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临床信息系统(CIS)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数字化医院行业整体发展形势分析: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5亿元,其中硬件规模约占58.90%[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3 09:49
数字化医院行业定义及分类 - 数字化医院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患者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融合,形成信息管理体系[1][2] - 主要产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数字化医院市场规模达487.7亿元,其中硬件规模292.6亿元(占比60%),软件96.7亿元(19.83%),服务98.4亿元(20.18%)[1][6]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525亿元,硬件309.2亿元(58.9%),软件106.6亿元(20.3%),服务109.2亿元(20.8%)[1][6] - 市场规模从2014年182亿元增长至2024年48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4]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为基础技术与设备供应(硬件/软件/系统开发),中游为解决方案集成,下游应用于智慧门诊/病房/管理等领域[8] -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将拓展应用范围,促进用户规模增长[8] 政策环境 - 2022年卫健委《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12] - 2023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12] - 2024年《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推进电子病历数字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12] 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微软/思科/IBM)主攻三甲医院市场,本土企业(东软/创业慧康等)市场份额持续扩大[13] - 东软集团2024年总营收133.23亿元,医疗领域系统集成收入95.65亿元[15] - 创业慧康2024年医疗行业收入13.27亿元,占总营收93.25%,累计实施超7000个项目[17] 实施路径 - 顶层设计需结合智慧医院评价体系,实现多层级数据输出支持医疗决策[19] - 数据管理需遵循《数据安全法》等法规,通过AI/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数据增值[21] - 学科建设需培养跨领域人才队伍,建立产学研用协作模式提升科研价值[22][23] 代表企业 - 东华医为拥有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覆盖数字化医院/区域医疗/智慧医院等解决方案[15] - 华为服务1800+家三级医院,参与国家医保平台和700+远程医疗平台建设[14] - 卫宁健康服务6000+医疗机构(含400+三甲医院),业务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卫生/互联网医疗[14]
每周股票复盘:麦迪科技(603990)2025年净利润将实现同比扭亏
搜狐财经· 2025-05-31 16:24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麦迪科技报收于14.96元,较上周的14.88元上涨0.54% [1] - 5月26日盘中最高价报15.85元,5月28日盘中最低价报14.67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45.82亿元,在软件开发板块市值排名82/13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3107/5146 [1] 业务剥离与财务展望 - 2024年净利润亏损主要受光伏业务产业链价格下行影响,医疗信息化及医疗服务业务营收稳定 [1] - 已于2025年1月完成光伏业务剥离,主营聚焦医疗信息化和大健康领域,2025年净利润将实现同比扭亏 [1] 医疗信息化业务增长点 - 医疗信息化传统业务保持稳健收入来源,未来受益于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临床信息系统升级、区域协同平台建设等领域需求释放 [1] - 积极推动核心系统中I模块深度升级,提升临床辅助决策与自动化处理能力 [1] - ICU系统正逐步从通用型方案向呼吸、神经、心脏等细分专科ICU演进,带来系统适配和部署的新增需求 [1] - 多地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扩容,新增床位数量持续增长,为公司院内系统部署和服务拓展提供稳定支撑 [1] 医疗垂类大模型应用 - 应用场景聚焦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急危重症救治、麻醉管理、院前急救等关键场景 [2] - 通过I能力嵌入信息化系统,赋能医生辅助决策、病情预警、数据录入采集等 [2] - 持续迭代I gent能力,未来将向多模态人机交互、场景式诊疗建议等方向升级 [2] - 依托与医院长期合作形成高质量结构化数据资源,联合临床专家推动I算法与真实场景深度融合 [2] - 通过模型轻量化、算力优化、自研算法等手段提升训练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2] 康养机器人业务 - 聚焦医疗康复领域,尤其是脑梗、心梗、癌症术后等失能患者的康复护理 [3] - 产品具备情感陪护、健康监测、危险动作识别、远程看护等核心功能 [3] - 目前主要面向高端医院、养老院和专业康养机构打造标杆项目,未来将逐步向社区、居家延伸 [3] 数据安全与合规 - 所有用于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均采用脱敏处理,去除可识别个人身份的敏感信息 [3] - 数据严格遵循"数据不出院"原则,部署在医院的私有云环境中 [3] - 训练结果由公司自主拥有,不涉及用户数据外泄风险 [3] 商业战略与产品布局 - 采取"多形态并行+应用场景牵引"的驱动策略,确保产品能够先行落地并积累数据 [4] - 市场需求高度具体化且复杂,推动公司在现有成熟解决方案上率先进行产品布局 [4] - 借助医疗IT领域技术基础,通过本体、场景、大模型的协同构建整体解决方案平台 [4] - 持续推出契合市场的新功能、新形态,推动康养机器人从"单点功能"走向"体系平台" [4] 医疗信息化业务护城河 - 构建覆盖围手术期、急危重症、院前急救等核心临床场景的产品矩阵 [5] - 形成模块化、可快速适配的解决方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I、大数据、5G等技术与核心产品深度融合 [5] - 在临床业务逻辑建模、系统实用性优化、长期服务响应等方面形成难以复制的综合竞争优势 [5] 业务周期性与应对措施 - 项目签约和收入确认具有一定周期性,通常上半年签约推进、下半年集中交付并确认收入 [6] - 优化项目储备节奏,通过分阶段验收、分步实施等方式提高项目执行的连续性 [6] - 积极拓展标准化、轻量化产品,增强业务的抗周期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