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老年人上门健身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299元一节课,90后上门带老年人健身
36氪· 2025-08-02 17:07
以下文章来源于后浪研究所 ,作者许嘉婧、薇薇子 后浪研究所 .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这位青年里边请,你被研究了。 银发市场的"新商机"? 文 | 许嘉婧 编辑 | 薇薇子 来源| 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封面来源 | 《妈妈!》 3个月前,77岁、坐标北京的刘大爷想开始锻炼。年轻时他是个运动达人,50多岁时还会和同事一起爬山;60岁时每周都要出门长跑一次;70岁时他查出肺 癌,儿子不再放心他一个人出去运动。 仿佛每长一岁,就会有一个场所暂停对他开放似的,他感到沮丧。 为了满足父亲的运动需求,儿子也帮着跑了几家小区的健身房,问能不能接待老年人。但无一例外,健身房的年轻教练们都对他带点礼貌的怯懦—— 他们 不敢承接高龄会员,万一出事了呢? 不得不承认,当一个老年人想尝试健身时,困难多于机会。 大部分健身房是为年轻人准备的。你能在小区楼下的廊亭、公园的健身步道、广场舞方阵上找到运动的老头老太,要是还想在散步遛弯之外做些力量训练, 可就很难找到途径了。 但偶然间,他在社交媒体上发现,北京有了一家专营中老年人上门健身服务的机构,创始人是两个90后年轻人。 分一块银发市场的蛋糕 李轩是在一年前开办朝漾 ...
299元一节课,90后上门带老年人健身
36氪· 2025-07-27 09:34
银发健身市场需求 - 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1%,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的6% [3] - 现有银发经济集中在短剧、营养保健、旅游等领域,健身赛道几乎空白 [4] - 老年人健身核心需求是防止肌肉流失、维持生活能力,而非形体塑造 [5] 商业模式探索 - 初始计划开设45岁以上专属健身房,因设备成本过高(单台器械1-2万元)转为上门服务模式 [8][10] - 定价299元/节课,包含体态评估、定制训练计划及上门指导 [10] - 获客主要依赖社交媒体,子女为实际决策者,转化率高于直接触达老年人 [13][24] 服务执行难点 - 老年人普遍认为健身非刚需,需子女推动且配合度低 [11][17] - 训练动作设计需适配日常生活场景(如提重物、上下楼梯),初期课程简单导致价值感知弱 [14][16] - 北方老年人消费观念保守,付费意愿低于南方市场 [24] 运营策略优化 - 严格筛选客户:排除严重健康问题及低配合度老人,前置半小时身体评估 [18] - 兼职教练需具备康复专业知识及耐心沟通能力,而非外形条件 [21][22] - 延伸社交场景如组织爬山活动(169元/人),结合有氧训练与陪伴需求 [24][25] 用户价值反馈 - 长期训练可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尊严感,但无法承诺延长寿命 [28][30] - 服务附带情感陪伴属性,子女通过训练视频观察父母精神状态变化 [30][31]
299元一节课,90后上门带老年人健身
后浪研究所· 2025-07-24 15:52
银发经济市场概况 - 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1%,相当于每5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 [5] - 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比重6% [5] - 现有银发经济集中在短剧、营养保健、旅游等领域,运动健身赛道仍属空白 [6] 老年健身需求痛点 - 传统健身房普遍拒绝高龄会员,因风险顾虑 [3] - 老年人运动需求集中于防止肌肉流失、维持生活能力,而非形体塑造 [8] - 90%老年人康复需搭配长期运动训练,但市场缺乏定制化服务 [11] - 老年人普遍存在臀部肌肉流失(男性)和腰椎/肩部问题(女性)等典型症状 [29]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上门服务模式规避高成本器械投入(单台设备成本达1-2万元) [12] - 定价299元/节课,包含体态评估+定制训练计划 [12] - 延伸社交属性服务如组织银发友好爬山活动(169元/人) [35] - 主要获客渠道为社交媒体平台,子女是核心决策者 [17] 运营挑战 - 需完成30分钟前置评估(含血压/脊柱筛查等11项指标)控制风险 [27] - 拒绝两类客户:存在明确身体问题或配合度极低者 [28] - 教练筛选标准侧重沟通能力而非外形,需通过代际交流测试 [32] - 北方市场消费观念保守,北京地区获客成本高于南方 [35] 用户行为特征 - 老年人通常在出现病痛后才考虑付费健身 [15] - 60%初始客户由子女发起需求,但存在需求错配现象 [14][17] - 典型用户训练4-5个基础动作,聚焦日常生活场景(如提重物) [19] - 用户留存依赖情感纽带建立,训练视频反馈提升子女参与度 [40] 典型案例数据 - 首月获客20+老年人,累计授课300+小时 [31] - 典型用户刘大爷通过训练改善睡眠质量,建立每日健康日志 [38] - 兼职教练主要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研究生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