高新大桥、地铁1号线三期、西兴高速改扩建等系列交通项目落地,西安与咸阳两市间的交通路网持续加密[6] - 咸阳经开区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10分钟车程,具备发展临空经济的明显优势,计划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融合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5] - 武功县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等交通干道,使新疆货物一天内到达,再花两三天即可分发至全国,成为新疆农产品电商出疆的首选中转地[8] 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成果 - 今年前三季度,咸阳市实现进出口总值89.14亿元,总量位居陕西省第二[4] - 同期出口额为53.28亿元,同比增加4.77%[6] - 咸阳高新区辖区企业依托进出口公司和西安综合保税区仓库,在2024年实现进出口41.65亿元[12] - 武功县今年前三季度电商交易额超过105亿元,当地企业陕西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年发货量达1000万单以上[7][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咸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46家,同比增长2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41%,较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创新能力位居陕西地级市第一[12] - 咸阳在省内率先颁布实施《咸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并与西安交大共建“三池一机制”共享平台,汇聚人才、项目和资金[11] - 咸阳高新区吸收西安科教和人才资源,打造“西安研发、咸阳制造”发展模式[12] 企业案例与营商环境优化 - 高盛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咸阳,原因包括靠近下游客户以及借助当地发达的空铁网络开拓市场[5] - 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利用西安咸阳机场、中欧班列‘长安号’等通道,方便与国际伙伴交流及未来产品出口[6] - 昂煦生物公司的跨境电商销售额已占其总销售额的30%,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出口[9] - 凯立新材公司肯定咸阳良好的创新政策和邻近西安的区位条件有助于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并正致力于贵金属催化剂的“国产替代”研发[12]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永定:柿饼正飘香 农户笑开颜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17:09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永定全区柿子林面积达6.8万亩,年产量超过6万吨 [7] - 柿子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超过2万村民就业增收 [7] - 陈东乡城东村柿子相关产业收入达一千多万元,较2022年前水平增长三倍 [7] 生产与销售情况 - 制作柿饼需约1个月时间,4斤鲜柿可制成1斤柿饼 [3][4] - 城东村今年收购30万斤鲜柿进行加工,柿饼产品在上市前已被预订一空 [4] - 柿饼主要销售市场为广东、浙江、福州、厦门等地,并通过旅游体验促进现场销售 [4][7] 产业融合与发展模式 - 当地将柿子产业与千年客家文化、土楼旅游深度结合,发展乡村旅游 [4] - 通过举办“柿子丰收节”、“柿子嘉年华”等活动吸引游客,提供柿饼DIY、客家农家宴等体验项目 [4] - 产业融合带动城东村发展20家农家乐和10家民宿,柿饼成为热门旅游伴手礼 [7]
小乡村的大“柿”业 ——中国三星助力陕西湾里村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8:21
产业规模与产值 - 湾里村每年可加工鲜柿100万斤,生产柿饼10万斤、冰淇淋柿子50万枚、柿漆8万斤,年产值超800万元 [8] - 合作社成立后,建成两座标准化晾晒棚、一座低温冻库以及薛镇首个拥有食品生产许可的柿饼加工厂 [3] 科技赋能与生产效率提升 - 2024年投产的“柿子未来工厂”采用国内领先的清洗分选线,实现鲜柿从入厂到洁净处理一气呵成 [3] - 创新削皮去蒂机使单日削皮量从人工2000斤翻倍至4000斤 [3] - 专利晾晒系统有效破解霉变难题并将柿饼上市周期提前20天,提升产品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3] 产业链延伸与三产融合 - 产业从零散种植发展到规模化栽培,从家庭“晾晒”升级为“按标生产” [3] - 发展柿染文化,打造现代化柿子漆生产线,并与西安美术学院合作,将产业与乡村文化、教育深度融合 [6] - 建立中国乡村第一家国际青年旅社,承接研学、展览等客群,推动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变,实现“全年经济” [8] 人才吸引与带动效应 - 通过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村里带来新思路和新活力 [7] - 项目带动了5个村集体参与产业发展,形成“合作社及村民主导+爱心企业赋能+社会组织专业化实施”的聚变效应 [8] - 湾里村已发展成为富平县特色产业样板村和三产融合的未来乡村样板 [8]
以“柿”为媒,中国三星助力富平湾里村“人才链、产业链”共振
新华网· 2025-10-29 17:24
文章核心观点 - 陕西富平县湾里村以柿子产业为核心,通过吸引本土返乡人才与外部新创客,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共振,并借助中国三星“分享村庄”项目的精准赋能,从传统村落跃升为三产融合的未来乡村样板 [1] 人才振兴模式 - 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如柿子“主理人”杨维娜于2016年返乡,推动柿饼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并开拓柿染新赛道 [2] - 外部人才如深耕房地产行业十年的柿染工坊主理人陈晨,于2024年以非遗植物染布为起点,通过线上平台打开柿染产品销路 [5] - 高校人才如西安美院教授潘璠、石历丽化身乡村非遗文创设计师,将学术研究与乡村实践结合,推动柿染走向国际艺术舞台 [5] 产业发展与融合 - 产业发展从传统柿饼加工,延伸出柿漆生产、柿染非遗工艺、研学旅游等三产内容,构建起完整的柿子产业体系 [6] -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项目于2018年落地,以“多维帮扶、多产互融、多业兴旺”的战略规划产业,推动三产融合 [2][6] - 模式创新建立“合作社及村民主导+爱心企业赋能+社会组织专业化实施”的运作机制,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合作社组织力与农户积极性 [6] 赋能平台与可持续机制 - 中国三星“未来教室”在湾里村落地,成为集培训、教学、服务于一体的空间,为村干部提供产业培训,并支持高校开展微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 [7] - 该空间也作为村里孩子的成长屋,提供自习空间并邀请县城教师辅导学业,以教育为乡村埋下未来的种子 [7] - 中国三星于2025年4月在四川广安市干埝村启动乡村振兴“未来学校”,为乡村人才培育与产教融合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7]
“小柿子”撑起村民“钱袋子” 三星“分享村庄”点柿成金
第一财经· 2025-10-28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项目通过产业帮扶与人才振兴相结合的模式 成功将陕西富平县湾里村的柿子产业从低价值原料生产升级为年产值超800万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路径 [1] 产业发展与产值变化 - 湾里村柿子产业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从过去价格低至0.3元/斤甚至烂在树上无人问津 发展为涵盖柿饼、冰柿、柿漆、柿染、文创、旅游的庞大产业生态 [1] - 合作社成立后收购价从往年0.7元/斤提升至2元/斤并逐年上涨 标准化晾晒棚和冻库的建设激发了村民积极性 [4] - 2024年现代化智能工厂投用 国内领先的清洗分选线实现鲜柿洁净处理一气呵成 创新削皮去蒂机使单日削皮量从人工2000斤翻倍至4000斤 [8] - 专利晾晒系统有效破解霉变难题并将柿饼上市周期提前20天 显著提升产品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实现从“靠天做柿”到“智能产柿”的转变 [8]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 项目挖掘柿子全生命周期价值 利用昔日落地腐烂的青柿子开发柿染产业 柿漆订单已排至明年 需求量高达100吨 [8] - 柿染工坊主理人通过线上平台打开柿染产品销路 月销售额突破十万元 证明了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 [11] - 智能工厂是柿子产业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 [9] 人才引进与梯队建设 - 项目激活当地产业与人才内生动力 形成“人才支撑产业 产业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 [1] - 吸引职业经理人、返乡能人、外部创客等多类人才 如原建筑包工头返乡参与合作社并出资9万元 原职业学校副校长全职投入村庄运营 [3][6] - 村带头人通过访韩活动汲取经验 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和合共生”理念落实 [6] - 形成“本土人才 + 返乡人才 + 外部创客”的人才梯队 包括领头人、实干家和新创客 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共振 [11] 合作社与组织化建设 - 中国三星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通过实地调研后落地柿饼产业设施 定位为实现弯道超车 从农民参与和产业升级角度构建村庄产业竞争力 [3] - 成立富平县促发柿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让分散农户抱团发展 尽管初期动员村民入股仍差近20万元 [3] - 合作社推动柿饼产业标准化、品牌化 运用现代化运营思维提升产业价值 [8]
河北磁县:红柿映金秋 柿饼加工忙
人民网· 2025-10-27 16:59
行业生产规模 - 磁县柿饼加工行业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年加工鲜柿达2000万斤[1] - 行业生产高峰期每日可加工鲜柿30万斤[1] 产品与产值 - 柿饼加工行业年产柿饼产品500万斤[1] - 行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1] 产业带动效应 - 柿饼加工产业带动周边6000余农户参与[1] - 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季节性工作岗位超过3000个[1] 生产流程与技术 - 柿饼加工需经过清洗、削皮、晾晒、捏型等十多道工序[1] - 加工过程需要约一个月时间完成[1]
走近生产线,一起解锁农业“新吃法”“新玩法”
央视网· 2025-10-27 03:13
消费需求升级 - 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绿色有机标识和产地溯源码成为蔬菜包装标配,羽衣甘蓝、西兰苔等特色蔬菜成为新宠 [1] - 百姓餐桌对新鲜健康的新需求为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2] - 全谷物食品正悄然靠近核心位置,藜麦从沙拉点缀变为主食主角,小藜麦打开大市场 [3] 农业生产智能化与绿色化 - 安徽和县农户使用气象小喇叭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大棚内土壤和光照数据,配合在田保鲜技术调节湿度温度为蔬菜保鲜 [2] - 安徽和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标准化生产和加大科技投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2个 [2] - 全国在十四五时期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 全谷物产业发展 - 青海乌兰县1.56万亩藜麦迎来丰收,该县是全国重要藜麦育种基地,拥有1000多种性状不同的藜麦品种 [3] - 山西静乐县5万亩藜麦成熟,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预计平均亩产超300斤,藜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5.3亿元 [3] - 除藜麦外,燕麦、大麦等全谷物食品研发也持续推进,全谷物保留种皮、胚乳和胚的完整谷物籽粒,有助于提升营养健康水平 [3]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展示冻干粥、马铃薯面条、整鸡提取蛋白饮品等创新成果,以及大豆蛋白饮料、大豆风味盐、新型冻豆腐等大豆制品 [4] - 黑龙江五大连池作为大豆优势产区,大豆蛋白含量约38%,脂肪含量20%以上,集聚了20家大豆加工企业 [4] - 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从传统农作物向更丰富生物资源拓展,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4] 农旅融合新业态 - 浙江绍兴新昌县会墅岭村凭借两千多株柿树吸引游客观赏采摘,今年10月以来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50万元 [5] - 江苏南通村民依托800亩荷塘发展民宿产业,春赏荷秋尝藕,鲜藕被做成韭菜藕丝、糯米藕、炸藕饼等时鲜美食 [5] - 浙江安吉蔓塘里自然村的戏楼咖啡融合老宅历史韵味与现代咖啡文化,提供古法采茶、手工炒茶等茶文化体验项目 [5] 休闲农业产业规模 - 各地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向品牌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走出产业微笑曲线 [6] - 农业农村部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 [6] - 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