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智能

搜索文档
政策加码助力类脑智能产业“从0到1” 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26
政策支持 - 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发布《支持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从创新研发、产业集聚、生态建设三方面提出支持措施 [1] - 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中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在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孵化计划 [1] -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等关键技术 [1] - 北京市制定《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脑机接口产品在医疗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2] 行业现状 - 类脑智能是模拟生物脑神经机制的机器智能,具备低能耗大规模计算优势,被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核心驱动力 [1] - 行业目前处于科学探索加工程验证的早期阶段,政策支持可降低企业研发不确定性并建立标准规范 [2] - 多地通过建立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从0到1"搭建桥梁 [2] 企业布局 - 腾讯控股旗下公司获得"基于脑机接口的运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专利授权 [2] - 创新医疗参股杭州博灵医疗科技,其B端产品已在医院开展临床试验,C端产品预计2025年上市 [3] - 浙江强脑科技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获得400余项专利,其中核心专利220余项 [3] 发展模式 - 大型科技公司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并购等方式快速推进类脑智能业务 [3] - 垂类深耕者可在特定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 - 大厂与垂类企业可建立战略合作,共享资源攻克技术难题 [3]
杭州:拟加快类脑智能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类脑智能企业做大规模
快讯· 2025-07-08 14:2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杭州市政府发布《支持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旨在抢占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政策重点支持脑机接口和类脑计算两大领域,涵盖硬件、算法、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3] 适用对象与重点领域 - 适用对象包括从事脑机接口、类脑计算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3] - 脑机接口领域支持方向:脑信号采集设备、神经调控芯片、脑机接口装置等28项细分技术 [8] - 类脑计算领域支持方向:类脑芯片、类脑传感器、类脑计算模型等21项细分技术 [9] 研发创新支持措施 - 对承担国家/省重点科技专项的类脑智能项目,按实际到账资金的25%补助(最高500万元) [4] - 研发投入增量补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超200万元按5%补助(最高2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增量超500万元按5%补助(最高300万元) [4] -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补助:企业采购技术按成交额5%补助(最高200万元),高校"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按10%补助(最高400万元) [4] - 海外研发机构建设奖励:按省级补助资金的50%配套 [4] 产业集聚发展支持 - 新注册企业租房补助:按实付租金40%补助(年度最高200万元,最长3年) [5] - 类脑智能项目投资补助:设备/软件/洁净厂房投资超1000万元的项目按30%补助(单个项目最高1亿元) [1][6] - 企业资质认定奖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7] - 医疗器械注册奖励:三类医疗器械证书每个产品奖励1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最高500万元) [8] 产业生态建设 - 融资支持:企业获得股权投资超1000万元按5%奖励(最高500万元),投资基金年度投资超5000万元按2%奖励管理公司(最高500万元) [6][7] - 空间保障:打造专业园区,简化环评流程,支持弹性土地供应 [13] - 开放合作:鼓励跨学科联合实验室建设及全球项目参与 [14] 实施期限与分工 - 政策拟于2025年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底,由市经信局、科技局等多部门分工落实 [7]
上海打造类脑智能产业集聚高地,行业迎来哪些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6-28 10:11
类脑智能产业发展政策 - 上海市杨浦区发布《杨浦区关于促进类脑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是国内首个鼓励类脑智能产业落地、企业协作和资本集聚的文件 [1] - 近期目标包括建设类脑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公共技术平台、产业联盟和专业孵化器,招引相关企业 [1] - 中长期目标为培育3-5家瞪羚企业,集聚10-15家代表企业,形成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1] -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一平台、一联盟、一园区、一基金+基金矩阵、一生态"的产业集群 [1] 产业生态构建 - 建设类脑智能公共技术平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算力、数据、工具等资源服务 [1] - 建立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以长阳创谷和湾谷科技园为核心打造产业集聚地 [2] - 成立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及基金矩阵,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 - 提出"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跨区域协作网络和产业聚合生态3项保障措施 [2] 技术研发进展 - 复旦大学团队发布全球首创"脑脊接口"技术,帮助瘫痪患者行走 [2] - 复旦大学团队开发全球首款广谱可植入视觉假体,使失明动物恢复视觉能力 [2] - 多款针对帕金森、抑郁、癫痫的脑机接口产品在上海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2] 标准与检测体系 - 国家药监局批准2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由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牵头 [3] -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正在健全脑机接口产品标准体系和检测能力 [3] - 国家医保局针对3项脑机接口技术立项,弥补医保收费空白 [3] 产业基础与资源 - 杨浦区拥有复旦、同济等多所高校,具备芯片设计、计算机编程等人才优势 [3] -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位于杨浦区,匹配产业发展需求 [3] - 医疗机构资源对技术验证至关重要,包括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临床试验机构 [3] - 需要建立类脑智算基础底座,包括机房和公共数据库,支持产业链企业 [3] 应用场景拓展 - 类脑智能产业涵盖医疗级脑机接口、居家康复、休闲游戏、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4] - 医用级脑机接口企业可探索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等支付路径 [5] - 其他企业可开拓新场景新领域,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5]
关于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类脑智能”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6-13 17:42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接受商务合作,提供高曝光展示机会,涵盖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1] - 同期举办顶流期刊征文活动,投稿文章年底可见刊[1] 类脑智能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一:类脑智能产品研发 方向1:类脑融合视觉传感器 - 研发目标:面向XR等智能终端的高帧率(≥1000帧)、超低功耗(≤50mW)、低延时(≤5ms)视觉感知芯片,数据量降低10倍[2] - 技术指标:分辨率达VGA标准,需完成10万片销售目标[3] - 执行期限:2025年8月-2027年7月[4] - 资助额度:最高1000万元,分三阶段按30%/40%/30%比例拨付[5] 方向2:仿生视觉可重构芯片组件 - 研发目标:实现200ms场景三维构建,注视点选择延时<0.5s,误差≤5mm,系统功耗≤20W[8] - 商业化要求:完成500套销售,面向低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场景[9] - 资助模式:与方向1相同的1000万元上限及拨付比例[11] 专题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 建设目标:构建3套类脑数据集,开源5000小时数据,服务10家企业[13] - 商业化指标:平台服务收入不低于100万元[13] - 资助额度:最高750万元,需区级1:1配套资金[15][16] 专题三:颠覆性技术研究 方向1:类脑智能新原理 - 定额资助100万元/项,限3个项目[19] 方向2:通用类脑计算架构 - 开发百亿参数级类脑大模型框架,最高资助300万元/项[21][22] 方向3:新原理类脑器件 - 研究忆阻器等神经突触器件,最高资助300万元/项[24][25] 申报管理要求 - 申报主体限上海本地企业/机构[7][12][17][20][23][26] - 采用线上申报系统,2025年6月20日-7月9日开放填报[33][35] - 评审采用见面会形式,公示后接受公众异议[36][37] - 实施里程碑管理,定期评估项目进展[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