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技术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三部门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出实招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加大先行先试授权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02:08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232个[1] - 经开区经营主体超490万家包括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83%[5] - 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5] 要素保障措施 - 支持为经开区单列年度土地指标以解决东部地区土地开发饱和问题[2] - 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产业项目建设[2] -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如苏州工业园区中新集团A股上市案例[2] - 全球范围招引高层次人才并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技能人才[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经开区拥有超700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 - 将出台专项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体[3] - 支持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模式[3] - 优先安排品牌活动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招商品牌[3] 管理体制创新 - 推动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相对分离[4] - 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4] - 优化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动态调整检查频次[5] 开放型经济举措 - 加大先行先试授权推动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3] -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促进外资企业再投资[3] 绿色低碳发展 - 修订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标准[5] - 支持经开区开展深化环评改革试点[5]
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上市融资!商务部等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5-27 16:00
国家级经开区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外贸外资"第一梯队",承担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责任,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4.5%)[4][5] - 《方案》提出16项政策举措,聚焦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管理制度改革、要素保障四大方向,包括支持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外资、数字服务出口、用地效率提升等[5][11] - 强化要素保障: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允许专项债券融资、探索开发主体上市(如中新集团A股案例)[11][12] 对外开放与产业支持 - 232个国家级经开区贡献全国GDP16.9万亿元,聚集外资企业6万家、外贸企业9.9万家[4][5] - 具体产业支持: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外商投资、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推动内外贸融合产业集群[5] - 财税政策:重点落实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吸引外资持续投入[5] 营商环境优化 - 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一站式服务[8] - 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对优质企业"无事不扰"[2][9] - 规范涉企执法: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禁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9] 要素保障创新 - 土地要素:工业用地推行"标准地"模式(带环评/能评/规划出让),加速项目落地[11] - 资金支持: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经开区建设,开发主体可上市融资(苏州工业园案例)[11][12] - 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12] 后续实施路径 - 商务部将协调落实配套措施,下放审批权限,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6] -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强化招商队伍建设[6][8]
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2 08:50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2]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大面积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要求尽快在全国推广 [3] -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提出5年内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 系统性改革成效 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3][4] 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措施 - 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4] - 强调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区域布局 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 [4]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改革成果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方向 - 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配套政策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5] - 重点任务包括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 - 未达标开发区可能被淘汰 已有多个开发区因考核不通过被取消 [5] 两区战略定位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两区发展重要性凸显 需通过突破性改革实践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5] - 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型开放和系统性改革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侧重深层次改革与产业升级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