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红旗PB85

搜索文档
储能爆单!中汽新能已斩获超13GWh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9-05 18:30
行业整体趋势 - 全球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 供需反转速度超出市场预期[3] - 2025年至今储能行业已公布签订超90项储能电池及系统订单 合计规模超270GWh[3] - 工厂进入满产状态 100Ah产品出现缺货 形成"一芯难求"局面[3] 主要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中汽新能等电池企业均处于订单饱和阶段 正快速交付[3] - 浦项国际、一汽进出口公司与中汽新能签署2GWh储能项目合同 计划2026年拓展合作内容[3] 中汽新能企业背景 - 2025年7月由青岛力神改名而来 是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重点项目[3] - 由中国一汽、中国兵器装备、东风汽车与中国诚通携手打造[3][7] - 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个场景[5] 中汽新能技术实力 - 2025年上半年完成首阶段赋能改革 自主研发的一汽红旗PB85、PB62定制化电芯产品通过量产认证[5] - 产品形态包括方形、软包、圆柱 技术路线覆盖磷酸铁锂、三元、钠离子、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等[11] - 构建280Ah至600+Ah储能电芯产品矩阵 新推出392Ah、435Ah、580Ah、600+Ah电芯[11] - 率先提出五重安全设计理念 从电芯、电气安全、热安全、消防安全和系统级安全防护等维度构筑安全屏障[13] 中汽新能产品创新 - 发布"家族系列"6+、7+、8+创新大电芯及储能集装箱系统[12] - 6+系列基于392Ah电芯打造6.25MWh集装箱系统 单位面积装机量达424kWh/㎡ 能效>95%[12] - 7+系列435Ah电芯配套7.01MWh集装箱系统 能量密度提升28% 支持不同倍率场景应用[12] - 8+系列580Ah电芯搭载8.3MWh集装箱 实现2000V高电压平台突破 系统效率提升至96% 初始投资成本降20% 土地占用率降40%[12] 中汽新能市场拓展 - 已与万邦能源、威腾电气、中车株洲所、华润电力、南网储能等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 - 储能业务累计交付超5GWh 海外订单增长83%[7] - 与印度IndiGrid签署5GWh合作备忘录[7] - 2025年获得印度电网1GWh订单[8] - 2月与欧洲某大型能源集团签订2GWh订单[8] - 4月与五家行业领先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总订单量超3GWh[8] - 已斩获超13GWh订单总量[4][8] - 中标中国电建500M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8] 中汽新能产能布局 - 总部、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基地布局天津[13] - 现有总规划产能97.5GWh 目前已建成32GWh[13] - 涵盖天津、青岛、滁州、无锡四个基地[13] - 滁州基地一期投产10GWh储能电池产能[13]
超12GWh!5大电池企业“爆单”
起点锂电· 2025-08-13 18:10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 - 全球储能需求井喷,国内储能电池企业成为"拿单大户",近一周内海内外储能端超12GWh电池订单落地,中汽新能、楚能新能源、天合储能、海辰储能、国轩高科5家企业主导 [2] - 印度储能市场进入黄金发展阶段,政府《国家电力计划》要求新光伏项目配套至少10%储能容量,目标2030年新增14GW/28GWh储能容量 [10] - 今年以来海内外储能市场保持高增长,1-7月国内新增招标规模超200GWh,海外新兴市场超大型项目密集交付 [18] 中汽新能海外布局 - 中汽新能与印度IndiGrid签署5GWh储能系统合作备忘录,2026-2027年交付,此前已获得印度电网1GWh订单 [4][8] - 公司由青岛力神改名而来,背靠中国一汽等央企,专注动储及新兴市场,自主研发的红旗PB85、PB62电芯已通过量产认证 [6][7][8] 其他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表现 - 南都电源6月获1.4GWh订单,7月联合天合储能拿下ACME Solar 3.1GWh项目(印度最大电池储能采购之一) [12] - 楚能新能源去年12月签署5GWh合作协议,2025年将启动220MWh和750MWh两期项目 [13][14] - 远景能源、天合储能等企业也在印度市场获得订单并进入交付阶段 [11] 国内大型储能项目招标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采购项目中,楚能新能源中标2920MWh(标包3)、天合储能2180MWh(标包4)、海辰储能1400MWh(标包5)、国轩高科700MWh(标包6),合计7.2GWh 314Ah电芯 [16] - 2024年同类采购中楚能新能源曾以4.01GWh(314Ah+280Ah电芯)成为最大赢家 [18] 行业技术趋势 - 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熟推动中国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头部企业大量拿单或引发竞争格局调整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