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老区焕发新生机 金融助力正当时
金融时报· 2025-11-19 10:03
普惠金融支持特色农业 - 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创新特色普惠金融产品,包括“毛尖贷”、“小龙虾贷”、“油茶果质押贷”等,为农业新业态提供灵活金融支持 [2] - 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普惠领域贷款余额达691.4亿元,较年初新增43.4亿元 [2] - 农业从业者占信阳市常住人口的43.2% [2] 绿色金融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 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分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关键抓手,通过四维协同构建绿色金融生态链,包括政策引领、专营体系、产品服务和考核机制 [3] - 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68.8亿元,规模领跑全省,并支持建成绿色支行、碳中和网点 [3] - 在全省首推个人碳账户,引导金融机构形成国储林项目贷、风能贷、光伏贷等38项绿色金融产品矩阵 [3]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322.14亿元,同比增长21% [3] - 中信银行信阳分行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批复1亿元授信,支持建设41.4兆瓦清洁电力项目 [2] 科技金融助力产业升级 - 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分行出台科技金融工作方案,聚焦八个方面精准施策,并依托“白名单”项目库开展银企对接 [5] - 截至2025年5月末,信阳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250亿元,较年初增长10.2%,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8.6亿元,较年初增长30.1% [5] - 信阳珠江村镇银行通过专利质押和担保方式,为一家拥有74项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1700万元贷款 [4] 金融支持文旅融合与红色教育 - 建设银行信阳分行创新“金融+科技+教育+场景”融合模式,助力大别山干部学院建成“建融汇学—红色教育”平台 [6] - 金融机构创新“红旅贷”、“红城研学贷”等产品,专项支持红色旅游和乡村研学产业 [6] - 截至2025年6月末,信阳市“红绿”旅游相关文旅产业贷款余额达到24.7亿元 [6]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黄河岸边的绿色传奇
河南日报· 2025-08-09 07:18
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 洛阳华洋保护母亲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22年努力将千亩荒山改造为生态园区,种植40余万棵树木并点播20余吨橡子,实现水土流失治理[2][4] - 团队采用背水桶徒步灌溉、挖掘机开路等艰苦方式在石头山造林,并跨省筛选适应当地气候的松树苗[2][3] - 基地融合生态保护与红色教育,打造包含党建培训、生态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园区,年接待游客及培训人员[5] 区域生态经济转型 - 新安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通过无人机飞播与人工造林结合,完成沿黄5镇10万亩荒山绿化,构建沿黄生态屏障[6] - 依托黄河文化IP发展文旅产业,形成水上游船、农旅采摘、民俗表演等多元业态,推动从单一观光向"游山玩水"复合模式转型[7] - 区域探索"绿富美"发展路径,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协同,带动百姓增收[7] 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 新安县推动资源型工业向绿色低碳全链条转型,破解"七岭二山一分川"的自然条件限制[7] - 发展"四季有果"特色农业,激活乡村绿色经济,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7] -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山川增绿、产业增效、百姓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