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康复
icon
搜索文档
起步价上千元,运动康复忽悠了谁
虎嗅· 2025-07-30 07:32
运动康复行业现状 - 运动康复行业在社交媒体上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专有名词如"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等被广泛传播,引发用户自我怀疑[1] - 行业中存在大量自称"康复教练"的从业者,提供起步价上千元、完整疗程上万元的课程,但缺乏医疗监管[2] - 行业将医学概念商业化包装,淡化专业属性,转变为"谁都需要康复"的变现模式[7]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城市中产对身材和健康的双重焦虑推动运动康复需求增长,用户通过社交媒体比对体态并产生矫正需求[8] - 体态矫正被赋予多重期望,包括改变体态、消除疲劳、提升气质等,成为审美焦虑的延伸[9] - 用户如袁也因职业需求(平面模特)对体态敏感,愿意高价购买线上训练营服务,但实际效果有限[10][11] 行业问题与乱象 - 体态矫正与运动康复概念被混淆,无运动习惯或无症状的普通用户也被纳入康复干预范围[12] - 行业通过轻评估、重销售的模式制造需求,依赖肉眼观察或自测问卷"诊断"用户问题[13] - 部分从业者过度承诺疗效,将体态矫正简化为"万能钥匙",但缺乏量化标准且效果依赖主观感受[15] 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以用户"痛点"为卖点,通过放大轻微不适和制造焦虑扩展用户画像[14] - 线上训练营虽标榜个性化,实际采用模板化服务,用户难以获得针对性指导[10][11] - 行业具备免责机制,未达效果时可归因于用户练习不足或姿势错误[15] 行业本质与反思 - 运动康复本质是功能恢复的医学干预,但商业化后出发点变为"能否被说服"而非"是否需要"[16] - 行业在流量机制中被神化,专业性与商业性之间存在张力,需警惕人为制造的需求标准[16]
熟悉的城市热爱的行业,未来的一切值得期待
南京日报· 2025-06-26 08:25
科技行业人才发展 - 南京林业大学与小米集团合作开设工程师训练营 面向本科三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讲解 课后作业及作品答辩 最终200名学生参与培训[4] - 小米集团招聘标准严格 要求培训生完成所有环节并通过考核 录用标准包括竞赛经历 实习经历 专业匹配项目及学生个人品质[6] - 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聚集 为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等企业吸纳本地高校毕业生[5] 运动康复行业 - 南京维宝运动康复中心提供运动损伤诊疗服务 业务涵盖运动损伤修复 体能保障及慢性疼痛康复 服务对象包括专业运动员和大众健身人群[7] - 运动康复技术包含有氧训练 肌力训练 悬吊训练等多种方式 功能性动作筛查可定位身体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训练降低运动损伤风险[8] - 行业人才需掌握《运动治疗技术》《运动防护》等理论课程 并考取康复治疗师资格证书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直接对口就业[7][8] 航空维修行业 -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招聘飞机维修工程师 工作内容包括飞机全面检查 排故及参数监测 确保飞行安全[9] - 飞机维修涉及发动机拆装 故障诊断等核心技术 需掌握低压电工证书 飞行器维修技术职业鉴定证书等资质[10]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飞行器维修工程技术专业开展航空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 学生通过实操熟悉涡轮 压气机等核心部件结构[9][10]
锐博康复创始人陈博闻:专业人才驱动康复服务标准升级
搜狐网· 2025-06-19 13:12
行业现状与需求 - 全国长期运动习惯人数达4.3亿,其中约1亿人曾遭受运动损伤困扰[3] - 预计2030年慢性病患病率将达65.7%,其中80%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3] - 运动康复行业从运动需求人群向全生命周期、多场景健康管理延伸[3] - 慢性复杂疼痛损伤对康复治疗提出更高要求,公司专注复杂性疼痛损伤解决方案[3] 人才发展现状 - 国内拥有技术资格的运动康复师仅约3.6万人,康复师密度0.02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4] - 康复治疗师需掌握全面职业技能,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提升[4] - 公司与全国40余所运动医疗高校展开人才合作,坚持100%专业人才组建团队[4]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 - 公司实施新康复师阶梯成长培训计划,包含理论基础、实操模拟、真实康复三阶段[5] - 定期引入Maitland关节松动术、PNF脊柱侧弯等国际先进康复技术培训[7] - 团队成员均为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硕士学历[4] 公司业务布局 - 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设立7家线下康复中心[9] - 未来一年将陆续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布局,扩大服务覆盖范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