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星出东方》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硕果累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9 19:01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与成效 - 北京市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为总体框架,统筹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聚焦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 [3] - 高标准服务保障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彰显城市风范 [4]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1.4%,支柱地位更加凸显 [11] 思想舆论与主流宣传 - 高质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协同研究基地建设,加强理论阐释 [3] - 深化媒体融合发展,中国新闻奖等重要奖项获奖数量全国持续领跑,并高品质建设海外社交平台传播矩阵 [4] 红色资源保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 规划建设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十四五”以来累计接待观众超3100万人次 [5] - 6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举荐“北京榜样”近7万人,营造崇德向善风尚 [5] - 创新推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年均举办千余场活动,覆盖首都33所高校40万大学生 [5] 城市文明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在全国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域覆盖,6个区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 [6] - 修订完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北京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 [7] - 认定312栋(座)历史建筑,探索形成“申请式退租”“共生院”等特色实践 [7] 三条文化带建设与文化遗产活化 - 形成以箭扣长城为代表的一批示范性保护工程,长城保护管理案例被评为世界遗产组织示范案例 [8] - 大运河文化带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00余项,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游船通航 [8] - 琉璃河遗址考古实证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海淀三山五园获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8] -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办国际非遗周,带动国潮热、非遗热 [8] 文化事业繁荣与文化供给 - 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达5.7万场,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9] - 年产200余部电影,成功推出《流浪地球》系列、《志愿军》系列、《长津湖》系列等精品力作 [9] - 全市备案博物馆达246家,挂牌类博物馆56家,成功举办“三星堆与金沙”等重磅展览 [9] - 地坛书市实现销售码洋超1亿元,较去年增长37.8% [10] - 北京环球度假区和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建设市区两级演艺新空间近百家 [10] 文化产业发展与新质生产力 - 制定《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及游戏电竞、演艺等行业支持政策 [11] - 认定107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2个园区新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1] - 全市文化新业态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的比重超七成,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等居全国首位 [11] - 实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电竞文化综合体“微博IN”建成,王者荣耀等顶级赛事落户北京 [11] 文商旅体融合与消费创新 - 创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机制,第十五届北影节首创“电影生活节”,带动相关销售额达251.7亿元 [12] - 通过“票根经济”“超现场”等创新举措,推动“跟着电影去旅行”等一站式消费场景,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2] - 潮玩经济持续火热,LABUBU、WAKUKU等火爆出圈 [12]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
新华社· 2025-09-20 12:17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7499.47亿元增至2024年的20534.08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核算年均增速7.0% [49]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3495元增至2024年的78660元,现价增长1.3倍 [49]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908.97亿元增至2024年的2409.69亿元,年均增收超过100亿元 [49]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1∶44.3∶39.6优化为2024年的12.5∶39.6∶47.9 [49]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4.22%增至2024年的60.36%,提高16.14个百分点 [49]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 铁路运营里程从2012年的4914公里增至2024年的9202公里,通达所有地州市、覆盖80%以上县级行政区 [50] - 公路里程从2012年的16.59万公里增至2024年的23万公里,所有地州市和九成以上县(市、区)迈入"高速公路时代" [50] - 民航航线达595条,25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达17个国家和地区,"东西成扇、疆内成网"的航线格局已经形成 [50] - "疆电外送"第一、二、三通道稳定供电,750千伏线路长度超过1.2万公里,外送电量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千瓦时 [50] - 光缆线路长度达178.4万公里,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 [50] 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效应充分显现 - 2024年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 [51] - 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3%,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 [51] - 2024年油气产量当量达6664万吨,原煤产量达5.43亿吨,电力装机规模达1.927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 [51] - 乌昌石光伏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51] - 截至2024年底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2742家 [51] 绿色低碳发展 - 2024年新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8.1%,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5.9% [52] - 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24%增至2024年的5.07%,近30年来绿洲面积增长56.6% [52] - 实现3046公里的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顺利"合龙",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 [52]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 对外开放口岸达19个,开通双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19条、开放多边国际道路货运线路10条 [53] - 2024年过境中欧(亚)班列1.64万列,已连续五年保持在万列以上 [53] - 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1589.6亿元增至2024年的4341.6亿元,2022-2024年分别跨越2000亿、3000亿、4000亿元大关 [53] -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23年10月获批设立,2024年新增企业9000余家,进出口总额占到全疆三成以上 [53] 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 接待游客量由2012年的4860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3.02亿人次,增长5.21倍,2024年游客总花费3595.42亿元 [58] - 出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打造万亿元级文旅产业集群 [58] - 截至2024年底共有滑雪场地72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5家,冰雪游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58] - G219线(新疆段)、新疆101省道、独库公路、阿禾公路、环博斯腾湖公路等成为"网红公路" [58] 就业改善与收入增长 - 就业人员总数从2012年的1246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1391万人,增长11.64% [61] - 202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31.34%、14.45%、54.21%,城镇就业人数818万人占比达58.8% [61][62]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23801元和12551元 [62] 教育事业全方位发展 - 202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2.7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74% [63] - 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对新疆投入1.1万亿元,仅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就累计投入479亿元 [63] - 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20.3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3.06亿元,南疆四地州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63] - 2024年新疆有普通高校63所、较2012年增加24所,南疆五地州实现本科教育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 [63]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优化 - 截至2024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9万家,卫生健康系统人员总数达到31.46万人 [64] - 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7.8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19人、注册护士数4.12人 [64]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占比达到86.05%,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 [64] - 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0岁提高到2024年的77岁 [64]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 截至2024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1.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66.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65] - 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19.83万人、543.42万人 [65] - 2012年以来连续13次提高低保标准,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65] 国家支持与对口援疆 - 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对新疆转移支付超4万亿元,2024年增至5434.79亿元 [66] -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安排援疆资金超2000亿元,协调落地经济合作项目投资金额3万亿元,引进1.5万余家企业 [67] - "十四五"期间援疆项目资金89.2%投向民生领域,91.3%投向基层 [67]
“炫彩世界”十年之约:共绘“一带一路”文明互鉴新画卷
新京报· 2025-09-10 23:24
活动概况 - 第十届"炫彩世界"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于9月10日在北京首钢园启动,是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活动主题为"十年共架友谊桥,繁荣文明百花园",近3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与国际组织代表参与 [1] - 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文旅推介等形式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2] 活动内容与亮点 - 活动内容全面升级,打造AI"一键游世界"、20国使馆展区、丝路集章兑换三大亮点,形成"天天有演出、处处可打卡、时时有惊喜"的国际文化嘉年华 [4] - 北京民族乐团民乐演奏开幕,北京演艺集团呈现获奖舞剧《五星出东方》精选片段及中国杂技团节目 [2] - 斯洛伐克、乌干达、印度尼西亚等国呈现特色节目,多国外交官登台推介本国文化资源 [3] - "炫舞台"每日推出不同主题演出,包括杂技体验日、戏曲主题日、儿童互动日和中外歌舞汇演 [4] - "炫空间"汇集20个驻华使馆展台,展示约旦死海美容产品、科特迪瓦巧克力、秘鲁钥匙扣等特色好物 [4] 科技赋能与服务 - 活动强化科技赋能文化,实现体验升级与内容扩容 [2] - AI"一键游世界"互动区与"丝路漫游"打卡点吸引大量观众参与,室外"时光长廊"融合中轴线剪影与互动装置 [4] - 平台服务功能显著强化,联合多部门推出9国语言场景式主题服务,覆盖支付、出行、学习、旅游、投资等多元内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