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

搜索文档
“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6个 经贸合作朋友圈又扩大了
央视新闻· 2025-07-18 17:32
自贸试验区发展 - "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推出标志性开创性举措并取得突破性示范性成果 [1] - 自贸试验区数量达22个覆盖全国形成大格局2024年外贸外资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9 6%和24 3% [2] - 五年内形成200项制度创新成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 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2021年2 7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3 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 7%占比由45 3%提升至50 7%2025年上半年达51 8% [3] - 2021-2025年上半年双向投资累计超24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超1600亿美元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800亿美元 [3] - 同期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近6000亿美元与50多国签署数字绿色蓝色领域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6个 [3]
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2 08:50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2]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大面积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要求尽快在全国推广 [3] -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提出5年内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 系统性改革成效 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3][4] 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措施 - 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4] - 强调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区域布局 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 [4]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改革成果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方向 - 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配套政策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5] - 重点任务包括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 - 未达标开发区可能被淘汰 已有多个开发区因考核不通过被取消 [5] 两区战略定位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两区发展重要性凸显 需通过突破性改革实践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5] - 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型开放和系统性改革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侧重深层次改革与产业升级 [4][5]
一财社论: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1 20:46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性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1]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得到大面积复制推广 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2] - 两区面临提质增效迫切要求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行系统部署 [2]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 - 自贸试验区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结合实际加大授权 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 [3] - 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 需在地方法规和制度建设上有废有立 改革成果可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 [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提质升级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若达不到目标要求可能面临淘汰 已有数个被取消 [4] 两区的战略意义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推动两区发展尤为重要 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高质量发展 [4] - 两区需不断进行突破性改革试验和实践 承担重要任务 [4]
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汇聚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30 09:01
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果 -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挂牌10年来通过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突破产业瓶颈,汇聚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1] - 创新金融领域形成规模,探索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个租赁模式 [1] - 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创新政策30余项,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机构聚集地 [1] "保税+"业务发展 - 保税维修涵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等众多品类,成为国内业务模式最丰富、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 [1] - 保税研发首次应用于航空领域,有力推动了国产飞行模拟机研制 [1] 网络货运产业 - 打造共享经济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整合全国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 [1] - 2024年完成运单5367万单、货运量5.8亿吨,运费总金额超900亿元 [1] - 服务延伸至运输装备、成品油网络零售等上下游领域,形成完整行业生态 [1] 生物医药产业 - 实施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进口研发药品白名单制度、境外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举措 [1] - 出台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吸引200余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聚集 [1] - 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1] 未来发展计划 - 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创新探索 [2] - 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科创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2] - 努力将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2]
前海亮最新招商成果:深港细胞谷注册落地 首家外商独资专科医院取得执照
搜狐财经· 2025-04-27 22:23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举行成果发布活动,展示制度创新、外贸、外资、投资等多方面成果,一批重点招商项目落地[1] 制度创新成果 -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全国复制推广104项 [1] 外贸进出口情况 - 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量突破1.1万家 [1] - 外贸进出口总值由712亿元升至2024年的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 [1]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广东自贸试验区72%、占全省将近6% [2] 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 2015年4月至2024年12月,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占深圳市同期的47.1%、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度的16.3%、广东自贸试验区的67.2% [2]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由挂牌前的11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1.2亿元,实现超六倍增长 [1][2] 金融相关情况 - 前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交易额突破万亿元,与香港发生的跨境收支占比近八成,发放贷款862.7亿元 [3] - 2024年5月,全国首个内地香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在前海上线运行,已助力在港小微企业成功批核贷款超1亿港币 [3] 港口业务情况 - 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由2015年的994万标准箱,增长到2024年的1598.9万标准箱,累计达1.17亿标准箱 [3] 法治建设情况 - 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裁判案件全国最多,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连续3年超千亿元,稳居全球前列 [3] 创新创业情况 - 区内港资企业达8048家 [3] -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香港团队943家 [3] - 2024年7月,“深圳·前海e站通”助力企业出海,目前线上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4万家,与32个海外合作园区运营商建立合作 [3] 人才引进情况 - 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内地工作免办就业证政策、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实现26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便利执业 [3] - 落地全省首位积分评定外籍技术人才和首位外籍华人博士在华永久居留,通过自贸试验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办理“五星卡”数量居广东自贸试验区第一 [3] 重点招商成果 - 包括深港细胞谷、滴滴出行大湾区总部、海信集团项目、法国阳狮集团深圳前海项目、嘉道绿色低碳科技基金(QFLP)、国泰大湾区数码及信息科技创新中心、绿叶医疗外商独资医院等 [1][5] - 深港细胞谷是相关试点在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首次实践,2月注册落地,注册资本1亿元,由香港细胞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持股80%、深圳细胞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持股20%,拥有国内唯一工业级制造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已与香港有关医疗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5] - 绿叶医疗外商独资医院是全国首个落地的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2025年1月取得营业执照,选址已基本确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