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享存储
icon
搜索文档
长跑继续,AI时代OceanBase不“追风”
财经网· 2025-05-20 21:24
产品发布与战略升级 - OceanBase发布首款面向AI的产品PowerRAG,提供开箱即用的RAG应用开发能力,旨在解决AI应用的准确率问题[1] - 公司宣布升级一体化架构,推出业内首款深度集成对象存储与TP数据库的"共享存储"产品,在TP负载下存储成本最高降低50%,AP负载下可降至1/10[1][8][9] - 公司提出DATA×AI战略,致力于建设AI时代的数据底座,通过一体化引擎处理OLTP、OLAP及AI混合负载[3][4][6] 技术突破与性能表现 - 引入BQ量化算法使向量场景内存需求降低95%,JSON压缩比达MongoDB的3倍[7] - 基于VectorDBBench测试显示OceanBase向量性能已达开源向量数据库领先水平[7] - PowerRAG产品提供Document和Chat两个核心API接口,支持文档知识库、智能对话等多种AI应用场景快速开发[8]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社区用户下载量突破百万量级,集群部署数量超5万,年环比增长超400%[10] - IDC报告显示OceanBase位列中国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领导者"类别,产品能力第一[10] - 拥有超过1200家生态伙伴,其中100家核心经销商贡献60%外部业绩,10家专有云伙伴营收破千万[10] 行业趋势与数据洞察 - IDC预计2028年全球新生成数据量达393.9ZB,企业数据存储规模正从PB级迈向EB级[3] - 云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00多亿增长至2028年500多亿,届时将占关系型数据库七成份额[11] - 公有云市场TOP5行业营收占比近80%,集中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据量大的领域[11] 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 公司从2010年阿里内部技术探索起步,2020年开始独立商业化运营,2023年成立董事会独立运作[2][10] - 未来计划更加开放开源,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MySQL[5] - 公司专注DATA与AI融合,不做"百模大战"参与者,而是聚焦数据处理能力提升[11]
不止上新,OceanBase在AI时代的数据“寻宝”
北京商报· 2025-05-18 22:1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全面进入AI时代,打造"Data×AI"核心能力,从一体化数据库转向一体化数据底座[1] - 蚂蚁集团CTO表示将支持公司在金融、医疗、生活等核心场景的AI突破[1] - 公司始于2010年服务天猫"双11",2020年独立后面对AI规模化阶段的新红利与价格战等挑战[1] 新产品发布 - PowerRAG提供开箱即用的RAG应用开发能力,打通数据层、平台层、接口层与应用层全流程,支持文档知识库、智能对话等场景[3] - 共享存储产品实现对象存储与事务型数据库深度集成,TP负载存储成本最高降低500%[3] - 共享存储解决无共享架构在弹性和成本方面的瓶颈,适用于TP、历史库、时序类业务等场景[4] 市场需求与产品定位 - 企业分为两类需求:通用AI助力企业需结合内部数据做后训练,SaaS企业需将AI能力拆分融入[5] - 公司未来布局从数据产生到训练、应用全链条,当前重点在构建数据底座[6] - IDC预测2028年全球新生成数据量达393 9ZB,企业数据存储规模迈向EB级带来存储与管理挑战[6] 行业挑战与竞争 - 大模型幻觉问题源于数据质量或缺失,Data×AI融合是当前难点[7] - 数据库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国产厂商基于开源技术重叠导致低价争夺市场,云厂商通过订阅模式降低成本[7] - 公司强调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认为性价比意味着更高质量而非单纯低价[7] 技术背景与趋势 - 对象存储因高可靠、低成本特性广泛应用于AP等场景,但TP生产环境依赖本地磁盘导致对象存储难以应用[4] - 海量互联网数据成就大模型,但数据获取成本增加、行业数据稀缺、多模态处理难等挑战仍存[6]
全面拥抱AI后,OceanBase推出开箱即用RAG服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5-17 17:32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升级AI战略,从一体化数据库向一体化数据底座演进,通过一套引擎支持TP/AP/AI混合负载、向量数据库及SQL与AI混合检索 [1][2][4] - CEO通过全员信宣布公司全面进入AI时代,CTO提出构建Data×AI能力,推动战略演进 [1][4] - 蚂蚁集团支持公司在金融、医疗、生活等核心场景实践Data×AI理念,并继续推动开源开放 [4] 新产品发布 - 发布PowerRAG,提供开箱即用的RAG服务,打通数据层、平台层、接口层与应用层全流程,支持文档和对话API接口 [1][5][7] - PowerRAG旨在解决传统RAG开发周期长、维护成本高、调试困难等问题,支持文档知识库、智能对话、图像比对等场景快速开发 [5][7] - 发布业内首个"共享存储"产品,实现对象存储与TP数据库深度集成,TP负载存储成本最高降低50% [9][10] - "共享存储"采用多级缓存架构、自研LSM-Tree引擎等技术,支持毫秒级响应,覆盖TP、时序类、OLAP等业务场景 [10] 技术能力突破 - 向量性能达业内领先水平,基准测试显示优于三款开源向量数据库 [7][8] - 混合检索能力增强,通过自研向量算法库、内核级多模查询实现更快更准的检索 [9] - OB Cloud上线百度云,已支持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AWS、Google Cloud等六大公有云平台,覆盖超100个可用区 [10] 行业应用与客户案例 - 公司数据库连续十余年支撑"双11",服务金融、政务、运营商等2000多家客户 [7] - 客户案例包括联通软研院基于OceanBase开发AI助手,银泰商业打造零售业智能问数平台 [7] - 行业共识认为AI时代数据存在四大挑战:获取成本高、行业数据稀缺、多模态处理难、质量评估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