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遥感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转变!“中国:0→47%,美国:88%→9%”
观察者网· 2025-11-18 08:44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一边是从0到47%的飞跃,另一边是从88%到9%的暴跌,中美遥感研究论文产出 占比的一升一降,见证了中国遥感技术实力从"起跑"到"领跑"的突破。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1月18日发文指出,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中国数十年来国家层面持续的大 规模资金投入,已将地球观测科学的主导权从美国夺走。不仅是相关领域的论文研究,中国在专利方面 同样占据全球主导,且在量子计算等相关新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实现了纳米级空间测距等技术突破。业 内人士表示,除非美国大幅调整政府资金优先级,否则短期内难以重获该领域的创新领导地位。 2015年,纽约大学教授黛布拉·莱弗坐在布鲁克林的办公桌前,审阅着又一叠遥感领域的研究论文。浏 览到作者所属机构时,她愣住了,那些曾经满是美国大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实验室署名 的期刊,如今已开始刊登来自北京、武汉和上海的研究成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最初的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浪潮,而后演变为一场"海啸"。 文章说,回溯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遥感领域的主导地位,堪比如今硅谷在软件行业的统治力。当时的 美国机构贡献了该领域近90%的研究成果,而中国的相关论文几乎为零。 但到20 ...
【科技日报】新技术解决土壤水分遥感数据填补难题
科技日报· 2025-10-23 11:24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提出了一种融合机器学习与插 值方法的新型技术框架,有效解决了全球卫星土壤水分遥感数据产品中常见的大范围数据缺失问题,显 著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环境遥感》。 作为反映地球生态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土壤水分对农业灌溉、干旱预警、气候变化分析等具有重 要价值。目前,全球土壤水分数据主要依赖卫星遥感获取,然而受卫星轨道、地表复杂地形、人为信号 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原始数据常出现大量缺失,限制了其在实际科研与应用中的使用效果。 "当前填补缺失数据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传统插值法,依赖已知数据推测缺失区域,适用于小 范围缺失,但在大片空白区容易失效;另一类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能够通过分析全球数 据,寻找土壤水分与降雨、植被等因素间的联系来进行预测,但结果容易趋向'平均',难以准确反映特 别干旱或湿润地区的真实情况。"曾江源介绍。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创新采用"优势互补"思路,将两类方法深度融合。他们运用堆叠异质集成 技术,先分别利用插值和机器学习方法生成初步填补结果,再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整合,形成同时兼顾整 体准确性和局 ...
【科技日报】新技术有效解决卫星土壤水分数据填补难题
科技日报· 2025-10-11 09:41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团队提出一种融合机器学习与插值方法的新型技术框架,有效解决全球卫星土壤水分产品中大范围数据缺失问题 [1] - 该技术采用"优势互补"思路,运用"堆叠"异质集成技术,先分别利用插值和机器学习生成初步填补结果,再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整合,形成同时兼顾整体准确性和局部细节的最终数据 [2] - 实验表明新技术在不同尺度数据缺失情况下均表现优异,既保留机器学习对大范围缺失的预测能力,又融合插值方法对局部特征的捕捉能力,有效避免"过于平均"或"细节失真"问题 [2] 行业应用价值 - 土壤水分作为反映地球生态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对农业灌溉、干旱预警、气候变化分析等具有重要价值 [1] - 当前全球土壤水分数据主要依赖卫星遥感获取,但受卫星轨道、地表复杂地形、人为信号干扰等因素影响,原始数据常出现大量缺失,限制其在实际科研与应用中的使用效果 [1] - 该技术具备较强通用性,未来可拓展至地表温度、植被参数、大气成分等多种遥感数据产品的修复,为农业管理、生态保护、灾害监测及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更高质量数据支持 [2]
如何精准监测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中国团队研发出卫星遥感新方案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1:29
全球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监测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高精度动态量化与制图 [2] - 该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和构建模型,研发卫星遥感新方案,反演精度显著提升 [2][4]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清洁生产》,为全球碳盘点提供关键科学数据支撑 [2] 燃煤电厂碳排放监测的重要性 - 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约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总碳排放量的50%,是碳核算的核心环节 [3] - 传统计算方式依赖电厂自报数据,存在无法体现实际排放差异和缺乏统一核算标准的问题 [3] - 卫星遥感技术虽具优势,但此前面临背景干扰和反演误差高达50%的挑战 [3] 技术创新与动态管控 - 研究团队基于美国OCO-3卫星,创新提出"两段线性回归融合高斯函数拟合"算法,提升背景值识别效率 [4] - 开发动态风向校正算法和烟羽抬升模型,精确量化14座大型燃煤电厂排放量(21.54千吨至82.3千吨/日) [4] - 该技术标志着碳排放监测从静态清单向动态管控的重要转变 [4] 应用价值 - 为全球碳盘点核查提供客观技术手段,助力中国碳盘点及重点行业减排效力评估 [2] - 可监测点源碳排放偷排漏排,为碳交易稽查与减排政策校准提供科学依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