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走向蔚蓝——辽宁海洋强省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3 09:59
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 - 辽宁省拥有22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横跨渤海与黄海,海洋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突出[1] - 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传统渔场以及丰富滨海湿地资源为海洋经济提供保障[3] - 毗邻渤海和黄海,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节点,具备融入"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经济走廊的独特优势[3] 海洋渔业发展 - 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个,主导培育11个水产新品种[3] - 盘锦光合蟹业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水产种质资源阵型企业[3] - 拥有远洋渔业企业22家,捕捞作业区域涉及28个国家及地区海域[3] - 全国最大专业南极捕捞加工船启航赴南极海域生产作业,船载5条生产线[3] 海洋装备产业 - 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超大型油轮顺利下水[3] - 全球首台机载SCR船用低速机发布[3] - 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发运[3] - 大船集团自主开发"风帆技术"在超大型油轮上成功示范应用[3]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 大船集团交付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4] - 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1号船、2号船顺利出坞[4] - 单舱世界最大13000立方米B型液化天然气燃料舱完工[4]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 - 拥有美罗药业、医诺生物、水产制药等重点生物医药企业[4] -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4]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如伤科接骨片、海洋胃药以及岩藻黄素、维生素等产品[4] 科技创新与智能船舶 - 拥有6个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58个省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6] - 大连海事大学研发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6] - 大连造船厂交付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6] 5G与数字化应用 - 大连移动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实现20公里范围内渔船轨迹监测,探测精度达90%以上[6] - 鑫玉龙示范区通过"5G+工业互联网"实现3万多亩海域可视化管理与实时监测[6]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以来整治修复滨海湿地2507.95公顷、岸线23.8公里[9] - 实施葫芦岛天角山、营口大清河口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9] 国际航运与开放合作 - 大连港跻身全国十大沿海港口行列[11] - 大连市与上海市制定对口合作实施方案[12] - 营口市与连云港市强化集装箱航线运营合作[12] -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
珠海海洋经济突破千亿大关,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搜狐财经· 2025-05-15 17:45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珠海海洋生产总值达千亿元,占全市GDP的22.3%,贡献率26.4%,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1] - 海洋经济呈现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占比分别为2.4%、40.4%和57.2% [1] - 珠海围绕"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目标,推进海洋管理改革、空间布局优化及新质生产力培育 [1] 细分产业数据 渔业养殖 - 2024年海域养殖产量4.97万吨,同比增长97% [1] - 2025年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10.22万吨,同比增长6.4%,增速居全省前3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海水养殖水体规模达116.5万立方米 [1] 滨海旅游 - 2024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19.2%),旅游收入640亿元(+21.4%),横琴长隆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 - 2025年"五一"期间海岛旅游数据创历史新高 [2] 其他海洋产业 - 海洋交通运输业:2024年珠海港货物吞吐量1.26亿吨(+5.7%) [2] -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2024年规上企业产值163亿元(+4.1%) [2] - 海洋新能源:2024年海上风电发电量13.6亿度(+18.3%) [2] 区域发展动态 - 香洲区:推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入驻企业包括朗诚科技等"小巨人"企业 [3] - 金湾区:谋划2.7万亩海域养殖及悦禾海洋综合体等项目 [3] - 斗门区:发展河口渔业经济,"斗门鳗鱼""斗门笋壳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 高新区: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科研任务稳步推进 [3] - 万山区:渔业产值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3] - 经开区:聚焦临港石化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 [3] 金融与政策支持 - 珠海挂牌珠三角首家海洋支行,2024年涉海企业贷款金额665.62亿元(+4.96%) [3] - 2025年一季度涉海企业贷款投放超200亿元 [3] - 推广"标准海供应"模式,2024-2025Q1获批用海项目48宗,面积4142.69公顷 [4] 战略规划与平台建设 - 珠海提出"12345"海洋工作思路,推动陆海联动及"三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 [4][5] - 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试验场等4大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 [4][5] - 目标打造产业海洋、科技海洋、丰收海洋、美丽海洋、平安海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