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新材料

搜索文档
铜城“智变”:甘肃白银产业转型的科技密码与田园新诗
搜狐财经· 2025-06-25 01:24
工业转型与高科技发展 - 白银市从传统"中国铜城"转型为高科技产业基地 铜产量曾连续18年全国第一 现重点发展"高新精尖"产业 [1][4] - 康视丽隐形眼镜生产基地实现材料创新 自主研发含硅水凝胶材料隐形眼镜 透氧系数达65DK以上 并建成全自动化生产线 [4] - 时代瑞象建设年产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产业基地 首期2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投产 为全国单体规模产能第一 [7] -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生产直径0.012毫米超微细电磁线 达国内极限制造水平 超导电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90% [7] 传统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 强湾乡青砖工坊从传统砖窑发展为占地50亩大型企业 年产标准砖900万块 为敦煌莫高窟等古迹定制青砖 [10] - 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园区+公司+农户"模式 带动3500户1.3万人发展 引进1500个果蔬花卉新品种和50余项新技术 [13] -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 累计培训农技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4000人次 [13] 产业集群与产学研结合 - 时代瑞象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平台 与上下游合作形成锂电产业集群 [7] -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作为西北历史最久综合性电线电缆企业 产品远销海外 [7]
2025年中国电池新材料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代表企业经营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需求大且保持快速增长,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竞争更加激烈[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0 09:32
电池新材料行业定义及分类 - 电池新材料指用于改进或替代传统电池关键组分(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等)的新型材料,旨在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或降低成本 [2] - 按功能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隔膜材料及其他关键材料 [2]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高性能需求场景 [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达5849.4亿元,同比增长20.50%,占新材料行业比重6.66% [1][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726.8亿元,同比增长15.00%,占比提升至6.97% [1][4]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2024年出货量329.2万吨(同比+32.96%),其中磷酸铁锂占比73.72%;负极材料出货量211.5万吨(全球占比95.9%);隔膜出货量227.5亿平米(同比+28.6%) [6]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锂矿资源战略地位凸显,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跃居世界第二,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 [11] 中游 - 正极材料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为主,负极材料以石墨系为核心,隔膜技术路线分湿法(2024年出货174.9亿平米)和干法(52.6亿平米) [6][15] 下游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超60% [13] - 电池回收产业前景广阔,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潮推动资源循环体系建设 [8][9] 竞争格局 - 正极材料领域呈现"磷酸铁锂主导、三元材料高端化"格局,主要企业包括湖南裕能(2024年磷酸铁锂出货71.06万吨)、德方纳米、万润新能等 [15][19] - 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2024年营收106.92亿元(毛利率27.76%),其他代表企业有上海杉杉、尚太科技等 [15][20] - 电解液及隔膜领域集中度高,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15] 代表企业案例 - 湖南裕能:专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应用于动力/储能电池,2024年产量73.55万吨 [18][19] - 贝特瑞:覆盖负极(天然/人造石墨、硅基)、正极(三元)全矩阵,2024年负极材料毛利率27.76% [20] 未来趋势 - 技术方向:固态电解质、高镍/富锂正极、钠离子电池将成为5-10年主流突破点 [23] - 市场需求: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带动材料向高性能、低成本、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22][23] - 循环经济:动力电池金属回收制备MOFs材料,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