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

搜索文档
美国专注连锁加盟的基金GSP深度访谈:品牌与门店的定价、投资、整合和退出
IPO早知道· 2025-07-12 10:25
中国连锁品牌全球化 - 中国头部加盟连锁品牌在二级市场和海外市场表现优异,反映其在产品、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逐步建立全球竞争力 [2] - 瑞幸咖啡在纽约开设两家新店,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大钲资本作为核心操盘者推动其转型 [2] - 中国PE机构在加盟品牌收购-运营方面逐渐形成成熟打法,并具备在更多地区和品牌复用的潜力 [2] 美国加盟连锁市场与GSP案例 - 美国加盟连锁市场规模庞大,PE机构通过多店整合-运营-出售实现高回报,GSP自2014年以来复合年化收益率达33% [3][6] - GSP专注于万亿美元级特许经营和消费服务行业,2024年在管资产23亿美元,从收购23家汉堡王餐厅起步 [3][6] - GSP已进行26项多门店投资,覆盖健身房、殡仪、汽车服务、宠物护理和连锁餐饮等领域 [3] GSP投资策略 - 以3-6倍EBITDA收购小型加盟店,通过运营改善和现金流并购更多门店,最终以6-7倍EBITDA出售给机构PE公司 [3] - 单店平均收入行业顶尖,单店利润率至少20%,新店回本期不超过三年,消费者复购意愿同类第一 [3] - 目标定价为5年3倍MOIC,实际买入倍数通常低于行业平均的10-12倍,首年收益率可达18% [3] GSP四大盈利路径 1) 增长同店销售: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4-5%销售额 [4] 2) 优化损益表中部:管控成本、人工和租金,提升2%利润率 [4] 3) 新店开发与并购:以20-40%ROIC再投资现金流 [4] 4) 实现估值倍数提升:打造多元化、专业化企业 [4] 特许经营商业模式 - 单店关键成本为人力、商品成本和租金,高度依赖人力和消费需求预测,受经济周期影响大 [18] - 规模化能降低因地理位置变化、天气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市场愿为规模和多元化支付溢价 [18] - 特许经营行业需要PE和机构资本,资本回报率高,翻新投资不加杠杆回报率可超30% [20] 行业整合与投资标准 - 行业需高度分散、有机增长、整合有工业逻辑、有成功先例,且GSP需具备独特优势 [40] - 投资标的要求单店利润率至少20%,新店回本期三年内,消费者复购意愿同类第一 [37] - 避免价值陷阱,价格重要但质量更重要,难度高不会多赚钱,只在高质行业做整合 [27] 资本结构与退出策略 - 目标为3倍MOIC,过去五年十笔退出平均回报超3倍且耗时更短 [48] - 通常100%股权投入起步,业务年现金流超1000万美元后反向加杠杆 [51] - 买家多为管理50-100亿美元的私募基金,看重业务一致性、专业化和跨区域规模 [64] 劳动力与租金管理 - 员工流失成本高,每流失一名员工需花费3000-5000美元培训,降低流失率可显著提升利润 [56] - 租金可重新谈判,通过调整租期、装修条款等创造价值,房东资金成本与运营公司差异大 [53] - 多门店业务成功最佳预测指标是门店总经理任期,优秀管理需关注员工培训和激励 [57][58] 细分行业投资逻辑 - 汽车服务偏好刚需型业务如碰撞修复,由保险公司买单,抗周期能力强 [59] - 健康与健身行业趋势好但怕盲从风险,Planet Fitness因规模大、品牌护城河深受青睐 [60] - 早教行业增长强劲但需警惕监管和补贴风险,对员工素质和客户体验要求极高 [62][63]
四分之一日本年轻人,已经在安排自己的后事了
虎嗅· 2025-06-21 10:51
终活热潮在日本年轻人中的兴起 - 约24.6%的日本受访者已开始进行"终活",其中20多岁年轻人占比高达26.8%,仅次于70多岁群体(48.0%)[4] - "终活"指为人生最后阶段做准备的行为,包括整理物品、规划葬礼、撰写遗言等,被赋予"反思如何更好活着"的广义内涵[4] - 超过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已开始安排后事,主要通过写遗书、准备亲友留言和拍摄遗照等方式[5][7] 年轻人终活的具体内容 - 写遗书:年轻人常用纸质笔记或手机备忘录记录简单心愿,如物品分配、葬礼简化要求等,目的多为表达心意而非财产分配[8] - 亲友留言:采用数字化方式存储情感留言,如通过纪念账号或终活APP确保离世后亲友能接收[9][10] - 拍摄遗照:专业摄影棚拍摄费用在5000-30000日元,年轻人选择个性化风格如和服、西装或日常自拍[11] - 数字遗产处理:包括清理社交媒体账号、整理电子文件及规划NFT/虚拟货币等数字资产[12] 社会文化因素驱动终活流行 - 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逼近30%,"多死社会"现象使终活话题成为社会热点[13] - 62.6%受访者不希望举办传统葬礼,20多岁年轻人中59.6%倾向简化仪式如"直葬"[15] - 年轻人通过终活追求对生活的掌控感,在职业和人际关系压力下借此梳理人生优先级[16][17] 终活反映的深层社会趋势 - 年轻人参与终活的核心动机是减轻家人负担,尤其在数字化时代需处理复杂的数字遗产[6] - 高房价、职场竞争和单身率上升促使年轻人更早思考人生意义,终活成为心理整理工具[6][16] - 终活热潮显示年轻人将死亡规划视为积极生活态度,通过提前安排强化现世生活的意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