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

搜索文档
你被免密支付“坑”过吗?
搜狐财经· 2025-09-02 11:18
但是,"无感消费"在方便之余,也伴随一些糟心事。有家长发现孩子没经过同意,就在电商、游戏平台用免密付了钱;还有老人操作不熟练,误点开通免 密,钱扣了都不知道。某投诉平台上,关于免密支付的投诉多达6.5万条。 坐公交扫码进站、便利店随手一刷、视频会员自动续费……您发现没有,现在花钱变得越来越"没感觉"。 翻翻手机,无论支付宝、微信,还是京东、滴滴、抖音、美团、携程,几乎都有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服务。 山西的小王跟本刊记者吐槽,她妈妈喜欢拼单、网购,有段时间总收到莫名快递。小王研究了半天才"破案",是妈妈无意间开通了免密支付,一键下单、无 需支付密码,不知不觉买回来不少没用的东西。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唐敦哲认为,免密支付能够极大程度缩短支付链条、提升支付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在页面设计上做文章,让免密 支付的开通具有诱导性。 免密支付容易让人"脑子一热"乱花钱。95后小楠就有这体会:以前输密码时还会犹豫"这东西真需要吗",开了免密后,一键下单,月底看账单才发现花多 了。"完全没了花钱的实感,刷着刷着脑子一热就下单了。" 清华大学消费金融研究院的调研显示,用"免密支付"的人,单次消费金额平均涨了18% ...
「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36氪· 2025-08-27 21:35
免密支付功能风险 - 免密支付功能无需输入密码或进行其他认证即可完成交易 旨在减少用户操作步骤但隐藏多重风险[5] - 多名用户开通免密支付后遭遇盗刷 支付宝和微信等平台出现多笔无故扣费 累计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5]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免密支付的投诉达6.4万条 用户反映开通后很难取消且平台未充分告知[8] 用户受害群体及场景 - 免密支付围猎对象包括儿童和老人 未成年人在电商、游戏和直播平台未经家长同意使用 老人被平台推荐误触开通导致账户被盗[8] - 盗刷和乱收费问题集中在电商平台、会员开通以及二手交易平台等场景[8] -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亿人 免密支付渗透率稳定 潜在受害者人数难以估量[10] 平台行为及设计问题 - 支付宝、微信、美团、京东、滴滴、抖音、携程等平台均提供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服务 覆盖衣、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消费类别[13] - 平台开通免密支付方式简单 通常为一键开启 支付过程中弹窗询问是否同意开通极速支付 用户输完密码后下意识点击确认易被开通[13] - 解绑免密支付需要多步操作 以微信为例最少需花费五步找到选项 累计需要六个步骤解除[15] - 关闭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逻辑类似但界面和选项名称有细微变化 个别平台取消时需询问关闭理由并遭反复挽留[16] - 苹果强制用户在苹果应用商店使用免密支付方式付款 账户一旦被盗用可绕过支付工具身份验证直接实施盗刷[17] 商业动机及影响 - 免密支付加速消费者误判发生 清华大学消费金融研究院调研显示免密支付用户客单价提高18%但退货率增长40% 反映容易让消费者做出冲动决策[18] - 自动扣款功能帮助商家留住回头客 用户手动操作可能因忘记续费或不再想要而结束订阅 自动扣款让用户默认留下使商家稳定获利[18] - 有头部平台因默认开通免密功能年增收超百亿元[19] 监管与追责挑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21] -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自动续费需显著提示且不得默认勾选需由消费者自主选择[21] - 平台对规定阳奉阴违 盗刷行为发生后用户追责难如登天 平台以得到用户授权作为抗辩理由 用户需经历复杂举证流程且承担高额成本[22] - 盗刷案例中环节风控缺失严重 支付机构误认为苹果系统安全放松自身风控 银行认为支付宝和微信请求已过风控不再额外审核 导致不法分子盗刷无人拦截[23]
「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21:04
对于部分不熟悉免密支付操作和风险的用户而言,使用这项功能可能在不经意间造成严重的钱财损 失,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近日,话题"一定要关闭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关于免密支付功能相关的讨论再 次进入大众视野。 多名网友在网络上发文称,自己的电子设备在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后遭到盗刷,支付宝、微信等平台 无故出现多笔扣费,累计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免密支付是指用户在进行支付时,无需输入密码或进行其他认证,直接完成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 旨在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然而,这一看似便捷的功能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风险。 01 钱消失了 不少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免密支付功能,随后被迫面临开通后乱收费的问题。发生的场景集 中在电商平台、会员开通以及二手交易平台等。 需要指出的是,免密支付"围猎"的对象不乏儿童和老人,有未成年人在电商、游戏和直播平台中在 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免密支付,还有一些老人被平台推荐误触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 被盗。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免密支付的投诉多达6.4万条。多位用户提到,不少平台的免密支付是"霸 王条款",不仅开通后很难取消,还有一些平台被质疑在未充分告知的情况下让客户开通 ...
“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20:54
免密支付风险与行业现状 - 免密支付功能无需输入密码或认证即可完成交易 但存在盗刷风险 用户损失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1] - 免密支付投诉达6.4万条 涉及电商平台、会员开通及二手交易平台等场景[2] - 免密支付渗透率稳定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亿人 潜在风险影响范围广泛[4] 平台操作机制与商业动机 - 支付宝、微信、美团、京东、滴滴、抖音、携程等平台均提供免密支付服务 覆盖衣、食、住、行全方位消费[5] - 开通免密支付仅需一键 但关闭需多步骤操作 微信平台需至少六个步骤才能解绑[5][7] - 免密支付使用户客单价提高18% 但退货率增长40% 反映冲动消费增加[11] - 自动扣款功能帮助商家稳定获利 有头部平台因默认开通免密功能年增收超百亿元[11][12] 监管与追责困境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在自动续费等日期前显著提示消费者[13] - 平台常以用户授权作为抗辩理由 用户追责需承担高额成本及复杂举证流程[14] - 盗刷案例中存在风控真空 支付机构与银行均未对异常交易实施有效拦截[15]
“不起眼,却很烧钱”的5个消费习惯,正在榨干你的钱包!别大意
新浪财经· 2025-05-16 20:21
消费习惯与储蓄关系 - 收入增长与储蓄无显著正相关,从月入3000元到5000元甚至10000元仍难以储蓄[5] - 被动消费行为是储蓄障碍的核心因素,微小习惯叠加导致资金流失[7] 五大高损耗消费行为分析 免密支付 - 移动支付场景下免密功能削弱消费痛感,支付便捷性导致非理性支出增加[9] - 无密码验证环节使资金流出感知度下降30%-50%,长期形成超额消费惯性[11][14] 高频饮品消费 - 单日9.9元咖啡/奶茶消费年化支出超3000元,符合"拿铁效应"经济模型[20][22] - 含糖饮品存在健康成本,替代为自带饮水可降低60%相关支出[24] 直播购物依赖 - 非计划性观看直播使冲动消费概率提升40%,闲置率高达35%-50%[27][30] 外食经济 - 单次300元火锅消费等同家庭一周食材采购成本,自炊可节省55%-70%餐饮支出[34] 小额消费忽视 - 9.9元级消费的月均累积可达500-800元,占普通收入者月结余的80%以上[36][38] - 充电宝/纸巾等替代方案可减少20%-30%零散支出[39] 行为修正建议 - 关闭免密支付以强化消费决策意识[16] - 建立"非必要不购买"清单管理机制[30][39] - 采用年化成本计算法评估小额消费[22][38]
支付要便捷也要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5-04 05:56
免密支付问题 - 小额高频支付场景中免密支付节省时间但老年群体易误操作导致无法取消或退货 [1] -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网络购物需谨慎使用免密支付以避免资金损失 [1] - 免密支付资金损失频发主因包括使用者警惕性低及支付链条责任边界混乱 [1] 平台与消费者责任 - 平台应明确告知免密支付开通条件、风险及取消方式并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 [2] - 消费者开通前需阅读用户协议避免为优惠草率开通并关注扣款通知 [2] - 监管部门需细化法律法规鼓励科技企业填补漏洞并升级监管手段 [2] 行业平衡点 - 移动支付便捷性不应牺牲安全性需找到便捷与安全的平衡点 [1] - 免密支付应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和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正向价值 [1]
误购550只小鸡崽不可退,免密支付的“隐忧”
金融时报· 2025-04-23 11:10
但不可否认的是,"免密支付"带来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 近日,安徽蚌埠一位老人误下单花790元购买550只小鸡崽的事件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老人因不熟悉网购操作,在开启免密支付的情况下完成交易,收到货时才发现误购。而商家以活物不可 以退款为由拒绝退货,无奈之下,这些小鸡崽只能被养在亲戚家的鸡棚里。 "现在免密支付也是有点夸张了""看谁还敢用到免密支付"……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免密支付"遭 遇了质疑,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消费者权益在特殊商品交易中的困境。 其实,在移动支付盛行的当下,免密支付凭借极致的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优化了用户体 验。在小额支付场景中,如乘坐公交地铁、便利店购物、线上小额消费等,免密支付让交易瞬间达成, 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如何让免密支付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同时保障消费者权益? 从外部环境来看,支付平台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设计和推广免密支付功能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安 全需求,尤其是对于老年用户群体,应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老年模式下默认关闭免密支付功 能,设置明确且易于操作的开通和关闭路径,避免用户在不知情或误操作的情况下开通该功能;同时, 加强风险提示,以显著方式 ...
电商支付“免密”,方便了谁?
北京商报· 2025-03-25 19:15
被莫名扣款、退款难追回、使用功能存在信息差……部分被扣款的用户因"免密支付"陷入与平台的拉扯中。专业人士认为,除了用户要求,非必要不开启该 功能,平台方应采取充分的技术手段确保用户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 据了解,当用户选择电商平台的"免密支付"后,下单购买商品或服务便无需再输入密码来确认支付,是一项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 能。该功能开通后,用户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 电商支付"免密",方便了谁? 一项意图方便用户购物、提升消费体验的电商"免密支付"服务,却潜藏了诸多隐患。3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用户网络购物谨慎使用 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 暗藏盗刷风险 然而,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及,上述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首先,用户的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风险会激增,其他人可通过"免 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 不仅如此,尽管"免密支付"有设定单笔金额上限,但不法分子如果在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仍会造成用户较大经济损失。更值得关注的是,"免密支 付"由于能在一定额度内自动扣款 ...
中消协发布重要提示!
券商中国· 2025-03-25 14:16
免密支付功能风险 - 免密支付功能因无需密码确认支付 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成为盗刷漏洞 [2] - 消费者投诉显示 该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案例频发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 [1] 盗刷风险特征 - 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 免密支付功能风险激增 不法分子可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 [7] - 小额免密交易虽设单笔上限(如1000元以下) 但高频次盗刷仍可累积大额损失 [7] - 盗刷交易隐蔽性强 常通过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或夜间时段完成 消费者难以及时察觉 [7] 风险防范措施 - 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 检查并关闭支付宝 微信或银行卡的免密支付权限 [3] - 强化账户安全保护 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开启双重认证 避免使用简单密码 [3] - 关闭非必要支付权限 苹果手机用户可禁用应用购买功能 [4] - 谨慎使用公共Wi-Fi 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 [5] 异常交易处理 - 发现异常交易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 通过银行客服或支付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 [9] - 保留盗刷记录截图和交易时间等信息 向支付平台投诉 [9] - 损失金额较大时需向公安机关报案 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9] 消费者行为建议 - 定期检查授权应用 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支付授权 [3] - 养成定期对账习惯 及时查看账单通知和扣款短信 发现不明消费立即核查 [6] - 定期检查订阅服务 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