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搜索文档
2025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比赛启幕,多国青年舞者角逐大奖
新京报· 2025-10-22 12:10
赛事概况 - 2025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比赛暨舞蹈展演于10月21日在北京正式启幕,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舞蹈学院承办 [1] - 赛事面向13至24岁青少年舞者,设置甲组、乙组、丙组,旨在搭建专业人才培养与选拔平台 [2] - 该赛事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2021年被纳入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任务清单 [5] 参赛规模与选手 - 本届赛事吸引来自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161名优秀舞者报名参赛 [2] - 通过视频初赛,共有59名选手进入半决赛和决赛 [2] - 参赛选手涵盖多国优秀舞者,其中包括曾获洛桑奖、YAGP等国际奖项的选手 [2] - 历届赛事累计吸引全球45个国家及地区的72个顶尖舞蹈院团,累计800余名选手和演员参与 [5] 评委与专业权威性 - 本届比赛评委会主席由格鲁吉亚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四项国际大奖得主妮娜·安南拉斯维利担任 [2] - 评委阵容包括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授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等全球顶尖艺术家 [2] 赛事活动与文化交流 - 除核心赛事外,本届活动还将举行国际舞蹈大师工作坊和世界舞蹈教育交流汇演等活动 [4] - 依托世界舞蹈教育联盟,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等多国联盟成员院校将派出高水平大师举办工作坊 [5] - 活动期间将举办国际舞蹈大师和学生走进三山五园游园活动、组织艺术惠民公园互动快闪等 [5] - 10月26日的比赛颁奖晚会上,来自世界顶级乐团的明星演员将与获奖选手共同呈现高水平演出 [3] 主办方战略与平台建设 - 北京舞蹈学院于2024年10月牵头成立世界舞蹈教育联盟,已有来自全球五大洲70个舞蹈艺术教育机构和院团加入 [4] - 本届比赛是该联盟成立后的首次举行 [4] - 赛事聚焦于教育和人才,旨在为年轻舞者提供交流成长平台,选拔具有潜力的芭蕾艺术家 [3] - 通过多舞种开幕式演出等形式,向全世界传递中国舞蹈文化,反映多元舞蹈文化和办学水平 [4]
鄂尔多斯乌审旗:马头琴弦连南北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7:06
乐团核心活动与成就 - 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是全国唯一以马头琴为主弦乐器的民族交响乐团,在2025年开展“北疆文化神州行”系列演出,足迹遍布西安、广州等12个省市,完成演出近百场 [1][6] - 乐团成立于2010年,获得从蒙古国国际艺术节金奖到12项国际巡演奖项,并曾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亮相 [4] - 乐团在新媒体平台拥有几万粉丝,并通过累计1000余场次基层演出覆盖受众超10万人次,马头琴课程覆盖1万余名学生 [4][5] 艺术创新与文化融合 - 乐团在艺术上探索“马头琴+”的无限可能,作品包括《贝尔加湖·往事》的抒情诗篇以及《云宫迅音》+《哪吒》的国潮实验 [4] - 2025年新创作品将乌审旗走马文化、蒙古族长调与现代弦乐结合,创作了《牧歌》《四季绿色走马》等作品 [5] - 演出曲目兼具经典重构与都市温情,例如《黄河》《我的祖国》以及《安和桥》,并在广州演出中实现《天边》的苍茫琴音与《康康舞曲》的即兴应和 [2][6] 文化传播与地域合作 - 乐团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音乐厅上演“琴韵草原·智汇乌审”音乐会,实现马头琴与陕北民歌的创新融合,曲目包括《漠中萨拉乌苏》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 - 乐团通过“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次,深入苏木镇、社区、矿区、旅游区等地,将马头琴艺术送到百姓身边 [6] - 乐团正以加入西部院线联盟为契机,推动小型组合走进南方院线,并策划《印象内蒙古》主题音乐会,分场次呈现走马文化、环保理念等特色主题 [7] 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乌审旗坚持“百业+文旅”“文旅+百业”策略,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和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旨在提升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吸引力 [1][7] - 地方加强北疆文化理论研究、提升创作水平与传播质效,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自驾等优选地 [7] - 地方致力于打响“来乌审看走马”“马头琴交响乐”等区域性文旅品牌,确保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7]
第3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将举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8 06:16
活动概况 - 第3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将于10月3日至11月8日举行 主题为"声·海" [1] - 音乐节包含12套国际水准节目及14项延伸活动 涵盖校园大师课和音乐进社区等内容 [1] 演出内容 -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及冼星海诞辰120周年 特别策划《星海光年》《黄河》两场纪念音乐会 [1] - 由苏黎世歌剧院与巴黎喜歌剧院联合制作比才四幕歌剧《卡门》作为开幕演出 联合澳门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及澳门少年合唱团共同呈现 [1] - 多位国际音乐家 芭蕾明星和澳门青年艺术节将轮番登场献艺 [1] 文化意义 - 音乐节展现澳门作为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的音乐艺术风采 [1] - 通过演绎冼星海作品缅怀这位诞生于澳门的伟大音乐家 弘扬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1] 公众参与 - 邀请乐评人及音乐家主持演前导赏活动 深入浅出解说节目精髓以提升公众对作品的认识 [1] - 通过延伸活动拉近公众与音乐的距离 [1]
人民的音乐家 世界的冼星海
人民日报· 2025-08-15 05:51
冼星海生平与音乐成就 - 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中国澳门 父亲早逝 由母亲黄苏英抚养长大 童年受粤语民歌《顶硬上》影响深远 [10] - 1920年代就读北京国立艺专和上海国立音乐院 1928年加入南国社 发表《普遍的音乐》提出"用音乐救中国"的理念 [11] - 1929年因学生运动被迫辍学 赴巴黎求学 师从保罗·奥别多菲尔 创作三重奏《风》受保罗·杜卡赏识 [11][12] - 1935年回国后创作300余首救亡歌曲 包括《救国军歌》《战歌》《游击军》《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 [13] 《黄河大合唱》创作与影响 - 1939年与诗人光未然合作 6天6夜完成8乐章《黄河大合唱》曲谱 其中《黄河怨》《黄河颂》三易其稿 [14][15] - 首演于1939年4月13日延安陕北公学礼堂 后扩编至100余人合唱团 周恩来赞誉"为抗战发出怒吼" [17] - 1940年在苏联进行交响化改编 1944年由爱泼斯坦译成英文 传播至国际 [18] - 1968-1969年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 1970年5月1日首演 55年来在全球演出超1000场 年均演出50-60场 [25] 国际交流与文化遗产 - 1942年流落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受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救助 创作交响诗《阿曼盖尔德》 [19][20] - 1998年阿拉木图命名"冼星海大道"与"拜卡达莫夫大道" 设立荷花造型纪念碑 [22] - 2019年中哈合拍电影《音乐家》聚焦其最后5年经历 哈方艺术指导称其精神"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23][24] - 2024年哈萨克斯坦合唱团在武汉用中文演唱《黄河大合唱》 指挥称"音乐让彼此理解靠近" [24] 当代传承与纪念活动 - 2025年适逢冼星海诞辰120周年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在曼谷、悉尼演出《黄河大合唱》 [26] - 2024年5月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之夜"艺术节上演《黄河颂》 纽约林肯中心举办"2025黄河大合唱"音乐会 [26] - 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演55周年 殷承宗强调作品蕴含"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信念" [25]
中国古典舞演出《大美不言》 在“欧洲文化之都”蒂米什瓦拉精彩上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6 11:02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与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市政府文化之家共同主办中国古典舞专场演出《大美不言》[1] - 演出在米哈伊·埃米内斯库国家剧院举行,吸引600余名观众包括当地政要、华侨华人及民众[1] - 活动得到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罗马尼亚文化艺术促进协会和中国茅台支持[2] 演出内容与反响 - 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呈现《踏歌》《唐印》《梁祝》等多元题材节目[2] - 蒂米什瓦拉市长称赞演出为"迄今为止少有如此受欢迎的演出"[2] - 华人观众对压轴节目《黄河》反响强烈,感到心潮澎湃[2] 文化意义 - 中国古典舞融合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及儒道美学思想,展现传统文化[1] - 演出被视为中罗文化交流成果展示及增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纽带[1] - 市长希望观众通过演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寻求共同文化共性[2]
郎朗:演奏时我不会感到累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3:21
音乐会巡演安排 - 郎朗2024-2025乐季五大洲巡演包括悉尼、墨尔本、欧洲和美洲等多个城市 [2] - 6月18日和22日在悉尼歌剧院举行协奏和独奏两场音乐会 [1] - 独奏音乐会上以中国曲目《茉莉花》作为安可 [1] 音乐会的意义与文化交流 - 郎朗认为音乐具有凝聚力能化解文化冲突并团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2] - 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音乐认为中国民乐需要更多传播 [2] - 今年将在多个城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上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 [2] 郎朗的演奏风格与创作理念 - 演奏风格以肢体语言丰富和极具感染力著称面部表情被网友制作成表情包 [3][4] - 强调自然流露的演奏风格反对刻意展示不同 [4] - 专注于当下演奏瞬间不考虑其他杂念 [4] 个人生活与灵感来源 - 几乎每天见缝插针练琴并快速调整状态包括保证睡眠和保持好心情 [3] - 喜欢户外散步、逛美术馆画展和陪儿子玩玩具作为寻找灵感的方式 [3] - 如果不做钢琴家希望从事与音乐和钢琴相关的工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