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备

搜索文档
聚焦高质量发展|看呼和浩特经开区如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环球时报· 2025-07-10 16:17
本文转自【新华社】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智能光伏支架、升压一体机、汇流箱、逆变器……在呼和浩特经开区内蒙古双杰塞都电气有限公司,各 类产品琳琅满目,这些高效、智能化的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项目,还填补了内蒙古配电领域和 新能源产业链空白。 2024年6月12日,内蒙古双杰塞都电气有限公司投运生产。从签约到投运,用时1年1个月,创造了呼和 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新速度。 "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和园区的工作效率和我们企业落地生根的决心。"北京双杰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 宏说。 近年来,呼和浩特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如今企业办理审批,不仅能享受全程 代办、"不见面审批"等便捷服务,遇到特殊情况还能预约上门办理。服务大厅不仅延长了工作时间,还 增设了自助服务终端,真正实现了"随时办、就近办"。从项目落地到企业发展,呼和浩特经开区用高效 服务传递"呼和浩特温度"。 此外,呼和浩特经开区将原公租房3582套公寓改造升级为人才公寓,以满足园区企业员工的住房需求, 目前,利乐、华耀光电、中电储能、双杰电气、瑞芬生物等园区企业已累计使用1860套。 今年,呼和浩特经开区将围绕规划 ...
如何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转化试出来
河南日报· 2025-06-09 07:37
中试基地建设成果 - 河南省自2021年起已布局61家省级中试基地,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28个重点产业链,开展中试服务项目7220项,转化落地成果2099项,实现服务收入33.51亿元 [1] - 河南省智能制造系统中试基地汇聚101家服务商,覆盖10个以上行业,形成125个解决方案 [2] - 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通过"三阶段孵化法"使技术转化周期缩短50%,已输出21项专利技术,孵化4家高新技术企业 [5] 中试基地运营模式 - 高校主导的"全链条孵化"模式: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如河南大学纳米材料中试基地 [5] - 企业主导的"产业生态共建"模式:依托龙头企业设施和能力,如平高集团电气装备中试基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46万元,服务15家客户,完成12项成果批量熟化 [6] - 政府主导的"园区化集聚"模式:如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中试基地吸引50家企业入驻,某药企将新药研发周期从8年压缩至5年 [6] 中试基地技术创新 - 国机互联自主研发"兮睿"数字底座,提供智能制造系统中试验证服务 [2] - 河南省低碳能源技术中试基地产品将服务载人登月任务 [4] - 河南省智能农机装备中试基地2024年负责17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中试内容 [4] - 河南省无人驾驶航空中试基地实施单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项目 [4] 中试服务平台体系 - 河南省建立省市协同、上下贯通的中试平台网络体系,企业可通过"中试服务超市"在线预约服务 [9] - 鼓励中试基地仪器设备入驻省共享服务平台 [9] - 推动中试基地从"单点突破"向"网络协同"升级,成为连接创新链上下游的"立交桥" [8] 产业发展成效 - 河南省纳米材料产业已创下66亿元年产值 [5] - 平高集团电气装备中试基地开发的126kV无氟环保GIS设备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6] - 中试基地助力全省"7+28+N"产业链群建设 [4]
坐拥“网红”胖东来的三线小城,要在电力产业上做件大事
36氪· 2025-06-03 07:51
中原新型智慧电力装备产业集团组建 - 许昌投资集团牵头组建中原新型智慧电力装备产业集团 目标包括建成国家级电气装备研发中心 形成年产值超300亿元产业集群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达20%以上 [1] - 集团股权结构为许昌投资集团持股40%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联合体持股40% 科研院所持股20%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 [1] - 短期目标为1年内整合10家以上核心企业 形成年产值50亿元产业集群 中长期目标2-3年实现300亿元产值规模 [2] 许昌电力装备产业基础 - 许昌是全国重要电力装备生产基地 拥有许继集团等龙头企业 许继集团历史可追溯至1946年 现拥有1家上市公司 2家国家级检测中心 8家中外合资公司 [3] - 许昌电气产业集群已覆盖电力系统全环节 包含许继电气 森源电气等500余家企业 2024年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 [4][5] - 许继集团提出"十五五"期间实现1100亿元规模目标 支撑许昌形成30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链 [4] 政府支持与资金投入 - 许昌投资集团将设立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 支持电装集团技术攻关与产能扩张 [2] - 许昌市2025年国民经济计划明确巩固电气装备产业领先地位 重点发展电力装备 电梯 成套装备等领域 [4] - 许昌投资集团为当地最大国有投资公司 注册资本50亿元 参控股43家企业 2025年一季度资产规模达1155亿元 [2]
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7 03:33
权益分派方案 - 每股现金红利为0.012元,以总股本376,289,913股为基数,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515,478.96元 [2][4] - 分配方案已通过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实施日期为2025年4月23日 [2][6] 分派对象 - 分派对象为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 [3] - 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和四川艾德瑞电气有限公司为自行发放对象 [5] 分配实施办法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资金清算系统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可在红利发放日领取 [4] - 未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红利暂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保管,待办理后再派发 [4] 税收政策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过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持股1年以内(含1年)暂不扣税,转让时按持股期限计算税负(1个月内20%,1个月至1年10%) [7] - QFII股东和香港市场投资者(含企业和个人)按10%税率代扣代缴所得税,实际派发每股0.0108元 [8] - 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法人股东自行缴纳所得税,公司税前派发每股0.012元 [9] 咨询方式 - 权益分派相关问题可通过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917-2829128)或邮箱(gtdq@bjqcc.com)咨询 [9]
挺起产业发展“硬脊梁”——湖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观察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湖南制造业发展概况 - 湖南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为核心,持续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1] - 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装备制造业增长12.8%,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 [2] - 已有5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 [6] 产业链发展模式 - 实施"链长制"升级版,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 龙头企业裂变发展:中车株所近三年营收每年跨越百亿台阶,三一集团在风电、氢能等领域孵化行业"独角兽" [5] - 产业集群聚合生长:衡阳输变电产业集群引进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宁乡储能材料产业链年产值超500亿元 [5][7]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55.4% [8] - 湖南中伟新能源累计研发投入超41亿元,建立千人团队研发固态电池等新材料 [7] - 实施"智赋万企"行动,83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一季度新建314家智能制造企业 [10] 绿色转型实践 - 三一新能源重卡年销售1.4万台,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 [11] - 长沙经开区三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1] - 计划新培育100家绿色工厂/园区,建设零碳工厂/园区 [11] 国际化拓展 - 中联重科2024年境外收入233.8亿元占比51.41%,三年复合增长率59.26% [12] - 星邦智能在波兰、墨西哥设厂,推进零部件本地化布局 [13] - 一季度工程机械出口增长8.4%,对中东/东盟/非洲出口分别增长49%/49.3%/70.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