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

搜索文档
“接诉即办”,在快办与办好之间寻求最优解
中国环境报· 2025-07-18 11:23
政府服务数字化升级 - 数字化时代"接诉即办"成为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体现政府服务理念从"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到追求治理效能的全新升级 [1] - 北京市12345热线建立闭环机制 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两小时 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直通直达"流程再造 [1] - 快速解决下水道堵塞 噪声扰民等民生"小事"显著增强政府公信力 体现速度背后对群众诉求的尊重与重视 [1] 诉求处理质量优化 - 单纯追求速度可能导致问题"解决—反弹—再解决" 如某小区垃圾转运站异味问题三年反复投诉但未根治 [2] - 北京市创新"每月一题"机制 将12类27个高频难点纳入专项治理 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质变 [2] - 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结合 通过7×24小时响应 大数据分析热点诉求 "三率"考核体系等实现"快响应"与"真解决"统一 [2] 治理理念持续深化 - 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演进 体现治理理念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预防的深化 [3] - 通过每次诉求的快速优质回应转化为改善治理的契机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 [3]
国办: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
央视网· 2025-06-25 17:13
12345热线服务规范和提升意见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3] - 更好发挥窗口作用,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3] 规范运行管理 - 健全热线工作管理体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由12345热线管理机构负责平台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诉求办理单位需依法依规更新政策信息 [4] - 深化与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及公共事业服务热线的对接协同 [4] - 明确诉求分类处理:对受理范围事项及时办理,紧急诉求转至相应热线,非受理范围事项需告知法定途径或解释说明 [5] - 规范第三方服务管理:可依法依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辅助性业务,但主体业务不得外包,需制定服务标准并加强人员管理 [5] 提升接办质效 - 完善诉求受理渠道:归并政务服务热线,优化互联网渠道和漏接回拨服务,支持设置涉企专席和方言特色专席 [6] - 强化精准分办:依据法律法规和权责清单动态更新派单目录,对职责不明事项协商确定主办单位,避免重复派单 [7] - 提升办理实效:健全"接诉即办"机制,加强跟踪回访和闭环管理,优化评价机制避免片面追求排名 [7] - 赋能政府治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共享诉求数据,强化源头治理和风险预警 [8] 工作基础建设 - 推进数字化建设:推动平台集约化建设,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探索智能问答、填单、回访等应用场景 [9] -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9] -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诉求分类办理、话务服务等国家标准,完善平台建设和效能评价制度 [9] - 培训宣传: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探索话务员等级认定,加强热线功能宣传 [10]
法治经纬|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0:07
党建引领与服务提升 -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强化党建引领,明确两级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专项统筹调度民生高频难点诉求 [3] - 完善"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工作机制,连续31个月月度考评综合成绩100分(2022年6月至2024年12月) [3] - 2025年1月起采用分档制评价后,连续5个月获"优秀"评级 [3] 服务模式创新 - 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案例1:指导市民通过"京通小程序"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并解决电子证照问题 [5] - 案例2:1个工作日内响应企业资质变更咨询,明确流程并建议同步工商变更 [6] - 企业反馈高度认可服务效率与专业性 [6]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 按"1+20+N"政策体系化解历史遗留房产证问题,分类处置为"能办、待办、不能办"三类 [8] - 全市已打通50万套房屋办证路径 [8] 企业服务优化 - 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首创"一企一册"服务,定制《规划管家服务手册》覆盖规划审批全流程 [10] - 配备专属责任规划师,企业申报通过率达100%,案例包括广钢气体、康龙化成等成功建厂 [11]
淄博消费维权“立规矩”了!投诉举报处理迎来新标尺
搜狐财经· 2025-06-07 05:45
市场监管新规 - 淄博市实施《市场监管所投诉举报快速处理规范》团体标准 旨在提升维权效率和服务满意度 [2] - 标准由张店区市场监管局公园所主导制定 凝聚基层实践经验 [2] 立规背景 - 基层所承担全市75%以上投诉举报处理任务 张店区作为中心城区及烧烤主战场投诉量持续增长:2022年2.7万件→2023年3.6万件→2024年3.5万件 [4] - 原有处理流程存在标准不统一、响应速度差异大、回复质量参差等问题 易引发重复投诉或行政诉讼 [4] - 群众期待更高效服务 新规在"2135"机制(2小时分派/1天响应/3天反馈/5天办结)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5] 新规核心要求 - 快速响应:接诉后立即行动 杜绝拖延 [7] - 流程标准化:明确办理时限、沟通方式、文书格式等硬性要求 减少随意性 [7] - 闭环管理:处理全程记录可追溯 结果清晰反馈至投诉人 [8] 落地保障措施 - 全市开展全员培训 重点强化"接诉即办""限时办结""闭环管理"等要求 [10] - 按商业中心、网红街区、农村大集等场景细化标准 提升适用性 [11] - 鼓励技术创新 探索AI智能分单、互联网+快速维权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11]
20万名货车司机遇事可找海南“娘家人”
海南日报· 2025-05-23 09:27
行业政策与服务机制 -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实施《海南省货车司机投诉处置效率质量不高等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12328热线接诉即办服务体系,完善闭环式运行机制[1] - 海南构建货车司机12328热线接诉即办长效机制,聚焦"接、派、办、评、报、宣"环节,优化投诉处置流程并提升工单效率[2] - 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督等多部门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协同处理投诉问题[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海南从事物流运输的省内外货车司机约20万人,面临工作休息条件差、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2] - 货车司机群体是物流运输的"动脉"与"毛细血管",其困境制约物流行业健康发展[2] 服务创新与执行 - 省交通运输厅成立跟车随访服务小组,开展"与您同行、为您解忧"活动,体验司机运营状况并收集诉求[3] - 通过跟车实地调研,了解柴油车通行附加费、绿通车便捷性等具体问题,针对性优化服务[3] - 建立"党务、政务、法务、服务"四务一体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解决司机急难愁盼问题[3] 案例与成效 - 案例:司机李师傅通过12328热线成功追讨6000元运费,纠纷经专人调解后化解[1] - 活动成效:跟车随访服务直接收集司机意见,推动问题解决并制定后续服务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