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证全球合熙混合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基金管理人近期接连自购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8
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购行为 - 大成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基金,承诺持有1年,该基金募集期为7月7日至7月22日,拟任基金经理李博管理两只其他混合型基金 [1] - 大成基金6月7日曾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基金 [1]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基金A类份额 [1] - 交银施罗德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型基金 [2] - 兴证全球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 [2] 自购行为的行业意义 - 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购体现其对投研实力与产品潜力的信心,传递市场前景乐观信号,提振投资者情绪 [2] - 自购行为加强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促使更注重长期投资价值与风险控制,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2] - 权益类基金成为自购重要对象,反映机构对权益资产长期配置价值的判断及对市场估值修复和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 [2] - 监管部门持续鼓励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今年以来对股票型基金的净申购金额达13.17亿元 [2] 自购对品牌与业务的影响 - 自购行为对公募基金管理人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有显著积极影响,增强投资者信任感 [3] - 自购传递基金管理人对投研能力和产品价值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 [3] - 良好品牌形象吸引潜在客户,提升现有客户忠诚度,促进长期持有和追加投资 [3] - 市场低迷时期积极自购的基金管理人后续在新基金发行、规模扩张等业务上更顺利,客户数量稳步增长 [3]
至少1000万!大成基金,又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2:48
大成基金自购行为 - 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自购旗下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2] - 大成基金年内第二次自购,6月初曾宣布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基金 [1][4] - 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博的代表作大成精选增值连续10年跑赢沪深300指数,近三年单位净值增长17.77%,位列同类前5% [4] 公募基金行业自购动态 - 截至7月3日,年内110家基金公司净申购旗下非货币基金产品合计达41.25亿元 [5] - 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成为今年发行亮点,多家公募积极自购:华商基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兴证全球基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博时基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及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天弘基金1000万元自购天弘品质价值混合 [5] - 自购行为释放信号:基金公司通过真金白银投入传递对产品长期价值的信心,同时浮动费率改革进入实操阶段,头部机构加速布局此类产品推动行业转型 [5]
至少1000万!大成基金,又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2:27
大成基金自购动态 - 公司及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自购旗下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基金 承诺持有至少1年 [2][4] - 拟任基金经理李博代表作大成精选增值近三年单位净值增长17.77% 位列同类前5% [4] - 年内第二次自购 6月曾拟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基金 [5] 公募基金行业自购趋势 - 年内110家基金公司净申购非货币基金合计41.25亿元 [7] -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成发行亮点 多家公司自购:华商基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 兴证全球基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承诺持有≥3年) 博时基金各1000万元投资博时卓睿成长(浮动费率)及博时卓越优选混合 天弘基金1000万元自购天弘品质价值混合 [8] 行业信号解读 - 自购行为释放对产品长期价值的信心 浮动费率改革进入实操阶段 [8] - 头部机构加速布局浮动费率产品 推动行业向"重投资者收益"转型 [8]
兴证全球合熙浮动费率新基亮相 陈聪详解“相对收益”新打法
经济观察网· 2025-06-16 15:48
近日,公募基金行业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领下迎来创新突破,首批浮动费率基金 火速获批并启动发行。其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陈聪作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经理中新生代的代表,备受市场关注。 日前,我们与陈聪展开深度交流,作为同时覆盖A股、港股及大宗商品领域,兼具衍生品与量化研究视 野的基金经理,他讲述了如何在新产品中优化策略、配置仓位,以及对市场的展望。 四大核心板块构筑长期能力圈 在业内,陈聪有"优质成长捕手"之称。从复旦数学系到密歇根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再到华尔街衍生品部 门和量化研究岗位,复合经历让陈聪具备深厚的数据处理和系统思维能力。虽然陈聪的职业生涯始于量 化研究,但他同时喜欢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去"翻石头",自下而上地做研究。 陈聪表示,在新产品的管理中,从投资者体验感的角度,首要目标是避免跑输基准3%,其次追求6%以 上的超额收益。在陈聪看来,新机制让考核目标从"横向PK同类"变成"纵向追踪指数",是一次结构性 的制度优化。基准的权重和结构是透明的,基金经理也会更理性。 "浮动费率要求我必须始终关注业绩 相对基准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同类产品的排名。"陈聪坦言,从与同行竞 ...
响应费率改革 公募基金公司密集自购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07:10
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作为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产品之一,自筹备以来便备受市场瞩目。公开信息显 示,该基金由大成基金资深基金经理杜聪掌舵。杜聪拥有11年从业经验,其中4年基金管理经验,专注 成长股投资,擅长在TMT、新能源、机械等创新行业挖掘机会。其代表作大成成长进取基金在杜聪管 理期间,近一年收益达34.53%,同类排名前4%,显著领先于业绩比较基准和沪深300指数。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大成至臻回报混合的投资范围广泛,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主 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存托凭证、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该基金采用浮动费率 制,管理费率与基金业绩挂钩。根据产品资料,该基金管理费与投资者持有期限及业绩表现深度挂钩: 持有不足一年,按1.20%的年费率收取管理费;持有期限达到一年及以上,若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 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为正,按1.50% 年费率确认管理费;若持有期间的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0.6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 近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大成基金")宣布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自购旗下新发浮动费率 ...
提前结募+火速成立 新基金抢抓建仓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6-13 02:27
新基金发行动态 - 多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财通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募集期从原定的9月9日提前至6月24日 中航智选领航混合基金募集期从6月27日缩短至6月11日仅2天 [1] - 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发行规模已超过80亿元 华夏瑞享回报混合基金作为首批发行的该类基金已提前结束募集 [1] - 6月12日有5只权益类基金集中成立 永赢制造升级智选混合基金6月3日至9日募集后6月11日成立 平安港股通医疗创新精选混合基金同样火速成立 [2]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兴华基金6月10日自购旗下兴华景和混合基金A类份额500万元 [2] - 交银施罗德基金6月9日自购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基金2000万元 [2] - 大成基金与宏利基金6月7日分别自购旗下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2000万元和宏利睿智领航混合基金1000万元 [2] - 兴证全球基金6月3日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基金2000万元 [2] 市场展望 - 富国基金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充足 政策发力后市场估值修复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3] - 惠理集团预计中国经济改善趋势不变 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将推动企业盈利回暖 [3]
加强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基金公司密集自购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38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概况 -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近期密集宣布自购旗下产品,今年已有近百家基金公司实施自购 [1][4] - 头部基金公司如华宝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10家公司自购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 [4] - 4月7日市场回调后,安信基金、富国基金等公司自购权益类产品金额近4亿元 [4] 近期具体自购案例 - 天弘基金拟出资1000万元自购天弘品质价值混合基金,基金经理贾腾同步自购 [2] - 嘉实基金出资超5000万元认购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 [2] - 东方红资管宣布将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员工认购同步进行 [2] - 博时基金将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基金A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基金A [2] - 中欧基金出资1000万元认购中欧大盘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3年 [3] - 兴证全球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基金,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3年 [3] 自购产品特点 - 近期自购多选择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尤其是首批浮动费率基金 [3] - 中欧大盘智选混合是首批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中唯一一只发起式基金 [3] - 发起式基金要求发起资金提供方出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并锁定3年以上 [3] 自购行为驱动因素 - 政策引导:《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头部机构一年内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浮动费率产品占比不低于60% [3][6] - 市场因素: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自购被视为市场底部信号 [5] - 行业转型:政策推动行业从"重营销"向"重业绩"转变 [6] 自购行为的意义 - 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5] - 对自身投研能力形成背书,展示穿越周期的信念 [5] - 加强基金公司与投资人利益一致性 [1][5] - 改善产品资金流动性,提升基金运作稳定性 [5] 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明确引导基金公司每年将利润约定比例用于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5] - 鼓励发起式基金发行,要求管理人自购不低于1000万元且锁定3年 [5]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自购权益类基金规模指标的加分幅度提升50% [6]
大成基金2000万元自购新发浮费基金,公募自购潮持续升温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18:01
大成基金自购行动 - 大成基金宣布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自购旗下新发浮动费率基金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2] - 自购行动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公司主动投资能力的信心 [5] - 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由资深基金经理杜聪掌舵 其管理的大成成长进取基金近一年收益达34.53% 同类排名前4% [5] 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设计 - 大成至臻回报混合采用浮动费率制 管理费率与持有期限及业绩表现挂钩 [6] - 持有不足一年按1.20%年费率收取 持有超一年且年化超额收益率超6%按1.50%收取 年化超额收益率≤-3%按0.60%收取 [6] - 产品投资范围覆盖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 港股通标的 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等 [6] 行业自购潮动态 - 交银施罗德基金拟2000万元自购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 兴证全球基金拟2000万元自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 [8] - 中欧基金出资1000万元自购中欧大盘智选混合并承诺持有期不低于三年 [8] - 博时基金2000万元自购计划中1000万元投向博时卓睿成长 东方红资管1000万元自购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首募规模突破20亿元 [8] 行业转型趋势 - 浮动费率机制推动行业向"重回报 重长期"转型 实现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9] - 费率改革重构投资理念与考核体系 基金经理薪酬将更多依赖长期业绩表现 [9] - 外资公募宏利基金参与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 其产品设计强调"降档幅度大于升档"让利投资者 [8]
发行两周 亮点十足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火热销售进行时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04:52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两周内多家银行渠道代销规模突破亿元,部分银行如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代销规模超过10亿元,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代销规模超过5亿元 [1][2] - 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首募规模超过20亿元上限,末日确认比例约为94.03% [1][2] - 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嘉实成长共赢混合、天弘品质价值混合认购规模均超过4亿元,广发价值稳进混合等10余只产品认购规模达到亿元量级 [3]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宏利基金宣布斥资1000万元认购旗下浮动费率基金宏利睿智领航混合 [1][5] - 东方红资产管理、天弘基金、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公司自购金额从100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其中博时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自购金额均为2000万元 [5][6] - 中欧基金明确持有自购份额期限不低于三年,天弘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贾腾同步进行自购 [6] 业绩比较基准差异 - 景顺长城成长同行混合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A5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2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20% [4] - 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兴证全球合熙混合等产品主要对标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工银泓裕回报混合主要对标中证800指数收益率 [4] 市场反应与行业动态 - 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火速提前结募,体现投资者和销售渠道对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高度认可 [2] - 6月新发行的景顺长城成长同行混合、招商价值严选混合、鹏华共赢未来混合等认购规模均超过亿元 [4]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是基金管理人响应政策的一次全新尝试,自购行为传达与基民"利益共生、风险同担"的决心 [6]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聚焦两大主线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10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热度攀升 - 兴证全球基金拟用2000万元固有资金认购旗下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基金[1] - 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发售6个工作日即达20亿元募集上限并提前结束[1] 市场环境与基金经理观点 - A股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且中长期向好趋势明显[1] - 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等宽基指数估值处于合理偏低区间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低于历史80%时间[2] - 资本市场改革启动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有望使股市成为存量财富载体[2] 投资方向聚焦 - 创新药行业全球竞争力被低估 当前股价仅反映基本面价值的50% 产业实际进展达80%[2] - AI应用层蕴含更大机会 算力成本下降与基础模型能力提升将重塑竞争壁垒[2] - 2025年或为AI应用爆发元年 AI与机器人可能成为未来主流劳动力[3] 细分领域布局 - AI领域重点关注算力基建(服务器需求爆发)、数据要素(公共数据确权)、行业应用(医疗影像/工业质检)[3] - 创新药研发在IND—临床1期阶段的效率与成本优势显著[2] - 具有垂直场景卡位优势的企业(如垂直数据公司、IP资源公司)值得提前布局[2] 行业比较优势 - 中国企业出海从成本优势转向管理模式与技术突破的双重竞争力[1] - 高景气行业较10年前更为稀缺 相关投资可能带来更大超额收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