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口腔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的锣不够用了” 史上首次!5家公司同一天在香港上市 金融大会堂人满为患盛况罕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4:16
港股上市盛况 - 7月9日港交所迎来年内最密集上市日,5家公司(蓝思科技、极智嘉-W、峰岹科技、大众口腔、讯众通信)及1只ETF同时上市,现场首次同时敲响6面铜锣[1] - 上市现场挤满高管及投资人,蓝思科技基石投资者小米集团副总裁林世伟出席[1] - 5家公司全球发售合计募资净额98.21亿港元,蓝思科技以46.94亿港元居首,大众口腔1.78亿港元垫底[4][5] 个股表现与认购情况 - 蓝思科技: - 智能终端精密制造解决方案商,每股定价18.18港元,公开发售获462.76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16.68倍[5] - 基石投资者Redwood看好其"果链"身份及科技能力[5] - 峰岹科技: - 半导体企业,产品涵盖电机主控芯片等,每股定价120.5港元(最高),公开发售获138.26倍认购[7] - 极智嘉: - 物流机器人公司,每股16.8港元,公开发售133.62倍超额认购[7] - 大众口腔: - 唯一医疗股,上市首日涨幅一度超25%,公开发售108.25倍认购[5][7] - 讯众通信: - 云通信服务商,每股13.55港元,公开发售12.79倍认购[7] 港股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新上市公司44家(同比+47%),募资额1071亿港元(同比+699%),居全球第一[8] - 恒生指数上半年累计上涨20%(超4000点),创历史最大上半年涨幅[8] - 行业分布: - 上半年新股集中在科技、新消费、医药医疗领域,本次上市的蓝思科技、峰岹科技、极智嘉均属科技链企业[8] - 递表企业中软件服务(66家)、医疗保健(40家)、工业制造(31家)占比最高[9] - 市场预期: - 安永认为资金面及政策面支持推动港股IPO火热,预计下半年趋势延续[8]
负责人电话停机,门店招牌被拆!知名民营口腔机构爆雷:拖欠资金超千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2:53
民营口腔行业现状 - 成都欢悦口腔因拖欠房租超300万元、供应商货款逾千万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西南地区曾经最大的民营口腔连锁品牌之一 [1][4]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宣告停业的民营口腔机构已超过230家,包括成立超过十年的区域连锁品牌 [4] - 瑞尔集团股价自上市以来累计跌幅超过80%,2025年3月被深交所从港股通目标证券名单中剔除 [6] 行业衰退原因 - 2024年集采政策逐步落地导致种植牙等核心利润项目收入锐减 [4] - 高端民营口腔机构在种植牙和正畸项目上的收入显著下滑,VIP客户到店频次下降62% [6][7] - 华美牙科营收同比下降4.73%,美皓医疗营收同比下降38.8%,赢冠口腔营收同比下降4.68% [8] - 2022年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收入下降至859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额比疫情时期更低 [9] 经营困境分析 - 民营口腔机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5%,设备融资租赁占比高达42% [13] - 公立医院口腔治疗收费整体下降30%-50%,种植项目下降超过60% [13] - 依赖"低价引流-预付收费-快速扩张"模式的机构成为问题重灾区 [13] - 一线城市大型连锁机构因规模、竞争、成本上升等因素频繁遭遇财务困境 [9] 转型突围尝试 - 杭州部分小型门诊开发数字化种植导板系统,将单颗种植牙耗时缩短至12分钟,材料损耗降低28%,客单价逆势增长35% [16] - DSO模式通过提供非临床服务帮助诊所解决管理、运营等痛点,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16][17] - 有从业者聚焦下沉市场,采用"移动诊疗车+县域中心医院"模式,将全口修复费用控制在1.2万元以内 [18] - 数字化技术应用可提升医生工作效率,优化患者体验,促进产业链生态闭环 [17] 未来发展趋势 - 普惠型刚需患者及价格敏感型患者更倾向选择公立医院 [14] - 口腔DSO行业拥有较大发展空间,将通过布局、收购等方式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 [17] - 民营机构需优化就诊流程,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患者体验和黏性 [18] - 行业将回归医疗本质,重构价值链条的企业有望在行业重构中获得新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