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会员类产品
搜索文档
“数据茅台”企查查要上市:毛利率超90%碾压同行,如何让新客花钱成难题
搜狐财经· 2025-10-24 15:45
上市与募资计划 - 公司向上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拟募资15亿元[2] - 募资用途包括C端/B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多维大数据库升级以及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投资概算总额为15亿元[9][10]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和3.75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6.89%[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亿元、2.59亿元、3.17亿元和1.72亿元[4] - 各期毛利率分别为87.24%、88.51%、88.81%和90.74%,持续走高且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5][8][9] - 报告期内累计进行现金分红3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余额为1.21亿元[9] 用户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产品累计注册用户超1.5亿,月活跃用户数超8000万[4] - 公司是专业的商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商,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商业数据服务[3] - 在企业信息类通用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主要国内竞争品牌包括天眼查、启信宝和爱企查[12][13][14]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会员类产品是核心产品和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贡献超八成收入,营收分别为4.41亿元、5.3亿元、6.02亿元和3.16亿元[11] - 付费用户人均消费金额由2022年的480元升至2025年6月末的570元,主要因客单价更高的SVIP会员收入占比从14.22%增至25.01%[11][14] - 公司产品和服务形态包括面向个人用户的会员类产品,以及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专业版、数据接口服务等[11] 成本结构与运营效率 - 高毛利率主要源于特殊成本结构,数据来源以自动化访问采集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等依法公示的公开信息为主[6] - 报告期内各年度采购金额分别为1.32亿元、1.18亿元、1.02亿元和4904.37万元,逐年下降[6][8] - 采购成本中市场推广服务占比最高,报告期内比例在60.07%至71.14%之间[8] 产品定价策略 - 主要产品1年VIP会员定价从360元升至388元,2或3年VIP会员从720元升至768元[11] - SVIP价格为1800元/1年,3600元/2或3年;SVIP企业套餐价格为1580元/人/年(5人起)[11] - 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企查查专业版查询终端主账号价格从2022年末的3600元/个/年上涨至9800元/个/年[11] 增长挑战与市场竞争 - 累计注册用户数增速有所放缓,报告期内分别为8821.51万个、1.15亿个、1.39亿个和1.51亿个[16][18] - 新增付费用户数呈先增后降趋势,新增付费转化率由2022年的2.2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7%[16][18] - 新客户贡献率由2022年的50.48%降至2025年6月末的42%,会员续费率自2023年开始小幅下降[18] - 公司面临少数若干头部品牌在会员价格、产品服务、用户体验、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激烈竞争[19]
“85后”程序员的数据服务生意冲刺IPO:3年半赚超22亿元、毛利率超90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19:44
公司IPO与市场地位 -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已于10月上旬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15亿元,保荐人为中信证券[1] - 公司在商业信息查询C端APP市场中处于行业前两名,其注册用户数量和付费用户数量分别是竞争对手启信宝的3倍和6倍[1]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成长为注册用户超1.5万亿人、月活跃用户数超8000万人的平台[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为22.19亿元,净利润合计为9.38亿元[2] - 公司毛利率水平极高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87.24%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74%[2][6]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从1.62亿元增至2.9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5.42%[2] - 营业收入逐年递增,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和3.75亿元[4]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类产品、企查查专业版及数据接口服务,其中面向个人用户的会员类产品近三年收入占比维持在85%左右[5] - C端会员分为VIP(388元/年)和SVIP(1500元/年),2024年付费订单数分别为94.1万单和5.8万单,较2022年分别增长9.9万单和2.2万单[5] - B端企查查专业版查询终端主账号价格为9800元/年,较2022年末上涨6200元,企业客户包括5大国有银行、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B端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06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1.64亿元[6] 成本与费用结构 - 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呈小幅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12.7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26%[4] - 数据获取成本相对较低,2024年数据服务费约为1205.22万元,占总营业成本的15.20%,低于职工薪酬(31.03%)和云端服务费(25.06%)等[4] - 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和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52.3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40%,2023年和2024年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均超过1亿元[5] 公司发展历程与股权结构 - 公司由陈德强等合伙人于2014年创立,起因是开发一个用于查询工商信息的微信公众号工具而意外获得市场青睐[3] - 上市前股东名单包括险峰投资、君安控股、中信投资以及万得信息旗下的投资主体荷花缘等[3] 面临的挑战与诉讼 - 公司在IPO获受理前一天(10月9日)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罚款1万元,相关业务主管被罚款300元[7] - 公司涉及419条法律诉讼和150条开庭公告,纠纷主要分为企业名誉权纠纷、个人信息保护权纠纷以及媒体网络传播权纠纷三类[8] - 有付费用户在网络投诉平台吐槽公司存在"页面诱导消费""擅自自动续费""售后退款难"等问题[9] 募资用途与未来战略 - 此次上市募资旨在推动产品升级和业务扩张,提升C端和B端产品的性能表现[10] - 公司计划通过对数据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壁垒,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10]
“85后”程序员的数据服务生意冲刺IPO:3年半赚超22亿元、毛利率超90%
经济观察网· 2025-10-18 19:32
公司IPO与市场地位 -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已于10月上旬获上交所受理,拟于主板挂牌上市,计划募资15亿元,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2] - 公司在中国商业信息查询C端APP市场中处于前两名,其注册用户数量和付费用户数量分别是市场第三名启信宝的3倍和6倍[2] - 行业另一主要参与者合合信息已于一年前登陆科创板,截至10月17日总市值为236.88亿元,股价较发行价55.18元/股上涨206.63%,并于2025年6月底启动赴港双重上市[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为22.19亿元,净利润合计为9.38亿元[3] - 公司毛利率水平极高且持续提升,近年普遍超过87%,2025年上半年达到90.74%[3][8]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从1.62亿元增长至2.9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5.42%[3] - 营业收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和3.75亿元[6] 业务模式与成本结构 - 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类产品、企查查专业版及数据接口服务,其中面向个人用户的会员类产品近三年收入占比维持在85%左右[7] - C端VIP会员和SVIP会员年费分别为388元和1500元,2024年付费订单数分别为94.1万单和5.8万单,较2022年分别增长9.9万单和2.2万单[7] - B端企查查专业版查询终端主账号年费为9800元,较2022年末上涨6200元,企业客户包括5大国有银行、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B端业务收入从2022年1.06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1.64亿元[7] - 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呈小幅下降趋势,2025年上半年为9.26%,数据获取成本相对较低,2024年数据服务费约1205.22万元,占总营业成本的15.20%[6] 用户规模与发展历程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成长为注册用户超1.5亿人、月活跃用户数超8000万人的平台[5] - 公司起源于2014年3月,创始人陈德强等人最初为解决寻找场馆真正老板的痛点而开发查询工具,后随企业工商信息公开政策鼓励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4][5] - 上市前股东名单包括险峰投资、君安控股、中信投资以及万得信息旗下的投资主体荷花缘等[5] 运营费用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和研发费用)总额分别为2.71亿元、2.91亿元、2.91亿元和1.5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从52.34%下降至41.40%[6] - 2023年和2024年,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均超过了1亿元[6] 融资用途与战略方向 - 此次上市募资旨在推动产品升级和业务扩张,提升C端会员类产品和B端专业版、数据接口服务等产品的性能[13] - 公司将通过对数据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壁垒,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13]
企查查招股书挂网前被央行处罚 用户活跃度降诉讼缠身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4:41
IPO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10日向上交所主板提交IPO招股说明书并获得受理 [1]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2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 [1]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50,021.40万元 [1][2]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投向四个项目:C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投资45,819.40万元)、B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投资17,109.50万元)、多维大数据库升级项目(投资36,783.40万元)、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投资50,309.10万元) [1][2] 业务模式 - 公司以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法公示的公开信息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商业大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形成面向个人用户的会员产品和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专业版、数据接口服务等 [1]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实际控制人陈德强合计控制公司53.00%的股份,其中直接持股35.49%,通过苏州知彼间接控制11.54%,通过苏州知己间接控制5.96% [3] 财务业绩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1,848.29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0,841.27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37,540.58万元 [3][4]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19,044.1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31,744.81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17,154.06万元 [3][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2022年的16,230.19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9,765.65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16,096.16万元 [3][4] 用户与运营数据 - 公司累计注册用户数从2022年末的8,821.51万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5,078.92万 [5] - 各期付费用户数分别为90.62万(2022年)、102.14万(2023年)、104.80万(2024年)和54.83万(2025年上半年) [5] - 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6,467.64万、7,291.54万、8,420.75万和8,011.25万,2025年上半年出现下滑 [5] - 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从2022年的576.07元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24.01元 [5] - 月活跃用户数占累计用户数比例从2022年的73.32%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3.13% [5] - 2023年和2024年分别有40.61万和52.9万的付费用户停止付费,2024年流失付费用户数超过新增付费用户数 [5] 保荐机构关联关系 - 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 - 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中信投资持有企查查0.62%的股份 [7] - 中信投资于2023年10月认购公司股本,中信证券于2023年12月与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7] 股东股份变动 - 2024年7月,原第二大股东万得信息将其持有的6,091.1999万股股份转让给其全资子公司荷花缘 [8] - 2024年10月及11月,荷花缘及股东杨京分别向君安控股转让170.60万股和42.60万股股份 [8] - 转让完成后,荷花缘持股比例由16.81%降至16.34%,杨京持股比例由12.19%降至12.07% [8][9] 法律与监管风险 - 公司涉及多起司法案件,目前可查的司法案件共94件,其中身份为被告的案件为89件 [10] - 公司涉及名誉权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案由,有151条立案信息 [10] - 2025年9月24日,公司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罚款1万元,时任征信业务主管被罚款300元 [12][13]
企查查IPO获受理,毛利率超90%,涉多起诉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08:58
IPO申请概况 - IPO申请于10月10日获上交所受理,拟于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1]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5亿元,用于C端和B端产品研发升级、多维大数据库升级及人工智能研发项目[1] - 在四大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启信宝母公司已登陆科创板,公司有望成为第二家A股上市企业[1] 公司股权与控制权 - 公司成立于2014年,董事长陈德强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53%的股份[3][4] - 陈德强配偶马群担任公司董事,除该关系外,董事及核心人员之间无其他亲属关系[6] 用户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超8000万[3][11] - 付费用户数从2022年的90.62万增长至2024年的104.80万,2025年上半年为54.83万[11] - 月活跃用户数从2022年的6467.64万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8011.25万[11] 业务与收入构成 - 产品主要包括会员类产品、专业版及数据接口服务,会员类产品收入占比超84%,为业务基本盘[8][9] - C端业务收入占比超七成,2024年C端收入为5.4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6.11%[10] - B端业务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占比从2022年的20.49%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3.89%[12] - B端客户覆盖5大国有银行、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50余家证券公司等大型机构[11]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18亿元增至2024年的7.08亿元,复合增长率16.89%[14] - 净利润从2022年的1.90亿元增至2024年的3.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5.42%[14] - 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从2022年的87.2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74%[14] - 2022年和2023年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1亿元和2亿元[14] 研发投入与运营指标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18.0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05%[15]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4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51%[1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5亿元[15] 合规与诉讼风险 - 公司近期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罚款1万元[18] - 公司因信息错配、个人手机公开为企业电话等问题多次被投诉或诉至法院[18] - 公司涉多起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诉讼,有151条立案信息[18] - 公司坦言面临数据准确性导致的诉讼纠纷风险及个人信息保护风险[22]
企查查IPO获受理,毛利率超90%,涉多起诉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08:52
IPO申请概况 - IPO申请于10月10日获上交所受理 拟于主板挂牌上市 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 [1]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5亿元 用于C端和B端产品研发升级、数据库升级及人工智能研发项目 [1] - 在商业大数据服务商竞争中 启信宝母公司已登陆科创板 公司有望成为第二家A股上市企业 [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董事长陈德强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53%的股份 [3] - 陈德强配偶马群担任公司董事 除该关系外 董事及核心人员间无其他亲属关系 [5] 用户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 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5亿 月活跃用户超8000万 [3][6] - 年付费用户数超100万 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从2024年的597.41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24.01元 [10] 业务构成与收入 - 会员类产品为业务基本盘 2024年收入6.02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84.98% [7][8] - C端业务收入占比超七成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2.8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76.11% [9][10] - B端业务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25年上半年收入8965.81万元 占比23.89% [11] - B端客户覆盖5大国有银行、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50余家证券公司等大型机构 [11]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08亿元 复合增长率16.89% [13] - 净利润从2022年的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7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5.42% [13] - 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且持续提升 从2022年的87.24%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90.74% [13] - 2022年和2023年分别进行现金分红1亿元和2亿元 [13] 研发投入与资产状况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5年上半年为16.05% [13] - 资产总额持续增长 从2022年末的12.29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20.89亿元 [13]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呈现下降趋势 从2022年的47.46%降至2025年6月末的38.74% [13] 合规与运营风险 - 公司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政处罚 罚款1万元 [16] - 因信息错配、个人手机号公开为企业电话等问题 多次被投诉或诉至法院 涉多起名誉权及侵权责任纠纷诉讼 [16] - 在黑猫投诉平台存在关于"页面诱导消费"、"擅自自动续费"等消费者投诉 [16] - 公司坦言面临诉讼纠纷风险与个人信息保护风险 数据处理中难以确保所有数据绝对准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