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租

搜索文档
苏银金租:落地首单“交运租”业务,支持交通物流绿色升级
扬子晚报网· 2025-09-05 15:05
该笔业务是"交运租"政策贴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生动体现。该物流公司长期承担母公司原料及成品运输任务,运力规模大、更新需求突出。苏银金租 以"政府引导、免申即享"为原则,为其定制融资方案,显著降低其融资与运营成本。一方面,企业可在政策期间享受年化1.5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预计 可节省利息支出46.86万元。另一方面,此次引进的新能源牵引车电费支出仅为传统燃油车的1/3至1/2,可有效提升企业运输效率、优化运力结构,并大幅 减少碳排放,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在《实施方案》制订过程中,苏银金租基于多年服务交通运输企业的实践,深入分析行业设备更新中的实际痛点和融资需求,就贴息租赁物范围提出多项 建议,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智能化港口设备、单元化物流载具及多式联运设施等纳入支持范围,有效提升了政策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政策发布后,苏银金租第一时间组织内部学习和部署,建立专项工作机制,优化业务流程,设置专门产品标识,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推进项目高效审批与 资金投放。8月29日,公司首笔"交运租"业务正式落地——为某大型钢铁企业旗下物流公司提供融资租赁资金2955万元,专项用于采购55辆新能源货车, 服务其钢材运输业务。 近日, ...
江苏连续出台财政贴息新政支持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搜狐财经· 2025-07-25 07:18
政策内容 - 江苏近期连续出台财政贴息新政支持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包括"交运租"财政贴息实施方案和制造业融资租赁财政贴息实施方案 [1] - "交运租"政策对交通运输领域融资租赁业务给予财政贴息1.5% [1][2] - 制造业融资租赁财政贴息方案对企业租用设备给予年化利率2%的利息补贴,并可叠加享受其他政策支持 [2] - "城新贷"财政贴息标准由1个百分点提升至1.5个百分点,2025年第一批预拨5300万元 [4] 政策效果 - "交运贷"政策收效良好,新政扩大覆盖面至融资租赁业务 [2] - 2024年上半年已有244户企业获得15.32亿元的"设备担"资金支持,月均投放规模同比增长72.3% [4] - 南京坤欧通过融资租赁获得900万元授信购买16台纯电动客车,新政将降低其租赁成本 [3] 行业影响 - 政策加速推动传统产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完成设备升级换代 [1] - 制造业企业可更快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 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更新船舶、货车、吊车等设备 [2] - 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获得支持 [4] 企业案例 - 南京坤欧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将超龄车辆更换为16台纯电动客车 [3] - 融资租赁帮助企业解决一次性投入过高问题,释放流动资金用于核心业务 [3] - 平滑的财务成本支出叠加贴息减免,避免大额资金支出对当期利润的冲击 [3]
江苏出台新政支持交通运输领域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搜狐财经· 2025-07-12 08:13
政策背景与目的 - 江苏省财政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江苏金融监管局印发《江苏省"交运租"财政贴息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财政贴息支持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1] - 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1] - 政策是对去年"交运贷"财政贴息政策的扩展,扩大覆盖面至融资租赁业务 [2] 政策具体内容 - 选取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 [2] - 对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投放的"交运租"直接融资租赁业务给予1.5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2] - 单个项目年度省级贴息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单个单位年度累计不超过2000万元 [5] - 2025年"交运贷"和"交运租"共享1.5亿元贴息资金额度 [6] 政策特点 - 覆盖面广:涵盖交通运输工具、转运接驳设施及设备等直接融资租赁业务,江苏省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申请 [5] - 申报渠道通畅:通过"江苏交通云"App"交运租"专栏自主填报 [5] - 贴息获取便捷:采用"免申即享、直接减免"原则,按"先预拨、后清算"方式拨付 [5] 行业影响与案例 - 融资租赁为交通运输企业提供区别于传统银行贷款的重要融资方式,特别适合资本金要求高、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 [4] - 典型案例:江苏金租出资1365万元购买16台纯电动公交车租赁给中扬公交,帮助其完成新能源公交车更新 [3] - 融资租赁可释放企业流动资金用于核心业务运营,实现"表外融资"改善资产负债率 [4] - 分期支付租金有助于平滑企业财务成本支出,避免大额资本支出对当期利润的冲击 [4] 实施与展望 - 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宣传与实施,推动政策落地 [6] - 定期对政策成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优化政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