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收番茄

搜索文档
3年10亿,一颗小番茄的背水一战
36氪· 2025-08-08 17:41
品牌发展历程 - 一颗大番茄品牌从零起步,两年内实现销售额突破十亿,成为小红书番茄品类排名第一的品牌[1] - 品牌初期面临线下渠道入驻困难,定价偏高(198克10几元,约合30元/斤)导致采购方质疑[5] - 通过小红书灵犀系统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成功打入50家以上高端零售卖场[1][10] - 2025年8月获得小红书第二届种草大赏全场大奖[2] 产品策略 - 聚焦"串收番茄"作为爆品,该品类用户需求高但供给少,竞争度低[6] - 产品源自3400亩智慧玻璃温室,从上千颗种子中筛选最优品种,强调"无激素、零污染"[4] - 产品线包括番茄汁、番茄串、大番茄、樱桃番茄等,但集中资源打造单一爆品[6] 营销策略 - 利用小红书灵犀系统分析十数万商品情绪词和口碑评价,锁定精准人群[6][7] - 重点突破孕期妈妈群体,该群体对健康食品接受度高[9] - 根据不同城市消费习惯调整营销策略:上海主打"全麦贝果+串收番茄",杭州推番茄基底果酒,成都推广话梅冰镇番茄[12] - 线上爆款内容(单篇笔记收藏12万次)成为线下渠道入驻敲门砖[10] 渠道拓展 - 成功入驻盒马后,面临三个月保护期考验,采用末位淘汰制[11] - 线下销售环比增长60%,带动品牌进入多家头部商超[12] - 通过直播带货进入"李诞小卖部""伊能静买买口"等热门场域[10] 数据工具应用 - 灵犀系统帮助品牌可运营人群资产从几十万扩展至1500万[13] - 系统提供商品竞争激烈度、用户搜索热度、趋势走向等数据分析[6] - 品牌将销售数据与平台共享,实现精准人群画像和内容策略[13] - 小红书宣布灵犀系统向所有企业专业号开放,同步发布"种草AID"小程序[16] 行业启示 - 案例证明好产品可通过精准人群理解实现增长,而非依赖重金投放[17] - 强调"人感"时代的营销逻辑,即被理解、被相信的自然种草过程[17] - 为中小品牌提供了从线上种草到线下增长的可复制路径[18]
3年10亿,一颗小番茄的背水一战
36氪· 2025-08-08 17:28
品牌发展历程 - 一颗大番茄品牌从零起步,两年内实现销售额突破十亿,成为小红书番茄品类排名第一的品牌[1][16] - 品牌初期面临线下渠道拓展困境,因定价偏高(198克10几元,约合30元/斤)遭遇采购方质疑[7] - 通过小红书灵犀系统精准定位目标人群,线上爆发后反向撬动盒马等50余家高端零售渠道[16][18][23] 产品策略 - 聚焦"串收番茄"作为爆款单品,该品类用户需求高但供给少,竞争度低[9] - 产品采用3400亩智慧玻璃温室种植,从上千种子中精选最优品种,强调"无激素、零污染"[6] - 品类延伸包括番茄汁、番茄串、大番茄等,但集中资源打造单一爆品实现规模效应[9] 营销突破 - 放弃泛人群定位,通过灵犀系统锁定孕期妈妈、精致自律型健身人群、挑剔极客型吃货三类精准客群[14] - 针对不同城市定制场景化营销:上海推"全麦贝果+番茄"低卡组合,成都主打"话梅冰镇番茄"风味小吃[23] - 单篇产品溯源笔记获12万收藏,带动品牌进入李诞、伊能静等明星直播间[16][17] 数据驱动运营 - 灵犀系统分析十数万商品情绪数据,指导产品选择与人群定位[9][10] - 可运营人群资产从几十万扩展至1500万,生意维度环比增长60%[23][26] - 线下采用动态调整策略,根据盒马各门店销售数据优化区域化运营方案[22][23] 平台赋能 - 小红书灵犀系统提供竞争度分析、趋势预测、人群画像拆解等智能决策支持[9][25] - 系统采用"反漏斗模型",先精准抓取原点人群再放大声量,区别于传统流量打法[25][28] - 平台开放灵犀系统给所有企业专业号用户,同步推出"种草AID"移动端监测工具[31] 行业启示 - 验证"精准人群→口碑扩散→渠道反哺"的新消费品牌增长路径[16][18][23] - 展示中小品牌通过数据洞察实现"轻量级爆品打造"的可能性[33][34] - 体现内容社区数据在连接线上种草与线下转化中的枢纽价值[28][31]
东台市:如何盘清家底唤醒沉睡资产
新华日报· 2025-07-31 08:58
7月,东台嘉满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玻璃温室里,一串串饱满透亮的小番茄长势正盛。每天,10 多吨新鲜番茄从这里启程,发往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很难想象,这片繁忙的现代农业基地,3年 前还曾因母公司资金链断裂而闲置。 清查盘活过程中,低效土地盘活、特许经营挖潜、无证资产确权、账外资产清理,堪称"硬骨头"。其 中,不少是积压多年、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难题。清查启动之初,少数干部心里打鼓,存在"多干多 错、少干少错"的顾虑,个别干部在推进工作时放不开手脚。针对这种困境,东台市纪委监委分类梳理 场景,出台支持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鼓励党员干部在资产清查利用过程中积极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 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问题资产1044个,完成整改861个。 国资家底到底有多少?这在不少地方还是笔"糊涂账"。"过去一年摸一次底,主要靠各单位自报,准不 准、全不全,多凭责任心。"东台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时间一长,行政事业单位的无证资产、乡 镇合并后未梳理的账外资产等,很容易成为清查盲点。 依托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东台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一体推进单位自查、专组清查、审计核查、纪委 督查,共汇总梳理883家单位资产,仅清查就净增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