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

搜索文档
福鞍股份董事长穆建华: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抢占燃气轮机高端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8:3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燃气轮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 在能源结构转型加速背景下发展突破备受瞩目 [1] - 公司聚焦50MW以下中小型燃气轮机赛道 瞄准分布式能源领域解决能源供给高效性与灵活性痛点 [2] - 中小型机组具备即插即用 热电联供特性 综合热效率达88%以上 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5ppm [2] 技术突破与产品布局 - 采取引进-消化-创新本土化路径 形成中俄协同 产研融合技术体系 [2] - 自主研发LGT-010(10MW)和LGT-004(4MW)两大系列燃机 10MW机型已投产并完成热负荷试车 [2] - 独家掌握8吨级重型磁悬浮轴承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实现主机无滑油系统 节省数百万元燃料气增压机费用 [3] - 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32项 拥有超千份设计文件和超万张图纸 [7] 产业生态构建与战略合作 - 与乐山高新投 乐山股权基金共同成立四川福鞍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6.2亿元 [4] - 乐山基地将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同步推进动力装备研究院 制造工厂与示范项目建设 [6] - 福鞍燃机出资3.2亿元占股51.613%保持控股权 乐山方各出资1.5亿元各占股24.1935%提供土地和政策支持 [6] - 采用国资+民企混改模式 结合市场化效率与公信力资源整合能力 [6] 市场拓展战略 - 国内重点布局长三角 珠三角 西南等分布式能源需求密集区域 [8] - 国际市场深化与俄罗斯技术合作 拓展西亚 中东欧油气富足地区 [8] - 乐山制造基地将聚焦西南及相关国际市场 [6] 未来发展规划 - 技术聚焦重型化 绿色化方向 推动磁悬浮轴承在离心压缩机等衍生产品应用 [8] - 计划3年内申请专利40项以上 设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8] - 打造研发-制造-服务-人才完整生态 引进关键供应商形成产业链集群 [8] - 对接四川人才政策引进国家级技术人才 联合高校培养专业团队 [8]
福鞍股份董事长穆建华: 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抢占燃气轮机高端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6:22
公司战略定位 - 福鞍股份通过子公司福鞍燃机聚焦50MW以下中小型燃气轮机领域 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抢占高端制造市场[1] - 公司采取"引进-消化-创新"本土化路径 形成"中俄协同 产研融合"技术体系[2] - 近期与乐山高新投 乐山股权基金合资成立四川福鞍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6.2亿元 布局西南制造基地[4]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LGT-010(10MW)和LGT-004(4MW)两大系列燃机 其中10MW机型已投产并完成热负荷试车 填补国内自主研发空白[2] - 独家掌握8吨级重型磁悬浮轴承技术 打破国外企业对吨级以上磁悬浮轴承的垄断 实现主机无滑油系统 降低运维成本 节省价值数百万元燃料气增压机费用[3] - 通过回热技术实现供热负荷灵活调节 综合热效率可达88%以上 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5ppm[2] - 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32项 拥有系列化产品设计文件超千份 图纸超万张[5] 市场布局 - 重点瞄准分布式能源领域 适配工业园区 商业综合体 数据中心等场景需求[2] - 国内重点布局长三角 珠三角 西南等分布式能源需求密集区域[6] - 国际市场深化与俄罗斯技术合作 拓展西亚 中东欧油气富足地区[6] - 乐山基地聚焦西南及相关国际市场 本地化制造可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服务响应速度[4] 产业生态构建 - 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中福鞍燃机出资3.2亿元占股51.613%保持控股权 乐山方各出资1.5亿元各占股24.1935%提供土地政策及市场资源支持[5] - 以乐山基地为核心打造燃气轮机产业园区 形成研发-制造-服务-人才完整生态[6] - 计划3年内申请专利40项以上 设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引进关键成套设备供应商形成产业链集群[6] - 对接四川人才政策引进国家级技术人才 联合高校培养专业团队[6]
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抢占燃气轮机高端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4:22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燃气轮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 在能源结构转型加速背景下发展突破备受瞩目 [1] - 中小型燃气轮机在分布式能源场景中具备天然优势 可解决能源供给高效性与灵活性痛点 [1] - 分布式能源需求激增 传统大型燃机重投入长周期模式难以适配 中小型机组即插即用热电联供特性可实现能源就近生产就地消纳 [1] - 中小型机组综合热效率可达88%以上 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5ppm 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 [1] 技术突破与产品布局 - 公司聚焦50MW以下中小型燃气轮机赛道 采取引进-消化-创新本土化路径 形成中俄协同产研融合技术体系 [2] - 自主研发LGT-010(10MW)和LGT-004(4MW)两大系列燃机 其中10MW机型已投产并完成热负荷试车 填补国内自主研发空白 [2] - 独家掌握8吨级重型磁悬浮轴承技术 打破国外企业对吨级以上磁悬浮轴承垄断 实现主机无滑油系统降低运维成本 节省价值数百万元燃料气增压机费用 [2] - 通过回热技术实现供热负荷灵活调节 适配分布式能源站多场景需求 [2] - 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32项 拥有系列化产品设计文件超千份 图纸超万张 [4] 产业布局与战略合作 - 与乐山高新投 乐山股权基金共同成立四川福鞍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6.2亿元 计划打造乐山燃气轮机制造基地 [2] - 福鞍燃机出资3.2亿元占股51.613%保持控股权 乐山方各出资1.5亿元各占股24.1935% [3] - 乐山地处西南能源枢纽 本地化制造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3] - 合资公司将同步推进动力装备研究院 燃机制造工厂与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形成研发-制造-示范全链条体系 [3] - 采用国资+民企混改模式 发挥民企市场化效率优势 依托国资公信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加速项目落地 [3] 市场拓展战略 - 国内重点布局长三角 珠三角 西南地区等分布式能源需求密集区域 依托乐山产业基地实现就近服务 [5] - 国际市场深化与俄罗斯技术合作 拓展西亚 中东欧油气富足地区 [5] - 在国内对接多个应用项目 [2] 未来发展蓝图 - 技术聚焦重型化绿色化方向 深化重型磁悬浮轴承国产化应用 推动在离心压缩机鼓风机等衍生产品应用 [4] - 以乐山基地为核心打造燃气轮机产业园区 形成研发-制造-服务-人才完整生态 [5] - 研发端成立动力装备研究院 目标3年内申请专利40项以上 设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5][6] - 制造端引进关键成套设备供应商 形成核心部件整机装配维修服务产业链集群 [6] - 人才端对接四川人才政策引进国家级技术人才 联合高校培养专业团队 [6]
撤回不是撤退正泰安能战略升维掘金综合能源服务新蓝海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6:29
公司动态 - 正泰电器主动撤回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申请 主要基于正泰安能业务发展较好 业绩增速快及公司业务发展整体考量 [1] - 撤回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 - 市场分析认为撤回申请或与正泰安能净利润规模接近分拆监管上限有关 [1] 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 风电光伏合计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加至2025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3]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2025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3] - 绝大多数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为民营企业 [3] 分布式光伏市场前景 -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 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 [4] - 全国700多万个家庭安装户用光伏 每年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 [4] - 户用光伏市场拥有超过1600GW开发潜力 可安装屋顶超8000万个 目前市场渗透率仅约10% [5] - 电动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及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带动用电需求增长 [5] 综合能源服务布局 - 正泰安能规划从"户用光伏领导者"向"全球综合能源服务领导者"转型 [6] - 在农村市场巩固户用光伏优势并向更丰富场景延伸 面向城市家庭推出"泰墅"系列家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6] - 在乡村 社区及交通应用场景构建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 实现区域内源网荷储协调优化 [6] - 以虚拟电厂为核心中枢 聚合优化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 [7] - 深化能源即服务模式 提供覆盖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 [7] 业务拓展方向 - 正泰安能可发挥渠道和数字化优势 灵活布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 第三方运维服务等领域 [7] - 延伸至碳资产管理 绿证交易等增值服务场景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7] - 通过战略升维和创新实践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8]
杭汽轮B(200771) - 杭汽轮2025年9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调研表
2025-09-04 14: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 [2]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 [2] - 研发费用发生变化 [2] 燃机产品业务 - 与西门子合作燃气轮机应用于分布式能源项目(电力/化工/市政/造纸行业) [2] - 已为昆山协鑫/浙江石化/国电投荆门/华润郑州空港等项目提供机组 [2] - 主要机型包括SGT800和SGT2000E [2] - 子公司燃创公司新承接部分燃机维修服务订单 [2] - 燃机市场服务需求预计呈现增长趋势 [2] 技术研发进展 - 自主研制燃气轮机已顺利完成点火及满负荷试验 [2] - 排放达到标准要求 [2] - 正在进行整机试验后全方位检查 [2] - 后续将开展整机专项试验(含三大部件和控制系统试验) [2] - 计划在公司投资的连云港示范电站试运行 [2]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汽轮机订单预计2025年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3] - 公司正积极寻求海外市场订单增长点 [3]
西子洁能(002534):余热锅炉龙头 核电+SOFC蓄力长期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8-27 18:4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27.94亿元 同比下滑6.49% [1] - 归母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56.81%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 同比增长37.58% [1] 业务结构特征 - 形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2] - 传统能源领域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余热锅炉制造基地 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2] - 新能源领域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涵盖核电、光热发电、用户侧储能及多能联储等方向 [2] 新兴领域布局 - 核电产品覆盖核2、3级压力容器及热交换器 与中广核、中核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 [3] - 2025年8月设立合资公司杭州西子核能科技有限公司 加速核电业务发展 [3] - 通过子公司投资臻泰能源布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 协同高温装备研发优势 [3] - SOFC技术具备高发电效率和燃料适用性 受益于北美数据中心需求增长 [3] 订单与收入构成 - 2025H1新增订单总额27.84亿元 其中解决方案业务新增14.77亿元占比最高 [4] - 截至2025年6月末在手订单61.19亿元 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4] - 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4.03亿元 同比增长50.21% 营收占比提升至24.66% [4] - 清洁环保能源装备收入4.75亿元 同比增长38.65% 营收占比17.00% [4] - 余热锅炉收入5.30亿元 同比下滑52.66% 营收占比降至18.98% [4] 国际化进展 - 2025H1外销收入3.86亿元 同比增长48.79% 营收占比13.81% [5] - 与GE、西门子、三菱重工等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5] - 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5]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2025-08-18 09:00
行业与公司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行业 [1] * 涉及公司包括美国的 Bloom Energy [4]、Pro Energy [21]、Blue Energy [18][22] 日本的京瓷 [4]、三菱重工 [4] 欧洲的英国 Sales Power [4]、尤里西研究中心 [4] 以及中国的潍柴动力 [6]、潮州三环 [6] 等 [4][6]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优势** * SOFC发电效率高达65% 热电联产效率达90% 显著优于传统燃气轮机 [1][2] * 污染物排放极低 氮氧化物排放量低于0.1毫克每标方 远低于传统内燃机的30毫克每标方 且基本不产生硫氧化物 [1][2] * 模块化组装优势显著 可缩短交付时间至90天甚至60天 实现快速复制和规模放大 [1][20] * 尾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达90%以上 有利于二氧化碳捕集 [11] **商业化应用现状** * 美国、欧洲、日本已实现SOFC商业化应用 全球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每年新增200-300兆瓦以上 [1][3]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数据中心、医院、学校及家用热电联产系统 功率范围覆盖千瓦级到兆瓦级 [2][3] * 美国Bloom Energy总装机容量约为1.4GW 其中数据中心装机容量约为300MW [5] * 日本家用热电联产领域出货量已超过50万台 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530万台 [6] * 中国市场目前主要进行小型示范试点 百千瓦级示范项目近两年开始发展 [6][13]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高温运行导致材料性能恶化的问题已通过科学和工程手段基本解决 固定式发电系统需满足8万小时的技术要求 [7] * 一致性仍是关键挑战 是未来继续优化的重要方向 [7][9] * 燃料来源多样 包括天然气、沼气等 但需通过脱硫处理、预重整、改性催化剂等技术解决燃料杂质问题 [16] **成本与经济性** * 成本与订单规模密切相关 小型几千瓦级系统价格约为每千瓦10万元 兆瓦级订单可降至每千瓦2-3万元 大规模订单甚至可降至每千瓦1-1.5万元 [21] * 系统成本构成中 BOP系统和热模块各占约50% [21] * 维护成本可以降低到总成本的5%以下 甚至达到3% [18] * 经济性受气垫比影响 若大于3则经济性良好 [21] 北美商业化加速得益于天然气价格低而电价高 使得热电比小于3 具备经济推广条件 [22] **市场前景与驱动因素** * 全球市场规模目前为几亿美元 到2030年可能增长至几十亿美元 [8] * 预计2027年国际市场年装机容量可达500兆瓦以上 国内市场乐观估计年装机量可达10兆瓦以上 [23] * 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在分布式能源及大规模发电竞争中具有优势 若年装机量超过10MW 成本可降至1.5万元/千瓦 与传统方案竞争 [8] * 北美商业化加速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安全性和经济性 美国电力系统故障概率高 数据中心需多重供电保障 SOFC能提供连续运行的电力 [22][24] **国内外差异与出海** * 国内外差异主要受经济性和国情影响 国内天然气价格较高、电价较低 需推行热电联产来实现经济可行性 [10] * 国内产品价格便宜 但整机系统出海缺乏批量应用示范验证 需通过规模提升实现批量生产来推动成本下降 [12] * 中国制造成本优势显著 有信心将价格降至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以下 预计最快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出海 [13] **政策与补贴** * 日本曾提供一半以上的初投资补贴 但目前基本取消 欧洲目前一般为10%-20%的初投资补贴 美国没有专门补贴政策 中国将SOFC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层面支持其示范应用 [19] 其他重要内容 * SOFC技术路线包括电解质支撑、阳极支撑等多种类型 目前主流是电解质支撑 材料以钇稳定氧化锆(YSZ)为主 [14][15] * 实验室测试显示SOFC最长寿命可达十几万小时 实际验证中厂家保证寿命为十年以上(8万至9万小时) 日本anyfarm计划装机容量达50兆瓦以上 经过充分实践验证 [17]
专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范式转变——访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新华网· 2025-08-16 09:5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创造一系列变化,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伟大范式转变 [1] - 生态文明理念代表着人们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范式转变,中国不仅提出愿景,更是朝着生态文明的目标迈进 [1] - 中国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并在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 [1] 生态保护与治理 - 中国建立了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体系,有些保护区跨越多个行政区,把生态系统视作一个整体来治理 [2] - 中国正在"让社会来适应自然,而不是让自然适应社会" [2] 新能源技术领先地位 - 中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 中国在风能、储能电池、氢能降本和长距离运输等方面有优势 [2] - 中国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大力发展智慧电网,促进分布式能源建设 [2] 年轻一代与科技革命 - 中国很多年轻人都在朝着生态文明愿景努力 [2] - 年轻学者从事的很多研究正在推动世界迈向新的科技革命,中国乃至亚洲都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2]
王中林:协同创新照亮鄂尔多斯转型之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12:40
能源协同与转型 - 提出"双轨并行"战略,煤炭支撑全国64%电力作为主干,分布式能源作为毛细血管实现能量就地循环 [2] - 强调风能、光能无需强求并网,就地驱动矿山传感器和照明系统创造价值,国家能源集团展出离网光伏充电站为矿区巡逻车供电,中煤集团智能灌溉系统依靠微型风机自供电运行 [2] - 国际展区展示全球能源创新方向,如德国采埃孚公司矿用机械无线供电方案 [2] 智能技术与产业升级 - 智能传感网络构成矿山"神经末梢"实时预警地质风险,人工智能优化开采方案降低能耗30%,远程操控平台减少矿工危险作业 [3] - 陕西圣科公司展出5G矿用巡检机器人搭载摩擦纳米发电机,靠设备振动自产电能,华为展台300余个AI算法实现井下设备自主决策 [3] - 科技密度超越资源依赖形成新质生产力,数据流驱动能源重镇转型 [4] 产业融合与全球合作 - 煤博会架起学术与产业鹊桥(纳米发电技术应用)、技术与场景虹桥(AI大模型落地)、本土与国际丝路(德美日企业解决方案) [4] - 技术交易额目标突破百亿,"矿鸿+AI"方案共建"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智慧,鄂尔多斯打造分布式能源示范城 [4]
能源+AI的解题答案,能源领域的“世界模型”
36氪· 2025-07-08 16:17
AI与能源行业融合 - 2025年AI Agent和世界模型技术同步崛起,成为实现人类级智能的基石,科技巨头和大模型公司积极寻找产品与市场契合点 [1] - 能源行业正经历AI驱动的产业变革,能源系统复杂性增加,全社会用电量预计2025年达1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2] -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扩张,2025年太阳能发电新投产3.8亿千瓦(增长35.5%),风电新投产1.4亿千瓦(增长77.1%) [2] - 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2030年全球装机容量预计达1.4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300%),202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2亿千瓦(占新增光伏43%) [3] 能源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加速,"136号文"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电价由市场交易形成 [4] - 能源系统面临供需总量增长、供给方式转变和结构变化等多重挑战,传统管理模式亟需转型 [4] - 分布式能源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3] - 能源行业数字化程度不均衡,数据孤岛问题严重,AI落地面临"无米之炊"困境 [7] 能源+AI解决方案 - 新奥泛能网提出能源自动驾驶概念,打造核心技术架构实现动态精准控制和全局寻优 [5] - 能源管理系统需从"工具人"进化为"智能体",需兼具AI技术能力和深刻行业认知 [5][7] - 虚拟电厂需协调时间、空间、产品和交易四维度动态调度,要求AI既懂技术又懂电力 [8] - 能碳智控一体机成为AI落地能源领域的代表性应用,2025年将发布升级版新品 [9][10] 行业壁垒与竞争优势 - 能源AI落地核心壁垒在于行业knowhow积累和私域数据获取能力 [9] - 新奥泛能网凭借30年能源行业积累,拥有实时物联交互系统和场景认知优势 [9] - 泛能仿真技术作为智能引擎,无限逼近真实能源世界,为解决方案提供支撑 [9] - 产业基因和数据积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