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持续成长主题混合A

搜索文档
交银施罗德基金困局:三年缩水超千亿元,权益类产品规模“腰斩”
华夏时报· 2025-05-29 09:05
公司概况 - 交银施罗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8月4日,由中国交通银行、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是中国第一批银行背景基金公司之一 [3] - 公司管理规模在2022年6月30日达到历史最高点5960.85亿元,基金数量112只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规模降至4686.65亿元,较2024年底缩水687.57亿元(降幅12.79%),较三年前最高点缩水超过1274亿元 [3][4]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83.84亿元,净资产71.35亿元,管理公募基金规模5374亿元 [5] - 2024年净利润8.79亿元,较2023年12.01亿元同比下降26.81%,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17.86亿元,2022年15.81亿元) [5][6] - 公司已退出"十亿净利润俱乐部" [6] 产品业绩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2023年一季度79.98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32.02亿元 [6] - 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底2027.52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872.98亿元,跌幅57% [6] - 主动权益类产品因重仓大消费、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调整较大行业,业绩回撤明显 [6] 投研团队 - "交银三剑客"何帅、王崇、杨浩近年业绩集体下滑 [8] - 何帅管理的交银持续成长主题混合A近三年收益-26.74%,同类排名2494/2946 [8] - 王崇管理的交银新成长混合近三年收益-4.64%,同类排名1020/2946 [8] - 杨浩管理的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规模从66.96亿元缩水至55.02亿元 [9] - 投研风格同质化严重,存在路径依赖问题 [7] 行业背景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从2005年不足4700亿元增长至2025年4月末33.12万亿元,增长逾70倍 [3] - 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新规,要求提升长期业绩考核权重至80%,弱化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 [9]
交银施罗德基金:“瑞和三年持有”跑输业绩基准超20个百分点,投研风控是否存漏洞?
搜狐财经· 2025-05-27 15:28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督促行业机构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经营理念,贯穿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全链条[1] -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1] 交银瑞和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表现 - 成立3年多净值累计下跌28.86%,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过20个百分点[1][2] - 2025年以来净值下跌4.24%,明显跑输业绩基准[5] - 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5%+恒生指数收益率×5%+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30%[2] 基金持仓变化 - 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约26.13亿元[6] - 股票仓位从2024年四季度末的72.49%大幅上升至93.39%[6] - 2024年前持续重仓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末医药生物持仓占比超50%[6] - 2024年以来加大电力设备、银行板块配置[6] - 一季度新增腾讯控股、分众传媒、阿里巴巴、贵州茅台、信达生物等前十大重仓股[8]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退出十大重仓股名单[8] 交银施罗德基金整体表现 - 旗下多只产品近3年业绩大幅跑输业绩基准超过20个百分点[9] - 受影响产品包括交银内核驱动混合、交银持续成长主题混合A、交银先锋混合A、交银优势行业混合等[9] - 公司为中国第一批银行背景基金公司之一,以"专注做好投资"为核心价值主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