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
icon
搜索文档
晶盛机电五名高管拟集体减持 光伏业务拖累业绩表现
中国经营报· 2025-10-20 17:01
高管减持计划 - 公司五位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在2025年11月8日至2026年2月7日期间减持合计不超过2,776,203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0.21% [2] - 按公告日收盘价37.71元/股计算,五位高管合计套现金额约为1.05亿元 [2] - 减持股份来源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股权激励获得股份及因权益分派转增股本而增加的股份,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5.77亿元,同比下滑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下滑44.93%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7.99亿元,同比下滑42.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9亿元,同比下滑69.52% [4] - 业绩下滑主要受光伏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导致光伏设备和材料收入及盈利同比下滑 [6] 资产减值情况 - 2024年因个别客户财务状况变化,公司对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2.5亿元 [5] - 同期就个别客户发出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41亿元,并因光伏石英坩埚产品价格下跌就石英坩埚原材料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49亿元 [5][6] 光伏行业状况 - 光伏产业供需两侧处于深度调整期,行业短期周期波动下存在订单履行风险 [6] - 多家光伏设备供应商如连城数控、迈为股份、奥特维等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均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6] 半导体业务进展 - 公司半导体业务持续发展,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完成集成电路及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金额超过37亿元(含税) [7] -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公司实现半导体8-12英寸大硅片设备的国产化,并延伸至芯片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 [6] - 在化合物半导体装备领域,公司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装备研发,在晶体生长、加工、外延等环节突破多项核心技术 [6] 碳化硅技术突破 - 公司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于9月26日在子公司浙江晶瑞SuperSiC正式通线 [8] - 该中试线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100%国产化 [8] - 公司拥有碳化硅衬底材料规模化产能,8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和规模处于国内前列,并已突破12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 [7] 客户关系 - 公司全资子公司晶鸿精密的半导体精密零部件客户包括半导体企业新凯来 [8]
晶盛机电(300316) - 300316晶盛机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17:40
公司业务布局 - 坚持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双引擎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装备 + 材料协同发展产业布局,业务涉及半导体装备、衬底材料及耗材零部件领域 [4][5][6][10][11][13][15] - 半导体装备板块布局集成电路装备、化合物半导体装备、新能源光伏装备三大业务 [4][6] - 半导体衬底材料板块布局碳化硅衬底材料、蓝宝石材料、金刚石三大业务 [4][6] - 半导体耗材及零部件板块布局石英坩埚、石英制品、金刚线、半导体精密零部件业务 [4] 碳化硅衬底业务 - 6 - 8 英寸碳化硅衬底材料技术及规模国内前列,量产核心参数指标达行业一流水平,成功研发 12 英寸导电型碳化硅晶体 [1] - 受益于设备自给和工艺融合,在技术工艺调整、产能投放及成本控制方面有竞争优势,能灵活适配行业需求 [1] - 积极布局研发光学级碳化硅材料,掌握 8 英寸稳定工艺,推进 12 英寸产业化 [1][2] 营收与订单情况 - 2024 年年报“设备及其服务”收入 133.63 亿元,“材料”收入 33.46 亿元 [3][11][13]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未完成集成电路及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超 33 亿元(含税) [6][11][13][15] 产品优势 - 12 英寸半导体单晶炉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占率领先;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入选国家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 [5] 光伏行业应对 - 光伏行业短期供需错配、国际贸易壁垒致产品价格下降,公司加强尽调,重点发展大型优质客户,执行严格信用管理制度,降低订单履约风险 [7][12][13] 股份回购情况 - 2022 年至今实施两次股份回购,累计使用自有资金 19,924.65 万元,累计回购股份 3,926,374 股,未来若有计划将按规定披露 [7][16] 金刚石项目情况 - “拟建年产 1000 片金刚石芯片导热用晶圆项目”处于研发试制阶段,公司看好金刚石热沉片应用市场,钻石培育技术有新突破 [8][9] 股价相关 - 二级市场股票交易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将稳健经营、坚持科研创新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