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

搜索文档
4类农作物保险的遥感技术应用规范发布
新华社· 2025-07-31 08:23
保险业协会表示,该系列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将有利于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农业 保险提供更精准的承保核验与灾损评估服务,提升农业保险的科技服务质效;有助于提升农业保险经营 的合规性,打击保险欺诈行为;有利于增强农户的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记者张 千千) 据介绍,该系列标准按作物和灾害类型对保险遥感技术、数据获取与处理、承保遥感核验、灾损遥感评 估、监测成果等实操环节进行了规范,为遥感技术在农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套科学、适用的标准。 记者7月30日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获悉,该协会与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当日联合发布《农业保险遥 感技术应用规范》系列标准,首次明确了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4类农作物保险的遥感技术应用规 范。 保险业协会介绍,遥感技术监测范围广、数据获取方式多且客观公正,可有效提升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精 准度与灾情评估效率,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因行业技术标准缺失,各遥感公司在数据源选择、解译技 术、精度评价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相同区域的分析结果不一致,甚至引发争议。该现状阻碍了遥 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影响了"双精准"的有效实施,制约了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
量化垃圾场甲烷排放有了精准“卫星尺”
科技日报· 2025-07-30 07:36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垃圾填埋场是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 贡献约18%的人为甲烷排放量[1] - 传统监测方法存在覆盖范围窄、精度低和成本高等局限性[1] 技术突破与研究方法 - 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空间分辨率达30米 光谱分辨率达10纳米[1] - 结合创新算法成功识别全球102个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1] - 首次实现从全球尺度系统评估不同填埋管理方式的排放差异[1] 关键研究发现 - 露天垃圾场平均甲烷排放强度是科学管理垃圾场的4.8倍[1] - 当前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严重低估露天垃圾场的甲烷排放量[1] 应用价值与行业影响 - 为修正现有数据库偏差提供科学依据[1] - 提升监测精度和广度 为全球甲烷监测提供新方案[2] - 推动监测模式向大规模连续性监测体系转变[2] 政策建议与行业倡议 - 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完善垃圾填埋设施[2] - 建议建立全球卫星监测数据共享平台[2] - 确保资源有限国家能平等获取关键排放数据[2]
科技力量为防灾减灾注入新动能
科技日报· 2025-06-13 09:11
科技赋能防灾减灾 -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构建"天上看、地面查、模型算"的灾害评估技术体系 融合遥感技术 地面抽样调查 模拟仿真和机器学习方法提升评估科学性[1] - 针对地震 台风 暴雨洪涝等灾害开展风险评估 灾情快速评估 损失评估和救助需求评估 为应急响应和资金安排提供决策支持[1] - 地震预警技术在2022年泸定地震中提前1分钟发出警报 有效避免二次灾害[2] 建筑抗震技术发展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发新型试验手段揭示房屋倒塌机理 开发多种抗震加固方法应用于老旧住宅改造[2] - 结构安全专家参与2023年土耳其和2025年缅甸地震救援 通过废墟安全性评估保障救援方案制定[2] - 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取得显著实效[2] 应急救援装备创新 -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自主研发我国首台边坡雷达监测装备 性能超越国际水平并降低生产成本[3] - 团队开发10余款场景化监测装备 获得16项省部级奖励包括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 - 勘测队年均提供5000小时安全监测 保障3000名救援人员在极端环境下的作业安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