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更好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06:29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方向 - 商务部印发《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16条具体举措,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1] - 文件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要素保障四大领域 [1] - 国家级经开区将承担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高水平开放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代化治理样板区的新使命 [6][7] 新质生产力载体建设 - 国家级经开区将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 [2] - 通过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创新策源地功能 [2] - 推动参与重大工程、改造传统产业、孵化未来产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 [2] 内外联动发展枢纽作用 - 国家级经开区需加强与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协同,复制推广创新成果 [3] - 将开展境外驻点招商、打造专业招商队伍构建"引进来"新模式 [4] - 支持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深化"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推动"走出去"战略 [4]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赋予各地区管理体制"自主权",建立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5] - 支持省级政府单列经开区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 [5] - 鼓励工业上楼和新型产业用地开发等土地供给方式创新 [5] 历史贡献与未来定位 - 广州经开区1980年代引进宝洁开创高端日化生产先河 [4] - 天津经开区1990年代引入摩托罗拉加速移动通讯产业链形成 [4] - 未来需整合国内外市场资源,成为产供链跨境布局的关键节点 [4]
国家级经开区GDP近17万亿,外贸总额占全国比重近1/4|数读中国
第一财经· 2025-05-29 20:09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概况 - 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6.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12.5% [1][2] -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开区GDP为6.65万亿元,工业生产总值3.73万亿元,分别达东部地区的67%和74% [1][7]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进出口10.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23.4%和24.5% [1] 历史增长数据 - 2016-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GDP从8.3万亿元增至16.9万亿元,增幅超一倍,占全国GDP比重从11.2%升至12.5% [2][3] - 同期进出口总额从4.8万亿元增至10.7万亿元,占比从19.6%提升至24.5% [2] - 数量从2016年219家增至2024年232家,期间动态调整 [1][3] 区域分布与排名 - 2023年综合排名30强中长三角占17家,江苏独占9家(苏州5家),浙江4家 [6] - 10强省份分布:江苏2家、浙江3家,广东/北京/天津/安徽/山东各1家 [7] - 浙江萧山经开区从2020年第48名跃升至2023年第6名,宁波经开区新晋10强 [6][7] - 昆山经开区2024年进出口规模达5700亿元 [7] 产业布局与政策方向 - 北京经开区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合成生物,江宁经开区发展未来网络 [8] - 商务部将支持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加快前瞻性布局 [8] - 《工作方案》提出16项政策举措,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在开放创新、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8]
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2 08:50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2]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大面积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要求尽快在全国推广 [3] -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提出5年内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 系统性改革成效 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3][4] 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措施 - 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4] - 强调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区域布局 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 [4]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改革成果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方向 - 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配套政策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5] - 重点任务包括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 - 未达标开发区可能被淘汰 已有多个开发区因考核不通过被取消 [5] 两区战略定位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两区发展重要性凸显 需通过突破性改革实践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5] - 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型开放和系统性改革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侧重深层次改革与产业升级 [4][5]
一财社论: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1 20:46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性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1]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得到大面积复制推广 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2] - 两区面临提质增效迫切要求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行系统部署 [2]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 - 自贸试验区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结合实际加大授权 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 [3] - 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 需在地方法规和制度建设上有废有立 改革成果可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 [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提质升级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若达不到目标要求可能面临淘汰 已有数个被取消 [4] 两区的战略意义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推动两区发展尤为重要 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高质量发展 [4] - 两区需不断进行突破性改革试验和实践 承担重要任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