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梁祝》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弦乐团在罗马举行意大利巡演首场音乐会
新华社· 2025-11-14 13:48
活动概况 - 中国香港弦乐团于11月11日在意大利罗马音乐公园西诺波利音乐厅举行“从蝴蝶夫人到梁祝”音乐会,拉开意大利巡演帷幕 [1] - 活动吸引中意两国政商文化界约600人到场观看 [1] - 巡演期间乐团于11月13日在佛罗伦萨继续演出 [5] 演出内容与反响 - 音乐会由艺术总监姚珏领衔,上半场演奏《香港电影金曲回响》《中国民歌组曲》等作品,下半场呈现《蝴蝶夫人》选段与弦乐版《梁祝》 [1] - 弦乐版《梁祝》为在意大利首次亮相,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 [1] - 演出结束后乐团多次谢幕并加演多首曲目,包括《天堂电影院》主题曲、《我的太阳》和《我爱你中国》等,部分意大利观众在《我的太阳》旋律中自发合唱 [3] - 意大利艺术界人士评价乐团演奏干净细腻、层次分明,音乐会勾起了观众对普契尼、意大利民歌及中国影视音乐的共同记忆 [3] 文化交流意义 - 音乐会正值中意建交55周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为巡演送上寄语 [1] -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表示此次巡演是中意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 [1] - 乐团在罗马演出前到访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与使馆工作人员、中国留学生、华侨代表等进行艺术交流 [5] - 乐团艺术总监姚珏表示将通过音乐向意大利观众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为中意建交55周年增添文化交流新篇 [5]
专访|贝尔:小提琴家也是乐团指挥,也一直很想当作曲家
新浪财经· 2025-11-10 09:07
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纵横乐坛近四十载,在古典、现代、影视、大众文化之间游刃有余。2025年10月,贝尔携手指挥家艾伦·吉尔伯特和北德广播 易北爱乐乐团,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观众呈现了两场风格迥异的古典音乐盛宴。 在繁忙的巡演路途上,贝尔耐心地接受了独家专访。除了他畅谈对勃拉姆斯与圣桑作品的理解,贝尔也分享了录制《梁祝》时与二胡、琵琶等中 国乐器协作的体验。谈及对比赛、室内乐、科技跨界与当代作曲的看法,贝尔认为音乐诠释不应标准化,而应保留个性感情。 这次采访时,约书亚·贝尔随身携带自己的爱琴,人在琴在,万分呵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就在完成和乐团彩排后,贝尔更是在后台单间里刻苦 地练琴许久。 约书亚·贝尔。摄影:茅新麟 贝尔:汉堡是我们巡演的第一站,以上海压轴是很特别的体验。跟乐团一起巡演很有意思,你会发现每个城市每晚都会进步,演出前还会再打磨 一些细节,演出会一场比一场好。到了巡演接近尾声时,演出反而最轻松,也最为精炼。 上海演出现场。摄影:茅新麟 智通财经:勃拉姆斯长期生活在汉堡,你这次是与来自汉堡的乐团巡演。他们在演绎勃拉姆斯时,有何不同的处理? 贝尔:勃拉姆斯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最 ...
港真舞界|踮脚尖的纽约客,在维港跳出了人生新节拍
人民网· 2025-11-03 16:16
公司发展 - 香港芭蕾舞团为舞者提供了重要职业转折点 舞者参演艺术总监编导的《大亨小传》将自身能力推上新台阶[3] - 舞者通过参演《唐吉诃德》首次担任主角角色 该作品是所有芭蕾舞者梦寐以求的[3] - 舞者参与《梁祝》全球首演 该作品将中国文化与芭蕾及现代舞融合[3] 行业环境 - 香港艺术氛围浓厚 舞团经常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艺术家 拓宽了对各种艺术的认知[3] - 香港观众对西方艺术形式的芭蕾热烈欢迎 非常热情好客并真心欣赏演出[3] - 舞者有机会了解更多的中国艺术和亚洲艺术 认为这些艺术美不胜收[3] 城市优势 - 香港城市非常便利安全 可在一小时内去海滩游玩然后回到公寓[3] - 香港饮食文化丰富精彩 无论是餐厅还是酒吧都有极其丰富的选择[3] - 香港具有独特包容性 为芭蕾舞者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并找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平衡[3]
浙江杭州:费城交响乐团在良渚古城遗址演绎《梁祝》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09:33
事件概述 -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于10月14日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加第三届良渚论坛系列活动 [2] - 乐团部分成员在公园内多个地点演绎了重新编曲的中国名曲《梁祝》 [2][6] 活动地点 - 活动主要举办地为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2] - 具体演奏地点包括公园内的池中寺粮仓 [6][8]和小莫角山 [10] 参与人员 - 参与演奏的乐团成员包括小提琴家Marc Rovetti [2]、中提琴家Marvin Moon [4]、大提琴家Alex Veltman [4]以及副首席Christine Lim [11]
美国华人陈洁冰:让二胡“即兴”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09:21
职业生涯发展 - 5岁开始学习二胡 并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深造[1] - 因被作曲家陈钢选中 成为中国首位二胡协奏曲《梁祝》的演奏者而崭露头角[1] - 1989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学习音乐理论 寻求更多音乐发展可能[2] 艺术成就与突破 - 1988年二胡协奏曲《梁祝》在上海音乐厅上演 并在西方交响乐伴奏下获得成功 随后发行多张唱片[2] - 1996年与来自美国 印度的演奏家合作录制的唱片入围第39届美国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奖 演奏全以即兴形式完成[4] - 在《道》《二胡太空随想曲》等曲目中延续即兴创作方式 形成独特的艺术标签[4] 市场拓展与跨文化融合 - 初到美国时 东方乐器基本没有市场 面临文化差异和语言不同的挑战[2] - 通过将二胡解释为“两根弦的小提琴” 并用类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方式介绍《梁祝》 有效促进了乐手配合和观众理解[2] - 用10年时间摸索 从与单个乐手合作发展到与乐队演出 发现二胡能驾驭各类曲子[3] 表演形式创新 - 面临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挑战 最初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场表演[3] - 通过观察其他乐手灵活互动的方式 学会与观众交流 从而获得松弛感 提升即兴演奏能力[3] - 组建“跨文化之旅”乐队 完成多种音乐风格的“碰撞”[3] 行业影响与教育推广 - 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逐渐被更多美国民众认识[4] - 经常受邀参加美国交响乐团的季节音乐会[4] - 利用空闲时间为外国民众和华裔青少年授课 推广二胡历史与特色[4]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章嘉禾:当代戏剧传播关键在“移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9:14
核心观点 - 戏剧艺术在数字化时代的核心价值在于情感表达和跨文化沟通 强调现场性和移情作用的重要性 [8][9][14] - 东西方戏剧存在哲学基础和表现形式的显著差异 东方注重整体和谐与写意表达 西方强调个体冲突与社会批判 [5] - 中韩戏剧教育存在方法论差异 中国系统传承传统戏曲 韩国注重隐性融合传统元素 [6] - 数字化技术为戏剧发展带来新机遇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真人情感表达 但可丰富艺术创作形式 [14] 东西方戏剧比较 - 东方戏剧偏重静态诗意营造与氛围叙事 西方戏剧更具动态张力且叙事方式直白多样 [5] - 东方表演倾向于"半遮面"式含蓄表达 西方表演更倾向于全情投入与情感外放 [5] - 提出面向东亚演员的"面具理论"训练方法 强调东方艺术表现的特有方式 [5] 中韩戏剧异同 - 两国拥有深厚共同文化根基 中国戏剧传递民族团结和无畏抗争精神 韩国戏剧侧重表达"恨/憾/悔"文化情绪 [6] - 教学方法上 中国系统化纳入京剧越剧等程式化表演 韩国以工作坊形式融入面具舞盘索里等传统元素 [6] - 共通之处在于都高度重视即兴互动与观众参与 强调"移情"核心观念 [6] 戏剧教育合作 - 建议加强高校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戏剧节活动 [11] - 中国戏剧理论著作在韩国译著相对有限 需通过专著互译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拓展研究深度 [11] - 应构建系统化和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 推动双边戏剧文化深度融合与长期发展 [11] 数字化影响 - 手机等数字屏幕占据大量时间 但学生反而更向往戏剧表演 将其视为情感交流方式 [13] - 戏剧具备独特疗愈功能 通过表演训练帮助参与者认识自我表达自我 [13] -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戏剧真人情感表达 但可带来技术创新和新艺术呈现方式 [14] 跨文化实践 - 戏剧的现场性创造不可复制的体验 演出消逝后情感能长久留存 [8] - 以《梁祝》题材创作当代形体戏剧作品 探讨中韩版本结局差异及当代婚恋观念变化 [8] - 作品受邀参加韩国艺术节并获得好评 证明戏剧能搭建跨文化对话桥梁 [8][9]
通讯丨“我们是音乐的使者”——记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英国首演
新华网· 2025-08-09 09:43
公司动态 -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于8月6日至7日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完成首演,开启建团15年来首次欧洲多国巡演[1] - 乐团在爱丁堡亚瑟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吸引约2000名观众观看[1] - 乐团成员平均年龄约35岁,来自多个国家,团队年轻有活力[1] - 乐团与德国管风琴大师汉斯约尔格·阿尔布雷希特合作演奏圣-桑《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2] - 乐团在爱丁堡市政厅举办八重奏文化交流活动[2] - 本轮欧洲巡演将持续至8月15日,还将在西班牙和德国的3座城市举办音乐会[3] - 乐团将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展另一场文化交流活动[3] 演出内容 - 乐团演奏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代表作《五行》[1] - 乐团携手国际著名指挥家郑明勋、钢琴家刘晓禹演奏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等经典曲目[1] - 乐团加演比才《卡门》序曲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2] - 乐团在市政厅演出穿插演奏中外曲目[2] 战略合作 - 本轮欧洲巡演由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支持[3] - 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剧院联盟发起单位,将继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3] - 国家大剧院将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合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桥梁[3] 市场反响 - 音乐会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2] - 爱丁堡市民亨利·罗丝表示深受感动[2] - 爱丁堡市副市长邀请乐团更多成员未来访问爱丁堡[2]
中国古典舞演出《大美不言》 在“欧洲文化之都”蒂米什瓦拉精彩上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6 11:02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与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市政府文化之家共同主办中国古典舞专场演出《大美不言》[1] - 演出在米哈伊·埃米内斯库国家剧院举行,吸引600余名观众包括当地政要、华侨华人及民众[1] - 活动得到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罗马尼亚文化艺术促进协会和中国茅台支持[2] 演出内容与反响 - 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呈现《踏歌》《唐印》《梁祝》等多元题材节目[2] - 蒂米什瓦拉市长称赞演出为"迄今为止少有如此受欢迎的演出"[2] - 华人观众对压轴节目《黄河》反响强烈,感到心潮澎湃[2] 文化意义 - 中国古典舞融合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及儒道美学思想,展现传统文化[1] - 演出被视为中罗文化交流成果展示及增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纽带[1] - 市长希望观众通过演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寻求共同文化共性[2]
“中巴友谊咏叹调”唱响巴西里约热内卢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4:10
中巴文化交流活动 - 中央歌剧院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卡洛斯·戈麦斯市立剧院举办《中巴友谊咏叹调》音乐会,可容纳2200余人的剧院座无虚席 [1][3] - 音乐会由中国驻巴西使馆、中国驻里约热内卢领馆指导,中国能建巴西公司赞助支持,中巴社会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8] - 演出阵容包括中央歌剧院院长刘云志、巴西女高音玛丽利娅·瓦加斯等艺术家,由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杨洋执棒 [3][6] 演出内容与反响 - 演出曲目包括西方经典歌剧选段《唐璜》《卡门》和中国民族作品《思恋》《良宵》《情深谊长》等 [3] - 刘云志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节选),玛丽利娅·瓦加斯演唱巴西作曲家维拉·洛博斯的代表作《巴西的巴赫风格》和中文歌曲《葬花吟》《我爱你,中国》 [3][6] - 音乐会尾声五位中巴歌唱家联袂演唱《我爱你,中国》,观众全体起立鼓掌致敬,掌声如潮久久不息 [3][6][8] 文化交流意义 - 巴西女高音玛丽利娅·瓦加斯表示"中国音乐深沉而动人,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宝藏" [3] - 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副团长阮余群表示"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把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向世界" [6] - 巴中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席罗士豪表示将持续推动两国在音乐、舞蹈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6] - 巴西观众评价"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文化之旅,愿巴中友谊如旋律一样流淌、悠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