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垂类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每周股票复盘:麦迪科技(603990)2025年净利润将实现同比扭亏
搜狐财经· 2025-05-31 16:24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麦迪科技报收于14.96元,较上周的14.88元上涨0.54% [1] - 5月26日盘中最高价报15.85元,5月28日盘中最低价报14.67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45.82亿元,在软件开发板块市值排名82/13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3107/5146 [1] 业务剥离与财务展望 - 2024年净利润亏损主要受光伏业务产业链价格下行影响,医疗信息化及医疗服务业务营收稳定 [1] - 已于2025年1月完成光伏业务剥离,主营聚焦医疗信息化和大健康领域,2025年净利润将实现同比扭亏 [1] 医疗信息化业务增长点 - 医疗信息化传统业务保持稳健收入来源,未来受益于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临床信息系统升级、区域协同平台建设等领域需求释放 [1] - 积极推动核心系统中I模块深度升级,提升临床辅助决策与自动化处理能力 [1] - ICU系统正逐步从通用型方案向呼吸、神经、心脏等细分专科ICU演进,带来系统适配和部署的新增需求 [1] - 多地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扩容,新增床位数量持续增长,为公司院内系统部署和服务拓展提供稳定支撑 [1] 医疗垂类大模型应用 - 应用场景聚焦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急危重症救治、麻醉管理、院前急救等关键场景 [2] - 通过I能力嵌入信息化系统,赋能医生辅助决策、病情预警、数据录入采集等 [2] - 持续迭代I gent能力,未来将向多模态人机交互、场景式诊疗建议等方向升级 [2] - 依托与医院长期合作形成高质量结构化数据资源,联合临床专家推动I算法与真实场景深度融合 [2] - 通过模型轻量化、算力优化、自研算法等手段提升训练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2] 康养机器人业务 - 聚焦医疗康复领域,尤其是脑梗、心梗、癌症术后等失能患者的康复护理 [3] - 产品具备情感陪护、健康监测、危险动作识别、远程看护等核心功能 [3] - 目前主要面向高端医院、养老院和专业康养机构打造标杆项目,未来将逐步向社区、居家延伸 [3] 数据安全与合规 - 所有用于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均采用脱敏处理,去除可识别个人身份的敏感信息 [3] - 数据严格遵循"数据不出院"原则,部署在医院的私有云环境中 [3] - 训练结果由公司自主拥有,不涉及用户数据外泄风险 [3] 商业战略与产品布局 - 采取"多形态并行+应用场景牵引"的驱动策略,确保产品能够先行落地并积累数据 [4] - 市场需求高度具体化且复杂,推动公司在现有成熟解决方案上率先进行产品布局 [4] - 借助医疗IT领域技术基础,通过本体、场景、大模型的协同构建整体解决方案平台 [4] - 持续推出契合市场的新功能、新形态,推动康养机器人从"单点功能"走向"体系平台" [4] 医疗信息化业务护城河 - 构建覆盖围手术期、急危重症、院前急救等核心临床场景的产品矩阵 [5] - 形成模块化、可快速适配的解决方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I、大数据、5G等技术与核心产品深度融合 [5] - 在临床业务逻辑建模、系统实用性优化、长期服务响应等方面形成难以复制的综合竞争优势 [5] 业务周期性与应对措施 - 项目签约和收入确认具有一定周期性,通常上半年签约推进、下半年集中交付并确认收入 [6] - 优化项目储备节奏,通过分阶段验收、分步实施等方式提高项目执行的连续性 [6] - 积极拓展标准化、轻量化产品,增强业务的抗周期能力 [6]
计算机|AI医疗:一张表看产业进展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7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 对AI医疗公司应用落地、商业化进展进行梳理,应用以医生Copilot为主,科室级、全院级智能体有望形成,AI应用将成G&B端信息化建设增量,C端长期空间近千亿元,短中期关注能获取医院数据提升AI模型能力的厂商,长期关注医院信息化厂商 [1] 模型能力 - 稀缺的高等级医院真实诊疗数据是模型能力提升的核心支撑,国内超50个医疗垂类大模型主要基于公开数据集训练,结合高等级医院真实诊疗数据是能力提升关键 [2] - 海外Tempus AI用庞大高质量数据支持垂类AI诊断模型开发,国内讯飞医疗积累大量数据结合技术降低幻觉问题 [2] - 院内数据流通为医疗垂类大模型能力提升提供基础,部分地方已开始尝试院内专科数据挂牌交易 [2] 应用形态 - 应用以医生Copilot为主,科室级、全院级智能体有望形成 [1][3] - G端智医助理在安徽、江西全省推广,2024年讯飞医疗提供超8.77亿次AI辅诊建议,规范病历3.4亿份 [3] - B端院内应用多样,全新科室级、全院级智能体正在形成,如创业慧康系统在浙大二院试点效果好,预计2025年在10个专科部署 [3] - C端围绕慢病、健康管理需求,患者个人付费模式逐步跑通 [3] 空间展望 - AI应用将成为G&B端建设增量,C端长期空间近千亿元 [1][4] - AI医疗公司商业化收入分传统AI收入和AI大模型收入,在政策、需求支撑下订单、收入体量有爆发属性 [4] - 2025 - 29年G端大模型诊疗智能化项目合计市场空间47亿元,B端合计市场空间142亿元,C端两大市场年理论市场空间达722亿元 [4] 竞争格局 - AI医疗行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短中期关注数据 - 模型闭环链路,长期关注客户卡位 [5] - 短中期关注能获取医院诊疗数据提升AI模型能力的厂商,部分公司与高等级医院联合发布专病AI模型,华为解决方案成软件销售重要载体 [5] - 长期伴随AI能力普惠化,医院电子病历、HIS供应商等有信息化卡位的厂商值得关注 [5] 投资策略 - 短中期关注能获取医院诊疗数据提升AI模型能力的厂商 [7] - 长期关注在医院客户中有信息化卡位的厂商 [7] - C端年理论市场空间近千亿元,互联网医疗公司有望在应用模式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