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幻想》
搜索文档
商业变现与文化表达如何双赢?2025游戏IP大会专题会议干货分享
搜狐网· 2025-11-17 18:24
会议核心观点 - 2025年度游戏IP生态大会举行两场专题会议,聚焦IP商业价值与文化使命的共生之道,邀请来自游戏、影视、动漫等多领域及多国专家分享经验 [1] 祖龙娱乐业务布局 - 公司以高品质内容为核心,深耕MMO、女性向、SLG等多品类赛道,代表作包括《龙族幻想》《以闪亮之名》 [5] -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从Unity到虚幻引擎深度应用,并探索AI在玩法与内容生产中的应用,以升级工业化研发体系 [5] - 坚持“成熟市场提质、新兴市场突围”的双轨全球战略,积极推进研运一体与全球同步发行 [5] - 未来将以创新为驱动、以IP为核心,推动商业效益与IP价值效益的双重追求 [5] 苏州五十一区工作室IP开发 - 游戏《桃源深处有人家》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世界观基础,融入独创“萝卜种族”设定与历史人物剧情 [7] - 通过制陶、竹编、评弹、昆曲、皮影戏等非遗元素的互动玩法,让传统文化在数字场景中焕发新活力 [7] - 采用治愈系美术风格、社区共创内容和强情绪价值引起玩家共鸣,推动IP从虚拟内容延伸至线下体验 [7] 游卡网络IP战略 - 公司以“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年轻人认识传统文化的第一入口,拥有超4亿注册用户 [9] - 在IP孵化阶段为创作者提供全流程支持,推出多款人气桌游,并多维度布局IP衍生开发 [9][10] - 线上游戏拓展多品类内容,以年轻化方式传递文化,让传统文化可玩、可感、可分享 [10] 东北新社IP创作经验 - 热门IP诞生条件主要为“能用一句话传达的世界观”、混合媒体、富有魅力的角色三点 [12] - 强调台词录制对赋予角色魅力的重要性,涉及声优、配音导演、配音制作团队、翻译/润色/LQA四方面 [12] - 企业优势包括多元制作资源、声优资源、多语种母语员工、大型项目人力资源及顶级制作团队 [12] 盛天网络《星之翼》破局经验 - 产品以极致的内容品质和真诚的沟通吸引核心玩家,并在日本引发现象级关注 [14][15] - IP构建以开放世界观为基础,将“机甲少女”塑造为文化符号,并引入玩家成为“IP共建合伙人” [15] - 联动策略专注“连圈”,深耕“机娘”“模玩”等垂直文化圈层,与寿屋、大漫匠等知名品牌合作 [15] - 游戏首个官方电竞赛事“SAC2025”已启动,有望成为IP生态新的连接器与价值放大器 [15] 盛趣游戏IP与AI实践 - 成功的IP拥有好的合作伙伴,能持续产出高质量衍生作品,并注重长期价值和口碑 [17] - 公司积极推动多维度跨界合作,如《彩虹岛》与《魔卡少女樱》、《冒险岛》与《鬼灭之刃》联动 [17] - AI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与品质,降低创作成本,未来将以“AI共创、用户共创”作为重要策略 [17] 阅文集团IP生态模式 - 成功IP具备四大共性:顶级内容、全链条开发、粉丝共生与文化赋能 [18] - 以《诡秘之主》×《王者荣耀》联动为例,通过精细化共创过程实现双方用户群双向增长 [18] - 通过AI“版权助手”与IP白皮书体系确保改编项目在世界观、人物设定等方面保持一致 [18] SNK的IP生命力维系 - IP保持几十年全球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持续进行全方位迭代更新,以适应发展和玩家需求变化 [19] - 以《饿狼传说:群狼之城》为例,在技术、音乐和运营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并拓展跨界合作 [19] - 通过构建多层次官方赛事体系,如SWC和SCS,并设置高额奖金池,推动IP融入国际赛事 [19] 孩之宝公司IP核心驱动力 - IP长期生命力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人”,体现在精准理解消费者、内部产品开发团队及外部合作伙伴三个维度 [20] - 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不同IP的对话人群,并据此开发适合的内容和产品 [20] - 谨慎选择外部合作伙伴,通过深入对话找到拥有清晰愿景的伙伴,共同推动IP长期发展 [20] 禀赋文化集团IP成功特点 - 成功IP具备四个特点:完整的世界观、精准的用户定位、完善多元的衍生品规划、符合需求的创新开发 [21] - 基于IP+产品的逻辑推动联动活动,着力实现“IP到衍生品,再到IP”的正向反馈 [21] - 以《王者飞花令》为例,其文化衍生品基于粉丝偏好开发,痛包、痛箱等产品获得较佳反馈 [21]
《祖龙娱乐发布中期业绩:营收同比增长44.4%,已实现三连增》
环球网· 2025-08-25 17: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4% 实现连续三年中期业绩增长(2023年增速55.5% 2024年增速25.6%)[1] - 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缩减93.6% 经营状况持续改善[1] - 毛利率维持在70%以上行业高位区间 体现成本控制与定价权优势[3] 产品表现驱动因素 - 《龙族:卡塞尔之门》(2024年下半年上线)与《踏风行》(2025年上半年上线)新品贡献主要收入增量[1] - 《以闪亮之名》全球累计流水超20亿元 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环比双增长 1月单月利润创历史新高[2] - 多款经典游戏包括《龙族幻想》《梦幻诛仙》通过版本更新与活动运营保持长线稳定收益[3] 研发与运营战略 - 研运一体模式实现运营数据实时反馈研发 提高爆款命中率并延长产品生命周期[3] - 自发行体系整合内容成本与渠道分成成本 构建利润池护城河[3] - 针对不同市场实施差异化本土策略 案例包括《龙族:卡塞尔之门》在中国香港/台湾畅销榜TOP6 泰国iOS免费榜前三[2] 技术布局与未来方向 - 深入探索AI在游戏开发应用 包括智能NPC嵌入及UGC与AIGC结合提升游戏动态生命力[3] - 坚持精品化、多品类、全球化核心战略 产品覆盖MMORPG/女性向/策略卡牌/SLG等多类型[1][3]
祖龙娱乐(9990.HK)2022年中报出炉:海外营收占比超65% 日韩拓展强劲欧美表现亮眼
格隆汇· 2025-06-03 16:05
财务表现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98亿元,其中海外营收占比超65% [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1款游戏全球累计流水超过人民币40亿元,3款超过30亿元,6款超过10亿元,7款游戏首月流水超1亿元 [2] - 7款产品进入伽马数据流水榜TOP100,12款在运营游戏全球累计用户数超1.4亿 [2] 全球化战略 - 业务覆盖170个地区市场,推出支持14种语言的17款手游 [1] - 在亚洲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保持优势,欧美高付费市场取得突破 [1] - 自发行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采用针对性推广策略 [3] 产品表现 - 虚幻引擎4研发的《以闪亮之名》获IGN认可,中国大陆预约量超850万,港澳台及新马公测首日登顶5地区iOS免费榜 [2][3] - 与卡梅隆工作室等合作的《Avatar: Reckoning》完成第二次测试,获海外玩家好评 [5] - 现有产品《鸿图之下》《龙族幻想》等7款进入全球流水TOP100 [2] 研发与IP布局 - 研发投入聚焦精品化,虚幻引擎4技术应用提升产品竞争力 [2] - 通过《Avatar: Reckoning》强化国际IP合作,计划2022-2024年推出10款多元化新游 [5] - 女性向品类创新成果显著,《以闪亮之名》服装自由度获市场认可 [2][3] 行业认可 - 入选《2022年上市游戏企业竞争力报告》TOP25并获"潜力企业"称号 [4] - 荣获伽马数据2022年度中国游戏企业"白马奖" [4] 行业趋势 - 游戏出海进入下半场,精品化成为突围关键要素 [6] - 研运一体化战略、多元品类和全球IP整合能力是国际化发展核心 [6]
祖龙娱乐(9990.HK)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公告:持续开拓全球市场 逐步完善研运一体的有机模式
格隆汇· 2025-06-03 16:05
财务表现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9.21亿元,其中海外业务收入约人民币5.36亿元,占比总营收约58.2%,自发行业务收入约4.48亿元,占比总营收约48.7% [1] 产品与研发 - 公司已推出16款精品手游,覆盖170多个地区市场,支持14种语言的70余个地区版本,产品矩阵从MMORPG拓展到SLG、女性向、射击和策略卡牌等多品类 [1] - 2021年员工总数增至约15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82%,发行及运营中心人员占比约12%,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上海、广州、成都、长春等地的研发布局 [1] - 2022年至2024年计划推出11款涵盖MMORPG、SLG、女性向、射击、策略卡牌等类型的手游,2022年预计上线4款 [3] - 重点产品包括融合MMORPG与射击玩法的《阿凡达手游》、无缝大世界冒险手游《诺亚之心》、女性向UGC平台《以闪亮之名》及SOC、策略卡牌等多品类游戏 [3] 全球化与运营 - 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运营11款游戏全球累计用户超1.3亿人,其中3款累计流水超人民币30亿元,6款超10亿元,7款首月流水超1亿元 [4] - 海外市场表现突出,MMORPG手游《龙族幻想》欧美及日本地区上线一年半累计流水超人民币38亿元,注册用户近4000万人 [4] - 研运一体化战略助力海外收入增长,针对不同地区用户偏好制定差异化推广策略,《阿凡达手游》海外测试获积极反馈 [4] 战略与市场预期 - 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国际化拓展及研运一体架构,计划通过多品类产品储备进入新发展轨道 [2] - 管理层预计随着游戏品类丰富及全球化风格强化,产品表现和生命周期将进一步提升 [5] - 中金公司、中泰国际基于精品化路线及2022年产品大年预期,分别给予"买入"和"增持"评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