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密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适老支付调查(上)|免密支付成扣款刺客:诱导式设计,退订如走迷宫
北京商报· 2025-10-26 13:52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十余名具有网购经验的中老年人进行调研采访,其中大多数用户曾遭遇小额免密支付被动开通或误操作开通的情况,先用后付更是让 不少用户陷入重复购买的困局,有人购买了五桶食用油,还有人购买了两袋大米。新型支付方式下,不少中老年人在"以为免费"的认知中被动消费,在"无 需输密码"的便捷中遭遇未知扣款。 与年轻人的熟练驾驭不同,多数中老年人对支付规则的认知存在天然短板,多数受访用户认为,先用后付、免密支付这类新型支付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无法满足中老年群体对于支付工具"简单、安全"的核心需求。 这类移动支付便利产物,渐成中老年人生活中的"甜蜜负担"。 "先用后付"与"免密支付"以其无需繁琐操作的便捷性,成为年轻群体的支付首选,而如今,这股便捷支付风潮正悄悄跨越年龄壁垒,涌入中老年人这个规模 庞大的用户群体。 从电商平台的日常购物,到社交软件的服务充值,再到生活缴费的快捷结算,各类新型支付功能以"高效便捷"为标签加速覆盖消费场景,也逐步融入中老年 人的数字生活。 "无感"支付,成非理性消费诱因 学会网购的第七年,王阿姨在"先用后付"上栽了跟头。 "都说拼多多上拼单便宜,这两年我偶尔会在拼多多软件上购买一 ...
适老支付调查(下)|亲测:便利外衣下的“默认隐忧”
北京商报· 2025-10-26 13:52
"本想网购一桶花生油,结果收到五条快递信息,五桶油排着队送到家里来……"消费者王阿姨近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了这一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她起初 并不知晓是何原因,直到翻出支付订单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随手勾选的"先用后付",让钱包"悄无声息"地帮她买了单。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当消费者在购物平台薅"0元下单"羊毛时,付款页系统"自动推荐"的支付方式常被忽略;当部分中老年群体对着"先用后付"的账单一 头雾水,在App的"设置""我的""支付管理"中反复寻找关闭入口时,一场关于"便利"与"隐忧"的博弈,正在无数用户的指尖悄然上演。 在功能开通环节,平台的"便捷性"发挥到了极致,这无疑便利了消费者的购买,但如何在层层设置中关闭功能,却也让部分不熟悉操作的消费者犯了难。 究竟,各家平台的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功能是如何设置的?背后有哪些考虑?针对中老年人群又有哪些特殊功能?北京商报记者对多家平台展开了实测和采 访。 亲测:优先勾选,关闭复杂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包括淘宝、拼多多、小红书、携程等在内的多家主流电商购物、生活服务平台免密支付及先用后付功能,进行了全方位实测。 功能开通环节上,通常来看,平台会在用户确认商品、选择支付方 ...
莫让免密支付成为老年人的“甜蜜负担”
北京商报· 2025-10-22 23:38
当爱网购的长辈手机"莫名其妙"被扣钱,或是家中突然收到一堆重复下单的商品,追溯源头,往往是无 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在作祟。 这也是很多老年用户普遍面临的困境。很多老年用户曾被动或误操作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更 让不少老人陷入重复购买的困局。 这份负担的甜蜜底色,源于其追求极致便捷的设计初衷,可当这份便利以"被动接受"的方式降临,却渐 渐异化为沉重的"甜蜜负担"。 许多老人只是在子女远程指导下完成购物步骤,却在不经意间开启了自己从未理解的支付权限;有的则 在平台结算时遭遇页面突然跳转,误将开通免密支付的确认键当作付款键点击,等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数字时代的操作逻辑,正在老年人面前筑起一道道隐形高墙。弹窗提示一闪而过,默认勾选的选项暗藏 玄机,密密麻麻的协议条款更令人望而生畏。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流程,对反应速度减慢、数字素养 参差不齐的老年人而言,无异于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更令人困扰的是"开通容易,关闭却步履维艰"的现实。开通功能只需一键确认,关闭却要像走迷宫般在 微信、支付宝与购物平台间反复跳转,藏在设置深处的关闭入口往往需要五六步才能找到,即便年轻人 也要耗费功夫,更别提不熟悉手机 ...
【西街观察】莫让免密支付成为老年人的“甜蜜负担”
北京商报· 2025-10-22 22:53
许多老人只是在子女远程指导下完成购物步骤,却在不经意间开启了自己从未理解的支付权限;有的则 在平台结算时遭遇页面突然跳转,误将开通免密支付的确认键当作付款键点击,等反应过来已为时已 晚。 数字时代的操作逻辑,正在老年人面前筑起一道道隐形高墙。弹窗提示一闪而过,默认勾选的选项暗藏 玄机,密密麻麻的协议条款更令人望而生畏。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流程,对反应速度减慢、数字素养 参差不齐的老年人而言,无异于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更令人困扰的是"开通容易,关闭却步履维艰"的现实。开通功能只需一键确认,关闭却要像走迷宫般在 微信、支付宝与购物平台间反复跳转,藏在设置深处的关闭入口往往需要五六步才能找到,即便年轻人 也要耗费功夫,更别提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 当爱网购的长辈手机"莫名其妙"被扣钱,或是家中突然收到一堆重复下单的商品,追溯源头,往往是无 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在作祟。 这也是很多老年用户普遍面临的困境。很多老年用户曾被动或误操作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更 让不少老人陷入重复购买的困局。 这份负担的甜蜜底色,源于其追求极致便捷的设计初衷,可当这份便利以"被动接受"的方式降临,却渐 渐异化为沉重 ...
点个外卖天天被催债,叫个车越来越贵……一键踩“坑”,“方便”了谁?
环球网· 2025-10-13 10:35
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相关问题的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不少,其中老年人 占大多数。各平台在优化服务过程中,不断推送新的服务产品,以弹窗等形式放在了页面最显眼的位 置,甚至把其他常用选项特意弱化。用户一旦好奇点击或误触,便一键完成了订购,想退订可就没那么 容易了。 点外卖却天天被催债 蔡女士今年70岁了,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想自己学着点外卖。儿子张先生给母亲的手机下载了外卖 App,往微信里存了零钱,叮嘱母亲,付款的时候点击微信支付这个选项就可以了。老人听得仔细,还 专门拿本记了下来。 前几天,张先生接到母亲的一通电话,问美团月付怎么还款,张先生起初没太在意,说微信就能还。等 接到母亲第二通电话时,老人声音已经哽咽了:"儿子,妈可能让人骗了,我欠外债了!" 见情况不对,张先生赶紧回到母亲家,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9月的一天,蔡女士用App给自己点外 卖,却发现手机界面上微信支付的选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团月付服务的推送。蔡女士说她并不理 解什么叫"月付",只是看到当时原本40多元的餐费在使用这项服务的情况下便宜了至少一半,这样 的"优惠"力度让她心动点击并完成了订单。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 ...
免密支付暗藏隐患,有人薅10元羊毛被盗刷1万
36氪· 2025-09-19 14:46
免密支付与自动扣款功能 - 免密支付功能在淘宝、美团、滴滴等生活服务平台普及 用户因优惠福利或强制捆绑而使用该功能[3] - 部分用户反映支付环节被强制关联免密支付 系统自动跳转至开通页面且无拒绝选项[3] - 自动续费服务存在隐蔽扣款问题 有用户发现某在线小说阅读平台VIP会员持续自动扣费[1] 授权管理问题 - 支付宝"个人信息授权管理"列表中存在超100项授权项目 最早授权可追溯至10年前[7] - 用户面临"授权泛滥"困境 涉及姓名、手机号、证件等敏感信息[1] - 大量僵尸授权持续构成安全威胁 与免密支付关联的授权直接威胁财产安全[7] 法律合规性 -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必须获得用户"明示同意"和"单独同意"[3] - 《电子商务法》禁止将搭售服务作为默认同意选项 默认勾选或隐匿不同意选项不符合法律规定[4] - 平台向第三方提供信息前需明确告知接收方、信息用途 并需用户主动点击同意[7] 安全风险事件 - 免密支付存在盗刷风险 陕西某用户手机丢失后通过免密支付被盗刷1.2万元[5] - 有用户为省10元奶茶优惠 通过第三方链接开通免密支付后两分钟内被盗刷10169元[5] - 无良商家以"走路赚钱"等宣传吸引老年人点击 通过免密支付自动扣取会员费[5] 平台风控措施 - 主流支付平台承诺"被盗全赔" 微信支付提供资金盗刷申诉入口和"百万保障"[6] - 抖音支付联合中国人保财险提供百万账户安全险 最高年赔付额达100万元[6] - 平台需强化异常交易实时提醒与拦截能力 采用分步引导和显著提示等方式优化授权管理[8] 行业分析观点 - 免密支付是全球移动支付进阶的普遍方向 但对平台风控能力和用户安全意识要求更高[4] - 盗刷事件多因设备丢失、账号泄露或过度授权 而非功能本身设计缺陷[6] - 平台应坚持"最小必要、知情同意、可撤回"原则 上线便捷的授权管理功能支持随时解绑[8] 用户防护建议 - 用户应定期检视授权清单 及时清理不再使用的授权服务[9] - 优先在可信应用中开通免密功能 结合生物验证增强账户安全[9] - 对免密支付和第三方链接保持警惕 避免因优惠活动疏忽造成损失[5]
你被免密支付“坑”过吗?
搜狐财经· 2025-09-02 11:18
免密支付行业现状 - 免密支付功能缩短支付链条并提升支付效率 平台在页面设计上增加诱导性开通选项[2] - 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小额免密支付漏洞 部分银行小额交易无短信提醒功能[3] - 平台采用默认勾选免密支付选项 普通支付选项被隐匿设置 取消流程需至少六步操作[5] 消费者行为影响 - 使用免密支付后单次消费金额平均增长18% 退货率上升40% 反映冲动消费决策增加[2] - 95后消费者开通免密支付后失去花钱实感 出现无意识下单行为[2] - 老年人因操作不熟练误开通免密支付 出现收到莫名快递的情况[2] 安全风险事件 - 不法分子利用每日10次免密交易次数限制 通过高频次小额扣款躲避系统监控[3] - 消费者误点广告链接后3分钟内被扣除10笔订单 损失金额近万元[3] - 某投诉平台关于免密支付的投诉量达6.5万条[2] 法律合规问题 - 默认勾选免密支付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电子商务法》[5] - 现有法律法规缺乏专门针对免密支付的监管条款[5] - 支付平台需在显著位置设置关闭入口 并定期推送支付状态提醒[5]
「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36氪· 2025-08-27 21:35
免密支付功能风险 - 免密支付功能无需输入密码或进行其他认证即可完成交易 旨在减少用户操作步骤但隐藏多重风险[5] - 多名用户开通免密支付后遭遇盗刷 支付宝和微信等平台出现多笔无故扣费 累计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5]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免密支付的投诉达6.4万条 用户反映开通后很难取消且平台未充分告知[8] 用户受害群体及场景 - 免密支付围猎对象包括儿童和老人 未成年人在电商、游戏和直播平台未经家长同意使用 老人被平台推荐误触开通导致账户被盗[8] - 盗刷和乱收费问题集中在电商平台、会员开通以及二手交易平台等场景[8] -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亿人 免密支付渗透率稳定 潜在受害者人数难以估量[10] 平台行为及设计问题 - 支付宝、微信、美团、京东、滴滴、抖音、携程等平台均提供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服务 覆盖衣、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消费类别[13] - 平台开通免密支付方式简单 通常为一键开启 支付过程中弹窗询问是否同意开通极速支付 用户输完密码后下意识点击确认易被开通[13] - 解绑免密支付需要多步操作 以微信为例最少需花费五步找到选项 累计需要六个步骤解除[15] - 关闭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逻辑类似但界面和选项名称有细微变化 个别平台取消时需询问关闭理由并遭反复挽留[16] - 苹果强制用户在苹果应用商店使用免密支付方式付款 账户一旦被盗用可绕过支付工具身份验证直接实施盗刷[17] 商业动机及影响 - 免密支付加速消费者误判发生 清华大学消费金融研究院调研显示免密支付用户客单价提高18%但退货率增长40% 反映容易让消费者做出冲动决策[18] - 自动扣款功能帮助商家留住回头客 用户手动操作可能因忘记续费或不再想要而结束订阅 自动扣款让用户默认留下使商家稳定获利[18] - 有头部平台因默认开通免密功能年增收超百亿元[19] 监管与追责挑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21] -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自动续费需显著提示且不得默认勾选需由消费者自主选择[21] - 平台对规定阳奉阴违 盗刷行为发生后用户追责难如登天 平台以得到用户授权作为抗辩理由 用户需经历复杂举证流程且承担高额成本[22] - 盗刷案例中环节风控缺失严重 支付机构误认为苹果系统安全放松自身风控 银行认为支付宝和微信请求已过风控不再额外审核 导致不法分子盗刷无人拦截[23]
「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21:04
免密支付功能风险 - 免密支付功能因盗刷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多名用户遭遇未经授权的扣款 累计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1] - 免密支付旨在减少用户操作步骤 但隐藏多重风险 包括钱财损失和被不法分子利用[1][2] 用户受害情况 - 用户常在不知情情况下开通免密支付 面临乱收费问题 场景集中在电商平台 会员开通及二手交易平台[7] - 免密支付围猎对象包括儿童和老人 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在电商 游戏和直播平台使用 老人被平台推荐误触开通导致账户被盗[7]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免密支付的投诉达6.4万条 用户质疑平台霸王条款 开通后难取消且未充分告知[7] 行业规模与官方警示 -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亿人 免密支付渗透率稳定 潜在受害者人数难以估量[11] - 公安部刑侦局2023年建议关闭微信 支付宝免密支付功能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谨慎使用免密支付避免资金损失[11] 平台推广与操作问题 - 平台大力推荐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功能 覆盖支付宝 微信 美团 京东 滴滴 抖音 携程等全方位消费类别[13] - 开通免密支付通常一键开启 支付过程中弹窗询问 用户易在不经意间被开通 解绑需多步骤 微信需六步操作[13][15] - 关闭免密支付逻辑类似但平台界面和选项名称细微变化 增加解绑难度 个别平台取消时需关闭理由遭反复挽留[15][16] 默认开通与商业动机 - 苹果强制用户在应用商店使用免密支付 账户被盗可绕过身份验证直接盗刷[17] - 免密支付加速消费者误判 客单价提高18%但退货率增长40% 反映冲动决策导致额外购买[18] - 自动扣款帮助商家留住回头客 稳定获利 头部平台因默认开通免密功能年增收超百亿元[18][19] 监管与追责挑战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2024年7月1日施行 要求经营者显著提示消费者注意自动展期和续费[20] -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要求自动续费显著提示 不得默认勾选 需消费者自主选择[20] - 平台阳奉阴违 盗刷发生后追责难 平台以用户授权抗辩 用户需复杂举证和高成本证明平台义务未履行[21] - 盗刷案例暴露风控缺失 支付机构和银行放松审核 导致不法分子行为无人拦截 需多方加强风控守护消费者钱包[22]
“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20:54
免密支付风险与行业现状 - 免密支付功能无需输入密码或认证即可完成交易 但存在盗刷风险 用户损失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1] - 免密支付投诉达6.4万条 涉及电商平台、会员开通及二手交易平台等场景[2] - 免密支付渗透率稳定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亿人 潜在风险影响范围广泛[4] 平台操作机制与商业动机 - 支付宝、微信、美团、京东、滴滴、抖音、携程等平台均提供免密支付服务 覆盖衣、食、住、行全方位消费[5] - 开通免密支付仅需一键 但关闭需多步骤操作 微信平台需至少六个步骤才能解绑[5][7] - 免密支付使用户客单价提高18% 但退货率增长40% 反映冲动消费增加[11] - 自动扣款功能帮助商家稳定获利 有头部平台因默认开通免密功能年增收超百亿元[11][12] 监管与追责困境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在自动续费等日期前显著提示消费者[13] - 平台常以用户授权作为抗辩理由 用户追责需承担高额成本及复杂举证流程[14] - 盗刷案例中存在风控真空 支付机构与银行均未对异常交易实施有效拦截[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