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

搜索文档
牙齿拔完诊所“跑路”,应盯住资金监管“施治”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6:19
行业现状 - 口腔诊所跑路现象频发 涉及北京、广西、湖南、四川、海南等多地 包括知名连锁品牌和地方大型医疗机构[2] - 种植牙等牙科治疗项目治疗周期长 费用高达数千至数万元 且需治疗前一次性预缴[2] - 随着人均寿命增长 种植牙需求大幅增加 部分不良诊所利用此机会卷款跑路[2] 患者影响 - 深圳某诊所900多名患者预缴治疗费 金额从数千到上万元不等 治疗中断且维权困难[1] - 患者健康面临严重风险 如满口牙齿被拔光后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床炎症、咬合紊乱等并发症[2] - 转诊其他医疗机构时 因缺乏初诊方案、X光片等关键医疗信息 可能遇到治疗障碍[2] 监管建议 -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审查申请人资质、资金实力及信用评级 将不良机构排除在外[2] - 建立医疗行业预付资金监管机制 如要求缴纳保证金或开设专用存管账户[3] - 参考教育行业经验 按治疗进度分批划拨治疗费用 降低资金挪用风险[3]
“老掉牙”是病!如何守护老年人牙健康?
新华社· 2025-06-29 21:02
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 - 我国65岁至74岁老年人平均缺失5.5颗牙,全口无牙比例达4.5%,牙列完整者不足20% [2] - 老年人定期洗牙比例不足10%,导致口腔疾病延误治疗 [2] 牙周病认知与防治 - 牙周病是导致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可防可治但早期症状隐匿 [2] - 牙龈出血、牙龈退缩是牙周病早期症状,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 [2] - 口腔细菌以牙菌斑形式附着在牙齿表面,引发牙龈炎症,长期不清理会破坏牙槽骨 [4] 牙齿缺失的危害与修复方式 - 牙齿缺失影响咀嚼、发音、美观,余留牙齿易发生食物嵌塞、磨损加重等问题 [4] - 种植牙咀嚼功能接近天然牙,但治疗周期长,需手术植入,骨量不足者需先植骨 [4] - 固定义齿需磨小缺牙两侧的健康牙,对余留牙的数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6] - 活动义齿价格亲民但对余留牙要求低,舒适度较差,存在异物感强、咀嚼效率低等问题 [6] 口腔健康维护建议 - "牙刷+牙线"组合可清除80%的牙菌斑,老年人应选用软毛牙刷,每日早晚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 [6] - 义齿清洁需注意,活动义齿需在进食后摘下清洁,睡前应摘下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 [7] - 老年人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7] 政策与社会支持 - 国家将健康口腔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分地区将洗牙、补牙纳入医保 [9] - 社区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讲座,普及巴氏刷牙法、牙线使用等知识 [9] - 多地乡镇卫生院增设口腔科,让农村老年人就近就医 [9]
通策医疗:2024年报点评省内外同步扩张,业务刚需静待恢复-20250515
海通国际· 2025-05-15 19: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评级为增持,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格46.67元,当前价格40.13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省内蒲公英分院进入业绩贡献期,与总院矩阵成型,省外探索并购和加盟新扩张模式,当前种植牙集采影响已过,其他业务刚需静待复苏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8.74亿元(+0.96%),归母净利润5.01亿元(+0.20%),扣非归母净利润4.96亿元(+3.18%) [4] - 考虑消费复苏节奏,调整2025 - 2026年预测EPS为1.26/1.36元,新增2027年预测EPS为1.49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PE 37X,对应目标价为46.67元(原为71.24元,2024年38X PE,1.4 - for - 1拆股后相当于51元,-8%) [4] 业务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口腔医疗服务营业面积超26万平米,开设牙椅3100台,口腔医疗门诊量达353.34万人次 [4] - 2024年医疗服务收入27.32亿元(+1.62%),其中种植/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分别实现收入5.30亿元/4.74亿元/5.01亿元/4.62亿元/7.65亿元,同比变动10.60%/-5.05%/0.29%/1.53%/1.27% [4] - 2024年牙科种植6.6万颗,同比超20%增长;正畸业务受市场消费降级、观望情绪影响但市场刚需保持稳定;大综合与修复业务的刚需支撑收入稳健增长 [4] 省内布局 - 公司深化“区域总院 + 分院”的发展模式,已完成浙江省五大口腔医疗集群布局(杭口平海、杭口城西、宁波口腔、杭口绍兴、杭口浙中),2024年杭口、城西以及宁口三大总院分别实现收入5.48亿元、3.82亿元、1.84亿元 [4] - 紫金港院区一期计划2025年5月份开业,浙中总院目前在装修中 [4] - 2024年蒲公英已开业44家,其中60%已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截至目前已新开3家蒲公英分院,预计下半年还有3家开业 [4] 省外扩张 - 公司全面调整省外扩张策略,从传统自建模式转向“并购优质标的 + 轻资产加盟”组合拳,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全国化网络布局 [4] - 通过湖南省“娄底口腔医院”等标杆项目验证了并购整合与标准化输出的可行性,2024年省外实现收入2.77亿元(+4.83%) [4] - 公司将开放数字化中台,加盟商接入通策云平台,共享AI排班、病例质控等工具,降低单体成本 [4] 财务预测 - 给出2023A - 2027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项财务指标预测数据,如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2847百万元增长到2027E的3404百万元等 [5]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爱尔眼科、美年健康、普瑞眼科三家医疗服务企业作为可比公司,给出2024A - 2026E的EPS和PE数据 [6]
通策医疗(600763):2024年报点评:省内外同步扩张,业务刚需静待恢复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15 15: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评级为增持,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格46.67元,当前价格40.13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省内蒲公英分院进入业绩贡献期,与总院矩阵成型,省外探索并购和加盟新扩张模式,当前种植牙集采影响已过,其他业务刚需静待复苏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8.74亿元(+0.96%),归母净利润5.01亿元(+0.20%),扣非归母净利润4.96亿元(+3.18%) [4] - 考虑消费复苏节奏,调整2025 - 2026年预测EPS为1.26/1.36元,新增2027年预测EPS为1.49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PE 37X,对应目标价为46.67元(原为71.24元,2024年38X PE,1.4 - for - 1拆股后相当于51元,-8%) [4] 业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口腔医疗服务营业面积超26万平米,开设牙椅3100台,口腔医疗门诊量达353.34万人次 [4] - 2024年医疗服务收入27.32亿元(+1.62%),其中种植/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分别实现收入5.30亿元/4.74亿元/5.01亿元/4.62亿元/7.65亿元,同比变动10.60%/-5.05%/0.29%/1.53%/1.27% [4] - 2024年牙科种植6.6万颗,同比超20%增长;正畸业务受市场消费降级、观望情绪影响但市场刚需保持稳定;大综合与修复业务的刚需支撑收入稳健增长 [4] 省内布局 - 公司深化“区域总院 + 分院”的发展模式,已完成浙江省五大口腔医疗集群布局(杭口平海、杭口城西、宁波口腔、杭口绍兴、杭口浙中),2024年杭口、城西以及宁口三大总院分别实现收入5.48亿元、3.82亿元、1.84亿元 [4] - 紫金港院区一期计划2025年5月份开业,浙中总院目前在装修中 [4] - 2024年蒲公英已开业44家,其中60%已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截至目前已新开3家蒲公英分院,预计下半年还有3家开业 [4] 省外扩张 - 公司全面调整省外扩张策略,从传统自建模式转向“并购优质标的 + 轻资产加盟”组合拳,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全国化网络布局 [4] - 通过湖南省“娄底口腔医院”等标杆项目验证了并购整合与标准化输出的可行性,2024年省外实现收入2.77亿元(+4.83%) [4] - 公司将开放数字化中台,加盟商接入通策云平台,共享AI排班、病例质控等工具,降低单体成本 [4]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爱尔眼科、美年健康、普瑞眼科三家医疗服务企业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36.63 [6]
负责人电话停机,门店招牌被拆!知名民营口腔机构爆雷:拖欠资金超千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2:53
民营口腔行业现状 - 成都欢悦口腔因拖欠房租超300万元、供应商货款逾千万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西南地区曾经最大的民营口腔连锁品牌之一 [1][4]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宣告停业的民营口腔机构已超过230家,包括成立超过十年的区域连锁品牌 [4] - 瑞尔集团股价自上市以来累计跌幅超过80%,2025年3月被深交所从港股通目标证券名单中剔除 [6] 行业衰退原因 - 2024年集采政策逐步落地导致种植牙等核心利润项目收入锐减 [4] - 高端民营口腔机构在种植牙和正畸项目上的收入显著下滑,VIP客户到店频次下降62% [6][7] - 华美牙科营收同比下降4.73%,美皓医疗营收同比下降38.8%,赢冠口腔营收同比下降4.68% [8] - 2022年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收入下降至859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额比疫情时期更低 [9] 经营困境分析 - 民营口腔机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5%,设备融资租赁占比高达42% [13] - 公立医院口腔治疗收费整体下降30%-50%,种植项目下降超过60% [13] - 依赖"低价引流-预付收费-快速扩张"模式的机构成为问题重灾区 [13] - 一线城市大型连锁机构因规模、竞争、成本上升等因素频繁遭遇财务困境 [9] 转型突围尝试 - 杭州部分小型门诊开发数字化种植导板系统,将单颗种植牙耗时缩短至12分钟,材料损耗降低28%,客单价逆势增长35% [16] - DSO模式通过提供非临床服务帮助诊所解决管理、运营等痛点,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16][17] - 有从业者聚焦下沉市场,采用"移动诊疗车+县域中心医院"模式,将全口修复费用控制在1.2万元以内 [18] - 数字化技术应用可提升医生工作效率,优化患者体验,促进产业链生态闭环 [17] 未来发展趋势 - 普惠型刚需患者及价格敏感型患者更倾向选择公立医院 [14] - 口腔DSO行业拥有较大发展空间,将通过布局、收购等方式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 [17] - 民营机构需优化就诊流程,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患者体验和黏性 [18] - 行业将回归医疗本质,重构价值链条的企业有望在行业重构中获得新生 [19]
21调查丨盈利困难,民营口腔行业淘汰赛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0:4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民营口腔行业自2024年起持续下行,2025年Q1全国超230家机构停业,包括区域连锁品牌[2] - 集采政策导致种植牙等核心项目利润受打击,机构收入锐减,龙头品牌如瑞尔齿科开始关店合并[2] - 2025年高端客户到店频次下降62%,VIP续费率从78%以上大幅下滑,客单价从年均12万元显著降低[4][5] - 行业营收普遍下滑:华美牙科同比下降4.73%,美皓医疗降38.8%,赢冠口腔降4.68%[5] - 一线城市经营压力突出,机构规模、成本上升及监管压力导致财务困境频发[6] 企业案例与市场变化 - 成都欢悦口腔破产清算,拖欠房租超300万元、供应商货款逾千万元,鼎盛时期拥有7家分院[1] - 瑞尔集团股价年内跌24.82%,上市以来累计跌幅超80%,被移出港股通名单[3] - 民营机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85%,设备融资租赁占比达42%,现金流风险加剧[8] - 公立医院收费下降30%-50%(种植项目降60%),民营机构低价策略吸引的价格敏感患者与公立医院重叠[9] 商业模式与转型尝试 - DSO模式通过非临床服务支持诊所运营,但国内存在品牌分散、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11][12] - 杭州部分机构开发数字化种植导板系统,单颗种植耗时从45分钟缩短至12分钟,材料损耗降28%,客单价逆势增35%[11] - 下沉市场策略:采用"移动诊疗车+县域中心医院"模式,国产种植体全口修复费用控制在1.2万元以内[12] - 行业曾依赖"低价引流-预付收费-快速扩张"模式,现成问题重灾区,资金链断裂风险高[9] 数据与市场规模 - 2022年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收入降至859亿元[6] - 中端市场规模从2018年312亿元增至2022年344亿元,预计2023年达411亿元[7] - 进口牙椅月租金达8万元,公立医院同类设备因集采采购价降至原价1/3[8]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等)
前瞻网· 2025-05-09 15:47
中国口腔医疗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口腔医疗耗材领域主要企业包括时代天使、奥精医疗以及现代牙科 [1] - 口腔医疗器械领域主要企业包括美亚光电、先临三维、新华医疗 [1] - 口腔医疗药品领域主要企业包括生化制药、南粤药业、恒生制药 [1] - 口腔医疗服务领域主要企业包括通策医疗、可恩口腔以及蓝天口腔 [1]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 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是口腔医疗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其中广东分布最为集中 [3] 中国口腔医疗耗材市场竞争格局-种植牙 - 高端市场种植牙主要由士卓曼、登士、诺贝尔等欧美企业占领 [6] - 中低端市场主要由奥齿泰、登腾等韩国企业占领 [6] - 国产品牌在临床应用时间、品牌建设、材料运用、表层处理工艺以及稳定性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6] 中国口腔医疗耗材市场竞争格局-正畸 - 正畸治疗主要有传统正畸疗法和隐形正畸疗法两种 [7] - 隐形正畸采用定制生产的可摘隐形矫治器 打破牙套明显、不可摘、口腔卫生难处理等传统限制 [7] - 2023年时代天使、隐适美两大厂家合计占据中国隐形正畸超70%市场 [7]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进口口腔医疗耗材及器械在质量、效果等方面具有优势 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 国产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 整体供应商议价能力中等 [8] - 大型连锁口腔专科医院诊疗水平较高 消费者议价能力较低 [8] - 行业技术壁垒高 准入门槛高 新进入者威胁较小 [8] - 从竞争者数量、市场集中度及行业进入障碍分析 现有企业竞争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8]
通策医疗(600763):25Q1稳健增长 全年有望持续向好
新浪财经· 2025-04-26 08:2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各业务有不同表现,通过多种举措提升运营效率,因客观消费环境因素下调盈利预测但维持“增持”评级 [1][2][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8.74亿元(同比+0.96%),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0.20%),扣非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3.18%)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5.11%),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6.22%),扣非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7.08%) [1] 经营分析 业务拆分 - 2024年种植业务收入5.30亿元(同比+10.60%),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9.39%,得益于集采后种植牙需求释放以量补价 [2] - 2024年正畸业务收入4.74亿元(同比下降5.05%),隐形矫治占比约15% [2] - 2024年儿科业务收入5.01亿元(同比+0.29%),修复业务收入4.62亿元(同比+1.53%),大综合业务收入7.65亿元(同比+1.27%),均保持相对稳定 [2] 区域发展 - 2024年省内“蒲公英计划”新增3家分院,总数达44家覆盖浙江全部11个地级市,约60%实现盈亏平衡 [2] - 2024年省外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4.83%,毛利率提升4.72个百分点至29.51% [2] 运营举措 - 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托参股公司和仁科技打造AI中台(MindHub),在多场景提供智能化支撑 [3] - 持续推动降本增效,通过精细化运营、结构性优化和数字化赋能控制运营成本 [3]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5.37/5.74/6.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6%,EPS分别为1.20、1.28、1.36元,现价对应PE为33、31、29倍 [4] - 维持“增持”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