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通小程序

搜索文档
法治经纬|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0:07
党建引领与服务提升 -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强化党建引领,明确两级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专项统筹调度民生高频难点诉求 [3] - 完善"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工作机制,连续31个月月度考评综合成绩100分(2022年6月至2024年12月) [3] - 2025年1月起采用分档制评价后,连续5个月获"优秀"评级 [3] 服务模式创新 - 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案例1:指导市民通过"京通小程序"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并解决电子证照问题 [5] - 案例2:1个工作日内响应企业资质变更咨询,明确流程并建议同步工商变更 [6] - 企业反馈高度认可服务效率与专业性 [6]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 按"1+20+N"政策体系化解历史遗留房产证问题,分类处置为"能办、待办、不能办"三类 [8] - 全市已打通50万套房屋办证路径 [8] 企业服务优化 - 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首创"一企一册"服务,定制《规划管家服务手册》覆盖规划审批全流程 [10] - 配备专属责任规划师,企业申报通过率达100%,案例包括广钢气体、康龙化成等成功建厂 [11]
零排队、秒结算,北京经开区2家医院微信端医保移动支付功能上线
新京报· 2025-05-28 11:13
医疗服务数字化升级 - 北京经开区国康医院和爱育华医院上线微信端医保移动支付功能 实现"零排队、秒结算"的全流程移动支付服务 [1] - 参保居民通过微信"京通"小程序绑定医保电子凭证 可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3种渠道完成挂号、就诊、缴费全流程医保实时结算 全程仅需2分钟 [1] - 新支付模式使群众支付效率提高80% 大幅节省就医时间并缓解医院窗口工作压力 [1] 医疗信息化建设 - 经开区人力社保中心指导两家试点医院完成医院信息系统(HIS)改造 实现医保接口精准对接并通过联调测试 [2] - 数据加密传输测试环节严格把控安全标准 确保支付过程安全可靠 [2] 未来发展规划 - 经开区将继续深化医保服务改革 拓展医保移动支付服务应用范围 [2] - 目标提升参保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打造更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2]
北京推行“扫码检查”改革 阻断88%重复检查、低效检查
北京商报· 2025-04-27 19:56
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进展 - 北京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涉及49个监管部门应用数据比对、远程检查等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 [1] - 截至2025年3月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为企业减负成效显著 [1] - 自2024年7月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改革,执法人员需扫描营业执照"企业码"后方可实施检查 [1] "综合监管e码查"成效 - 小程序启动以来累计扫码检查29.3万次,重复检查与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达88% [2] - 经营主体可通过"京通"小程序反馈执法人员不规范检查行为,政企评价通道畅通 [1] "无事不扰"清单实施效果 - 清单覆盖专精特新、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企业,总量达23.1万家占全市企业10.25% [2] - 首批清单内企业被检查量环比下降79.1%,显示政策显著减少行政干预 [2]
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北京服务”发布200余项改革任务
新京报· 2025-03-25 19:11
营商环境改革 - 2025年推出46个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 聚焦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关键痛点[1][4] - 推行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2025年推动全市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到50%以上[7] - 依法拓展"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范围 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至企业总数10%以上[5][7] 政务服务优化 - 已建成1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 平均减时间60% 减材料55.9% 减跑动89.2%[2][10] - "京通"移动端累计注册用户数超4400万 市、区两级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10] - 12345热线企业专席2024年受理25.5万件企业诉求 同比上升98.8% 解决率97.48%[10] 金融支持措施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万亿 直接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2] - 按照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息的20%给予贴息支持 创新型中小企业贴息比例提升至40%[13] - 发挥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逆周期调节作用 联动社会资本扩大对创新企业支持[4] 科技创新发展 - 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居全国首位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2] - 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00家 科技型企业存量85.9万户占全市企业近四成[2][6] - 布局支持25家标杆孵化器 26家概念验证平台 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城市第一[2] 产业政策支持 - 出台医疗器械、新材料等4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 医药健康产业新晋万亿级产业集群[2] - 2025年建设10个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12] - 推动北京时代电池制造基地、机器人产业园等1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2] 贸易与外资 - 2024年进出口3.61万亿元 连续三年站上3.6万亿台阶[8] - "两区"建设五年来实际使用外资661.8亿美元 占全国8.4%[8] - 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12家 同比增长16.4%[8] 基础设施建设 - "七站两场"实现地铁全覆盖 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88% 2025年提升至90%[3][5] - 首都国际机场推出"连程直转"作业模式 货物操作时间较原模式节省20小时以上[9] - 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481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3] 文化产业发展 - 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 观众超1280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39亿元[14] - 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超过2.3万亿元 接待游客超过3.7亿人次[14] - 2025年计划举办各类演艺活动4万场 累计认定演艺新空间达到100家[14][15] 支付便利化 - 全市1.8万家重点商户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 1.14万台ATM机具支持外卡取现[17] - 推出"两卡"融合产品 为入境游客提供支付扫码、通信语音等一站式服务[17] -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达82.5万个 15种境外电子钱包APP顺畅使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