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智能
搜索文档
港深合作研发“纳米仿天然骨材料” 机器人“灵巧手”在香港孵化深圳量产
南方都市报· 2025-10-29 07:06
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 工作人员实时操控人形机器人。 从香港高校实验室里成长起来的深圳企业,创新研造出多模态触觉感知的机器人"灵巧手",现已投入量 产;汇聚港深力量,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纳米仿天然骨材料",可加快骨缺 损的愈合;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深化粤澳合作,推动类脑智能创新链落地大湾区。 在机器人、类脑智能、医疗材料等前沿领域,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这正是"十四五"时 期,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10月下旬,南都记者对话粤港澳大湾区多家科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听他们讲述了如何锚定前沿趋 势,主动拥抱科技"浪潮",在创新集群"热潮"中释放协同效应,做敢为人先的时代"弄潮儿"。有科创企 业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面对奔涌而至的具身智能浪潮,大湾区的科创土壤和营商环境,让创业者更有 安全感。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仪式将于11月2日上午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个城市同步举行。智能机器人等将 参与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浪潮" 大湾区协同创新 有利于前沿研发成果转化 从 ...
上海,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2:50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政府发布《若干措施》,旨在加快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目标是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 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推进 [7] - 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 [3][7] - 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6G)、类脑智能等领域 [3][7] - 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3][7]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给予不超过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支持 [7] - 对符合条件的场景建设任务给予最高800万元支持 [7] - 已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 [9][14] - 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已完成18只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子基金目标总规模超150亿元,放大倍数约6.8倍 [14][15] - 直投方面已重点布局9个前沿项目,投决金额3.99亿元,放大比例32.9倍 [15] 产业集聚区与平台建设 - 打造未来产业集群高地,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主体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11] - 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11] - 启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9个领域35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建设 [8] - 支持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第一批示范性市级中试平台建设 [8] - 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一批概念验证平台,同步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 [9] 具体领域进展与案例 - 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已揭牌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已有10余个项目入驻孵化器 [12] - 张江作为首批上海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模力社区、机器人谷等区域形成具身智能、硅光等产业集聚 [11]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致力于构建第四代半导体从概念验证到产业聚集的完整生态 [8]
利好来了,上海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2:32
政策支持的未来产业方向 - 重点发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 [2] - 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 [2] - 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 [2] - 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2] 前沿技术研发与专项支持 - 加快布局实施前沿颠覆性技术专项 聚焦高风险、高价值的重大科学问题 [2][3] - 建立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 加大对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的支持力度 [2][3] - 支持全球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来沪开展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 [2][3] - 面向重点领域研究布局市级科技重大专项 通过直接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给予支持 [3] 创新平台与孵化体系建设 - 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与运行 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3] - 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 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 支持高质量孵化器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开展合作 设立概念验证基金 [3] 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与激励 - 构建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未来产业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4] - 对生态主导型科技企业按照规定给予专项支持 对创新投入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补助 [4] - 对符合条件的“小升规”“规转强”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 [4] -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 [4] 应用场景开放与市场支持 - 推动各类主体开发开放试验验证、示范应用和规模化商用场景 [5] - 对符合条件的场景建设任务给予最高800万元支持 [5] - 在政府采购中采用强制采购、优先采购等措施支持创新产品应用 [5] - 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支持力度 对创新产品给予不超过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支持 [5] 金融与资本支持措施 - 加快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的多元投入体系 [6] - 发挥未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6] - 持续优化融资上市、保费补贴、贷款贴息等金融财税支持政策 [6] - 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1][6]
技术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类脑智能加速落地应用
证券日报· 2025-08-07 00:06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悟空" 神经元数量接近猕猴大脑规模 标志中国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达国际先进水平[1] - 类脑智能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实践 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智能机器人等关联赛道发展[1] - 产业呈现"政策引导+资本助推+技术迭代"三轮驱动特征 商业化进程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3] 技术突破 - "悟空"由15台刀片式神经拟态类脑服务器组成 整体神经元数量接近猕猴大脑规模[1] - 类脑计算领域算法模型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宁波时识科技已形成类脑感知/感算/计算完整产品矩阵[1]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进展 强脑科技开发出智能仿生手/腿/灵巧手/安睡仪/舒压系统等多款量产产品[2]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健康领域率先商业化落地 创新医疗参股公司博灵脑机B端产品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 C端产品2025年上市销售[2] - 智慧教育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熵基科技推出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脑电产品 可实时采集脑电信号培养青少年专注力[3] - 应用端呈现"三高"趋势:高频交互(XR头显/车载舱) 高精度控制(工业机器人/矿山机械) 高溢价医疗(情绪障碍干预/阿尔茨海默早筛)[3] 产业发展模式 - "工具链+标杆产品"模式缩短技术验证周期 培育早期用户习惯 推动产业链从科研驱动转向需求牵引[2] - 基础架构建设稳步推进 软硬件协同发展让后进入企业无需重复造轮子即可参与创新[1][2] - 各方通过分层协作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规模化商用奠定生态基础[2][3]
政策加码助力类脑智能产业“从0到1” 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26
政策支持 - 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发布《支持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从创新研发、产业集聚、生态建设三方面提出支持措施 [1] - 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中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在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孵化计划 [1] -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等关键技术 [1] - 北京市制定《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脑机接口产品在医疗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2] 行业现状 - 类脑智能是模拟生物脑神经机制的机器智能,具备低能耗大规模计算优势,被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核心驱动力 [1] - 行业目前处于科学探索加工程验证的早期阶段,政策支持可降低企业研发不确定性并建立标准规范 [2] - 多地通过建立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从0到1"搭建桥梁 [2] 企业布局 - 腾讯控股旗下公司获得"基于脑机接口的运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专利授权 [2] - 创新医疗参股杭州博灵医疗科技,其B端产品已在医院开展临床试验,C端产品预计2025年上市 [3] - 浙江强脑科技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获得400余项专利,其中核心专利220余项 [3] 发展模式 - 大型科技公司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并购等方式快速推进类脑智能业务 [3] - 垂类深耕者可在特定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 - 大厂与垂类企业可建立战略合作,共享资源攻克技术难题 [3]
杭州:拟加快类脑智能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类脑智能企业做大规模
快讯· 2025-07-08 14:2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杭州市政府发布《支持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旨在抢占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政策重点支持脑机接口和类脑计算两大领域,涵盖硬件、算法、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3] 适用对象与重点领域 - 适用对象包括从事脑机接口、类脑计算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3] - 脑机接口领域支持方向:脑信号采集设备、神经调控芯片、脑机接口装置等28项细分技术 [8] - 类脑计算领域支持方向:类脑芯片、类脑传感器、类脑计算模型等21项细分技术 [9] 研发创新支持措施 - 对承担国家/省重点科技专项的类脑智能项目,按实际到账资金的25%补助(最高500万元) [4] - 研发投入增量补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超200万元按5%补助(最高2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增量超500万元按5%补助(最高300万元) [4] -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补助:企业采购技术按成交额5%补助(最高200万元),高校"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按10%补助(最高400万元) [4] - 海外研发机构建设奖励:按省级补助资金的50%配套 [4] 产业集聚发展支持 - 新注册企业租房补助:按实付租金40%补助(年度最高200万元,最长3年) [5] - 类脑智能项目投资补助:设备/软件/洁净厂房投资超1000万元的项目按30%补助(单个项目最高1亿元) [1][6] - 企业资质认定奖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7] - 医疗器械注册奖励:三类医疗器械证书每个产品奖励1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最高500万元) [8] 产业生态建设 - 融资支持:企业获得股权投资超1000万元按5%奖励(最高500万元),投资基金年度投资超5000万元按2%奖励管理公司(最高500万元) [6][7] - 空间保障:打造专业园区,简化环评流程,支持弹性土地供应 [13] - 开放合作:鼓励跨学科联合实验室建设及全球项目参与 [14] 实施期限与分工 - 政策拟于2025年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底,由市经信局、科技局等多部门分工落实 [7]
上海打造类脑智能产业集聚高地,行业迎来哪些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6-28 10:11
类脑智能产业发展政策 - 上海市杨浦区发布《杨浦区关于促进类脑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是国内首个鼓励类脑智能产业落地、企业协作和资本集聚的文件 [1] - 近期目标包括建设类脑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公共技术平台、产业联盟和专业孵化器,招引相关企业 [1] - 中长期目标为培育3-5家瞪羚企业,集聚10-15家代表企业,形成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1] -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一平台、一联盟、一园区、一基金+基金矩阵、一生态"的产业集群 [1] 产业生态构建 - 建设类脑智能公共技术平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算力、数据、工具等资源服务 [1] - 建立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以长阳创谷和湾谷科技园为核心打造产业集聚地 [2] - 成立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及基金矩阵,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 - 提出"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跨区域协作网络和产业聚合生态3项保障措施 [2] 技术研发进展 - 复旦大学团队发布全球首创"脑脊接口"技术,帮助瘫痪患者行走 [2] - 复旦大学团队开发全球首款广谱可植入视觉假体,使失明动物恢复视觉能力 [2] - 多款针对帕金森、抑郁、癫痫的脑机接口产品在上海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2] 标准与检测体系 - 国家药监局批准2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由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牵头 [3] -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正在健全脑机接口产品标准体系和检测能力 [3] - 国家医保局针对3项脑机接口技术立项,弥补医保收费空白 [3] 产业基础与资源 - 杨浦区拥有复旦、同济等多所高校,具备芯片设计、计算机编程等人才优势 [3] -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位于杨浦区,匹配产业发展需求 [3] - 医疗机构资源对技术验证至关重要,包括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临床试验机构 [3] - 需要建立类脑智算基础底座,包括机房和公共数据库,支持产业链企业 [3] 应用场景拓展 - 类脑智能产业涵盖医疗级脑机接口、居家康复、休闲游戏、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4] - 医用级脑机接口企业可探索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等支付路径 [5] - 其他企业可开拓新场景新领域,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5]
关于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类脑智能”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6-13 17:42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接受商务合作,提供高曝光展示机会,涵盖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1] - 同期举办顶流期刊征文活动,投稿文章年底可见刊[1] 类脑智能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一:类脑智能产品研发 方向1:类脑融合视觉传感器 - 研发目标:面向XR等智能终端的高帧率(≥1000帧)、超低功耗(≤50mW)、低延时(≤5ms)视觉感知芯片,数据量降低10倍[2] - 技术指标:分辨率达VGA标准,需完成10万片销售目标[3] - 执行期限:2025年8月-2027年7月[4] - 资助额度:最高1000万元,分三阶段按30%/40%/30%比例拨付[5] 方向2:仿生视觉可重构芯片组件 - 研发目标:实现200ms场景三维构建,注视点选择延时<0.5s,误差≤5mm,系统功耗≤20W[8] - 商业化要求:完成500套销售,面向低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场景[9] - 资助模式:与方向1相同的1000万元上限及拨付比例[11] 专题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 建设目标:构建3套类脑数据集,开源5000小时数据,服务10家企业[13] - 商业化指标:平台服务收入不低于100万元[13] - 资助额度:最高750万元,需区级1:1配套资金[15][16] 专题三:颠覆性技术研究 方向1:类脑智能新原理 - 定额资助100万元/项,限3个项目[19] 方向2:通用类脑计算架构 - 开发百亿参数级类脑大模型框架,最高资助300万元/项[21][22] 方向3:新原理类脑器件 - 研究忆阻器等神经突触器件,最高资助300万元/项[24][25] 申报管理要求 - 申报主体限上海本地企业/机构[7][12][17][20][23][26] - 采用线上申报系统,2025年6月20日-7月9日开放填报[33][35] - 评审采用见面会形式,公示后接受公众异议[36][37] - 实施里程碑管理,定期评估项目进展[38]
余杭打造“三大成长营”推动项目快招引、真落地
杭州日报· 2025-05-15 10:18
近日,余杭区举行招商干部成长计划开班仪式暨招商大讲堂第1期活动,对全区不同岗位的招商干 部展开分层精准培训,旨在打造一支懂经济、精产业、善谈判、能落地、重服务的复合型招商队伍,推 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势头更强劲。 其中,平台招商学员以"业务+实训"为主,重点提高信息梳理捕捉、前沿技术分析、商务专业谈判 等服务全生命周期能力,致力成为能全流程招引、独当一面的"招商精英";部门招商学员以通识培训为 主,重点提高招商研判能力及协同性,参与构建全员大招商的格局体系;镇街招商学员以"技巧+案 例"为主,重在激发招商意识、构建招商知识体系,提升资源对接及落地服务主动性。 如何展现招商实战成果?余杭搭建了两大能力展示平台——项目序事招商专场和赛马比拼专场。其 中,项目序事招商专场将组织学员结合自身培养方向自主认领攻坚目标,在真实项目场景中展担当、比 作为;赛马比拼专场将按季度交流、半年比拼、年度比武的节奏开展,让学员在"比学赶超"中激活潜 能、对标提升。 课程体系分为讲政策、讲技能、讲案例、讲市场四大模块,学员可根据实际需求提高项目研判、统 筹协调、沟通谈判等九项能力。通过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招商干部赋能提升体系,余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