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小型燃气轮机
icon
搜索文档
福鞍股份董事长穆建华: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抢占燃气轮机高端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8:3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燃气轮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 在能源结构转型加速背景下发展突破备受瞩目 [1] - 公司聚焦50MW以下中小型燃气轮机赛道 瞄准分布式能源领域解决能源供给高效性与灵活性痛点 [2] - 中小型机组具备即插即用 热电联供特性 综合热效率达88%以上 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5ppm [2] 技术突破与产品布局 - 采取引进-消化-创新本土化路径 形成中俄协同 产研融合技术体系 [2] - 自主研发LGT-010(10MW)和LGT-004(4MW)两大系列燃机 10MW机型已投产并完成热负荷试车 [2] - 独家掌握8吨级重型磁悬浮轴承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实现主机无滑油系统 节省数百万元燃料气增压机费用 [3] - 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32项 拥有超千份设计文件和超万张图纸 [7] 产业生态构建与战略合作 - 与乐山高新投 乐山股权基金共同成立四川福鞍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6.2亿元 [4] - 乐山基地将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同步推进动力装备研究院 制造工厂与示范项目建设 [6] - 福鞍燃机出资3.2亿元占股51.613%保持控股权 乐山方各出资1.5亿元各占股24.1935%提供土地和政策支持 [6] - 采用国资+民企混改模式 结合市场化效率与公信力资源整合能力 [6] 市场拓展战略 - 国内重点布局长三角 珠三角 西南等分布式能源需求密集区域 [8] - 国际市场深化与俄罗斯技术合作 拓展西亚 中东欧油气富足地区 [8] - 乐山制造基地将聚焦西南及相关国际市场 [6] 未来发展规划 - 技术聚焦重型化 绿色化方向 推动磁悬浮轴承在离心压缩机等衍生产品应用 [8] - 计划3年内申请专利40项以上 设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8] - 打造研发-制造-服务-人才完整生态 引进关键供应商形成产业链集群 [8] - 对接四川人才政策引进国家级技术人才 联合高校培养专业团队 [8]
福鞍股份董事长穆建华: 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抢占燃气轮机高端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6:22
公司战略定位 - 福鞍股份通过子公司福鞍燃机聚焦50MW以下中小型燃气轮机领域 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抢占高端制造市场[1] - 公司采取"引进-消化-创新"本土化路径 形成"中俄协同 产研融合"技术体系[2] - 近期与乐山高新投 乐山股权基金合资成立四川福鞍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6.2亿元 布局西南制造基地[4]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LGT-010(10MW)和LGT-004(4MW)两大系列燃机 其中10MW机型已投产并完成热负荷试车 填补国内自主研发空白[2] - 独家掌握8吨级重型磁悬浮轴承技术 打破国外企业对吨级以上磁悬浮轴承的垄断 实现主机无滑油系统 降低运维成本 节省价值数百万元燃料气增压机费用[3] - 通过回热技术实现供热负荷灵活调节 综合热效率可达88%以上 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5ppm[2] - 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32项 拥有系列化产品设计文件超千份 图纸超万张[5] 市场布局 - 重点瞄准分布式能源领域 适配工业园区 商业综合体 数据中心等场景需求[2] - 国内重点布局长三角 珠三角 西南等分布式能源需求密集区域[6] - 国际市场深化与俄罗斯技术合作 拓展西亚 中东欧油气富足地区[6] - 乐山基地聚焦西南及相关国际市场 本地化制造可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服务响应速度[4] 产业生态构建 - 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中福鞍燃机出资3.2亿元占股51.613%保持控股权 乐山方各出资1.5亿元各占股24.1935%提供土地政策及市场资源支持[5] - 以乐山基地为核心打造燃气轮机产业园区 形成研发-制造-服务-人才完整生态[6] - 计划3年内申请专利40项以上 设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引进关键成套设备供应商形成产业链集群[6] - 对接四川人才政策引进国家级技术人才 联合高校培养专业团队[6]
中国动力(600482):2025H1业绩高增,后市场维保、AIDC打开成长空间
浙商证券· 2025-09-10 21:5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增长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3.35% 主要受益于船舶行业景气度提升 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及毛利率提升 [1] - 新签合同339.19亿元 同比增长25.42% 手持订单627.94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8% 显示强劲订单获取能力 [1] - 船舶后市场维保业务和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驱动的燃气轮机需求将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10][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276.51亿元 同比增长11.22% 归母净利润9.19亿元 同比增长93.35% 扣非归母净利润8.65亿元 同比增长106.39% [1] - 2025Q2营业收入153.39亿元 同比增长13.97% 归母净利润5.24亿元 同比增长35.20% 扣非归母净利润4.90亿元 同比增长34.13% [2] - 2025H1销售毛利率16.49% 同比增长4.65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6.35% 同比增长3.21个百分点 [3] - 2025Q2销售毛利率16.74% 同比提升3.90个百分点 环比增长0.56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6.43% 同比提升1.99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0.17个百分点 [3] 分业务业绩 - 柴油动力营收139.68亿元 同比增长27.25% 营收占比50.52% 毛利率22.38% 同比增长7.16个百分点 [2][3] - 化学动力营收39.98亿元 同比增长3.92% 营收占比14.46% 毛利率11.54% 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2][3] - 海工平台及港机设备营收35.35亿元 同比增长10.48% 营收占比12.79% 毛利率10.97% 同比增长4.13个百分点 [2][3] - 热气机动力营收1.81亿元 同比增长40.58% 营收占比0.65% 毛利率21.31% 同比下降6.46个百分点 [2][3] - 燃气蒸汽动力营收4.96亿元 同比减少32.73% 营收占比1.80% 毛利率11.02% 同比增长2.39个百分点 [2][3] 费用控制 - 2025H1期间费用率9.18% 同比上升0.29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率0.69% 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4.15% 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4.99% 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0.64% 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4] - 2025Q2期间费用率9.31% 同比增长0.39个百分点 [4] 行业景气度与公司前景 - 船舶行业周期景气上行 船用发动机供不应求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优先受益 [5][10] - 新船价格指数处于历史峰值97%分位 船价有望持续上行 [5][19] - 柴油机后市场业务空间广阔 2024年售后服务营收近15亿元 同比增长近25% 全球服务网络布局完善 [10] - AIDC发展带动燃气轮机需求 公司聚焦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 2024年新接燃气轮机11台 同比增长22.22% [11] - 集团船舶总装资产整合推进 竞争格局优化 内部协同和效率提升可期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600亿元、681亿元、757亿元 同比增长16%、13%、11% 三年CAGR=14% [12][1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1.4亿元、30.1亿元、37.7亿元 同比增长54%、41%、25% 三年CAGR=39% [12][13] - 对应PE约23倍、16倍、13倍 PB约1.2倍、1.1倍、1.0倍 [12][13] - 公司估值低于行业平均 2025E PE为23.23倍 低于行业平均的36.01倍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