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

搜索文档
 福星股份(000926) - 000926福星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0-31 18:14
 公司基本情况 - 福星股份于1999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 [2] - 产品由传统金属丝绳向钢帘线升级,成为金属丝绳制品重要制造基地 [2] - 2001年设立福星惠誉进入房地产,参与武汉“城中村”改造,形成金属制品与房地产双轮驱动模式 [2] - 控股股东福星集团持股20.56%,并涉足生物医药、高端食品添加剂等多产业 [2][3]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16亿元 [3] - 房地产收入约3.80亿元,签约销售面积13.57万平方米,签约销售金额约26亿元 [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约30.88亿元,同比增长24.29% [3] - 有息负债持续下降,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3]   重点项目与未来计划 - 热销楼盘“福星惠誉·铂雅府”销售成绩位列武汉市TOP3,1号和2号楼正筹备开盘 [3] - 毗邻红桥村K12地块计划明年开工 [3]   未来转型与发展方向 - 2025年4月发布《估值提升计划》,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布局 [3] - 落实“并购六条”政策,适时开展并购重组 [3] - 关注半导体设备、芯片制造、高端制造、国产设备替代、新能源配套材料等领域 [3]
 95项新职业标准公示 养老托育+数字经济全覆盖
 搜狐财经· 2025-10-31 17:40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此次新组织开发完成的95个国家职业标准,51个为生活服务类,占53.7%,主要是满足养老护理、婴幼 儿托育等民生领域紧缺人才培养需求。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我国新组织开发完成95个国家职业标准,并正式向社会公示征求 意见。 37个为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类19个、数字经济类6个、绿色经济类3个、交通 运输与低空经济类9个,满足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需求。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出 的规定。 此外,这批国家职业标准中还涵盖了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近两年发布的新职 业、新工种。 编辑:李聪 ...
 深圳三季报:工业增速加快,投资还在降|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10-30 20:49
深圳应向"三驾马车"协同出力、消费拉动进一步提升的方向转型 10月30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7896.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5.5%。 从一季度增长5.2%,上半年增长5.1%,到前三季度增长5.5%,这一变化表明深圳经济在经历二季度的 调整后,再次回到上升通道,展现了在复杂环境下的韧性。 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45亿元,实现零增长,较去年同期下降2.1%有所改善;第二产业增加 值9946.06亿元,增长3.5%,相比去年同期8.7%的高增速显著放缓;第三产业增加值17932.93亿元,增 长6.6%,较去年同期的3.5%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这一结构性变化表明,在工业仍然充当深圳经济主引擎的基本格局下,服务业驱动力正在加快增强。 重点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增长6.0%。 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高增长:民用无人机增长46.9%,工业机器人增长38.2%,3D打印设备增长33.6%。 而在工业方面,前三季度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虽较去年同期的10.2%明显回落,但 ...
 东北首座万亿城市之争 尘埃落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00:35
 文章核心观点 - 东北地区有望在2024年诞生首座GDP万亿城市,大连和沈阳两座准万亿城市(GDP>9000亿元)的发展态势出现显著分化 [1] - 大连经济表现强劲,前三季度GDP增速达6.0%,高于其全年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2.8% [1][8] - 沈阳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前三季度GDP增速仅为2.3%,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额均出现负增长 [1] - 两座城市的经济表现反差根源于其核心产业(沈阳的汽车制造业与大连的石化产业)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转型路径,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产业转型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 [6][9][15]   沈阳经济表现与产业结构 - 2024年前三季度沈阳GDP为6614.3亿元,增速仅为2.3%,较一季度的4.6%持续放缓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外贸进出口额同比下降9.8%,是经济的主要拖累因素 [1][3] - 汽车制造业是沈阳的支柱产业,2023年营业收入达2456.6亿元,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的49.5%,呈现“一业独大”特征 [6] - 受国产新能源汽车冲击,外资品牌代工生产受影响,例如沈阳大东区前三季度整车产量同比下降45.2%,产值同比下降42.1% [6] - 外资来源高度集中于华晨宝马及其配套企业,存在“一企独大”风险 [6]   大连经济表现与产业结构 - 2024年前三季度大连GDP为7248.2亿元,增速达6.0%,超越全年5.5%的目标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2.8%,石化产业是核心驱动力,其增加值实现8.9%的增长 [8][11] - 石化产业占比极高,2023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营收合计占大连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5.1% [9] - 增长动力源于大项目落地和产能释放,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前三季度产值占大连全市的68.3%,恒力产业园2023年产值达2402亿元 [12] - 正推动产业“以量换质”转型,目标将石化产业精细化率从目前的6%提升至2025年的20%以上,并推动传统炼厂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基地转变 [14]   辽宁省产业转型背景 - 2024年前三季度辽宁省GDP增速为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2%,居全国末位 [15] - 省内两大核心产业表现分化: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1% [15] - 产业结构调整是省重点任务,高技术制造业呈现亮点,全省增加值增长6.1%,大连和沈阳的高技术制造业也分别实现14.2%和10.5%的增长 [16][17] - 辽宁面临传统产业“历史包袱”重、转型难的挑战,两座城市的不同路径为其转型提供了参考 [18]
 东北首座万亿城市之争,尘埃落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22:24
 大连与沈阳的经济发展态势对比 - 大连前三季度GDP为7248.2亿元,增速达6.0%,高于其全年5.5%的目标,并超越多数已公布数据的万亿城市增速 [3] - 沈阳前三季度GDP为6614.3亿元,增速仅为2.3%,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7%,外贸进出口额下降9.8% [3] - 2024年全国有4座准万亿城市(GDP>9000亿元),大连和沈阳均来自东北,东北地区有望在2024年诞生首座万亿GDP城市 [2]   沈阳经济放缓的结构性原因 - 沈阳经济高度依赖汽车制造业,2023年该产业营业收入达2456.6亿元,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的49.5% [10] - 外资来源高度集中于华晨宝马及其配套企业,呈现“一企独大”特征 [10] - 受国产新能源汽车冲击,外资品牌销量下滑,导致沈阳大东区前三季度整车产量同比下降45.2%至16.5万辆,整车产值同比下降42.1%至760.6亿元 [10] - 上汽通用沈阳工厂面临业务重塑和资源整合,该工厂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厂之一 [11]   大连工业增长的驱动因素 - 大连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2.8%,比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13] - 石化产业是核心支柱,2023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营业收入为2852.1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668.6亿元,二者合计占大连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5.1% [13] - 长兴岛石化基地前三季度产值占大连全市石化产值的68.3%,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2023年实现产值2402亿元,累计投资超3000亿元 [14] - 恒力新材料、恒力重工等新项目产能释放,上半年拉动长兴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3个百分点 [16]   两市的产业转型举措 - 沈阳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2023年动工,预计2026年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亿纬锂能沈阳基地于2024年6月投产 [12] - 沈阳设立首期规模8亿元的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聚焦电气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宝马集团是国内唯一参与方 [12] - 大连出台《绿色石化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推动绿色石化集群从“国内一流”迈向“世界一流” [16] - 长兴岛计划发挥恒力石化龙头作用,发展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力争2025年末石化产业精细化率从6%提升至20%以上 [16] - 大连石化分公司将搬迁至长兴岛,通过空间重构和技术革新转型为高端化工新材料基地 [16]   辽宁全省的产业格局与挑战 - 辽宁省前三季度GDP增速为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2%,居全国末位 [17] - 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增加值增长,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1%,汽车制造业下降5.4% [19] - 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大连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2%,沈阳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 [20] - 沈阳新兴产品产量显著增长,如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2.4倍,光电子器件增长20.2%,民用无人机增长15.0%,工业机器人增长4.9% [20]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平顶山篇丨刷新煤城标签 这座城有多努力
 河南日报· 2025-10-29 10:10
传播学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大量超载信息时,人们会用标签化捷径来认识事物。 资源型城市,成于资源,也受困于资源。资源依赖往往会变为资源陷阱,抑制了科技、人才等内生发展动 力。 "十四五"期间,平顶山坚决打破路径依赖,坚定走好创新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汇聚一流创新要素,不断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平顶山规划了白龟湖科创新城,这里汇集创新型企业、平台、人才、项目,成为平顶山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 区,推动平顶山加速向新而行。 认识一个人如此,认识一座城亦如此。 平顶山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属于"先矿后城"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一五"时期,我国大规模开发平顶山 煤田,此后才有平顶山城市的发展壮大。 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煤城、老工业基地,这些标签就与平顶山相伴而行。甚至郭德纲的相声里, 也有在平顶山和大同之间倒腾煤炭的段子,可见平顶山的标签之牢、印象之深。 先入为主、挥之不去的固有印象,只有深入了解才会改变。近年来,平顶山正在加速转型,"煤城"标签已完 全不能概括这个城市的特质。 尤其"十四五"期间,平顶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 政府决策部署, ...
 沙县人盯上了下一个风口 | 神奇的产业带
 吴晓波频道· 2025-10-29 08:29
点击视频▲立即观看 " 从最初的 ' 一元吃饱 ' ,到夫妻店遍布全国,再到如今探索品牌化、标准化,沙县小吃的背后,始终是一群紧追时代、想赶上每个风口的普通人。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是辣椒酱,一个小时大概能罐装3000瓶。"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官建江把声音抬高了半度,"这边是新厂,本来6月就能建好,现在慢一点,但 也快好了。" 曾在汕头、舟山、北京辗转开过多家沙县小吃的官建江,如今早已转型成了官仔食品的创始人,谈起自己"换赛道"的契机,他回忆道:"到北京开 店后,我发现沙县小吃的酱料,从南到北,大家都爱吃,我就寻思着回来开个调料厂。" 如今在沙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像官建江一样的"转型者"。 据官方数据,沙县区人口仅24.7万,却在全国开了近9万家小吃店,更有人把手艺带出国门,在近80个国家开出约200家门店。凭借着轻巧灵活 的"夫妻店"模式,沙县小吃在30年间完成了惊人的扩张,成功奠定了"小吃一哥"的地位。 沙县小吃 然而近两年来,沙县小吃关店数量超3000家,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沙县小吃注销关闭了近10000家门店。 一方面是沙县小吃的"夫妻店"模式渐露疲态:路边小店"脏乱 ...
 引才引智引资 沈阳市发布重点产业机会场景
 人民网· 2025-10-27 16:11
人民网沈阳10月26日电 (记者孝媛)作为2025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百智百企"沈阳行活动的重要 组成部分,10月26日,沈阳市重点产业机会场景发布活动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 本次活动以"释放产业机遇·共促合作发展"为核心,发布了沈阳市13个区、县(市)及自贸区沈阳片区的一系 列应用场景项目,搭建起沈阳与全球企业对接合作的桥梁。丸红株式会社、西门子交通、日本财险、东芝、希杰 等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以及俄罗斯地方经济合作国际理事会、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德国中小企 业协会、奥地利商会等重点经贸机构及商协会组织代表等近200人出席活动。 在嘉宾交流环节,俄罗斯地方国际经济合作理事会总干事戈尔达・雷纳特、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玉平、韩国企业银行沈阳分行行长崔东镇、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常务代表王洋等中外嘉宾先后发 言,结合自身机构及企业在沈发展经历,分享投资经验,展望合作前景,对沈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 境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了进一步深化与沈阳在产业、技术、人才等领域合作的意愿。 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扎根沈阳三十载的外资药企,公司总经理高玉平为沈阳点赞, ...
 媒体+广东生猪业,开启一场全链条“突围之战”
 南方农村报· 2025-10-25 22:31
 行业核心困境 - 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创新滞后、结构不优的严峻考验 [2] - 当前产业核心困境为“量增价跌”,供大于求导致养殖利润持续走低 [7][8] - 产业结构存在“一产大、二产弱、三产滞后”的矛盾 [8] - 传统猪肉产品在消费变革中落伍,年轻消费群体的新需求与产业供给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 [9][10]   消费市场变革 - 消费变革倒逼产业升级,预制菜年增速超20%,宵夜经济崛起,零食化消费盛行 [9]   产业破局策略 - 策略一为强主体,培育百强猪企,提升产业链接力与竞争力,打造广东猪产业军团 [13] - 策略二为强创新,包括产品形态创新发力即食、预制、零食化新品类,业态创新探索全猪火锅、猪肉宵夜、“年猪”等新场景,营销创新组织广东猪企集群上“闪购”并开拓长三角、京津冀市场及海外市场 [14][15][16] - 策略三为强合作,推进“四个共享”机制,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17] - 策略四为建平台,依托省农科院创建大湾区生猪深加工研究中心,支持云浮建设猪种业、畜牧产业“双高地” [18][19] - 策略五为推进“媒体+”,强化品牌赋能,打造生猪节庆经济,重点推出“年猪”系列产品 [19][20] - 策略六为提升质量标准,争取农业农村部指导,制定团体标准 [21][22] - 策略七为育新人,开展“媒体+”培训,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传播的新时代产业人才 [23][24]   产学研媒协同 - 科研院所聚焦新品开发、营养提升,推动加工技术反哺养殖端 [26] - 温氏、广垦、东瑞等龙头企业呼吁建立“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机制 [27] - 餐饮协会致力于推动粤式猪肉菜品进团餐、入连锁 [27] - 媒体通过文化赋能、品牌加力、智库支持深度参与产业转型 [28][29][30] - “媒体+”成为产业破局重要变量,助力实现从“卖猪肉”到“卖品牌”的价值跃升 [30][31]   会议背景与参与方 - 研讨会于10月24日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召开,汇聚产学研媒四方力量 [2][3][4]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邓诣群等负责人出席会议 [31] - 会议共有5家科研机构、5所高校、2家行业协会、20家重点企业及多家媒体参与 [32][33][34][35][36]
 “北方第二城”争夺战升级,青岛天津差距缩小,谁的胜算更大?
 搜狐财经· 2025-10-24 19:25
 经济总量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天津GDP为8716.6亿元,青岛为8587.33亿元,差距仅119亿元,竞争白热化 [1] - 青岛GDP增速更强劲,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名义增速达7.63%,天津实际增速持平但名义增速仅3.09% [3] - 青岛近年增量优势持续,2022年GDP增量比天津高336.56亿元,2023年高381.55亿元,但天津具有下半年发力特征,2024年下半年增量反超青岛128.19亿元 [4][6]   产业根基与工业实力 - 天津工业基础扎实,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5738.71亿元,规上工业营收24354.75亿元,拥有8个千亿级产业 [8] - 天津聚焦智能科技、绿色石化等高端产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显示传统工业向高端化转型趋势 [9] - 青岛工业实力相对薄弱,2024年工业增加值仅4283.5亿元,不足天津四分之三,规上工业营收13120.93亿元,仅为天津一半左右 [11] - 青岛产业结构呈现“脱实向虚”,第二产业占比从1978年52.5%降至2023年33.4%,自2001年后未培育出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11]   城市能级与发展腹地 - 天津作为直辖市,在行政级别和政策支持上具天然优势,2024年财政收入2133.68亿元,资金总量达47358.43亿元,均大幅领先青岛 [14] - 天津面临北京的资源虹吸压力,且缺乏独立经济腹地,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14] - 青岛作为计划单列市,是青岛都市圈核心,辐射面积超2万平方公里,在山东半岛资源集聚能力强,拥有坚实腹地支撑 [16] - 青岛在民生消费领域具优势,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4.53亿元,均高于天津 [16]   未来竞争格局与挑战 - 青岛若保持当前增速差,预计未来2-3年内有望在GDP总量上超越天津 [19] - 青岛超越面临工业短板制约,需重塑工业竞争力以实现持续超越 [20] - 天津若在工业转型、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实现突破,凭借工业底蕴和行政优势可能重新拉开差距 [20] - 外部竞争压力不容忽视,无锡等南方城市快速追赶,2024年与青岛GDP差距仅456.17亿元,工业实力更具优势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