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娩镇痛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9:32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改革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推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过去依据技术细节立项转向以服务产出和价值为导向 [2][3] - 改革旨在通过统一规范价格项目,解决各地项目不统一、价格水平不可比等问题,并更好地兼容临床技术进步和多样化诊疗需求 [3] - 新项目更多从患者获益角度衡量医疗技术价值,体现“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推动技术劳务价值显性化 [3][6] 项目整合与规范进展 -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599个、扩展项156个 [3] - 通过“合并同类项”方式整合项目,例如将271项现行妇科、产科、麻醉项目整合为124个主项目 [5] - 地方层面积极落实,河南省将原有54个康复类项目整合为17项,广东省将原208项体被系统项目整合为53项 [5][6] 对特定医疗领域的支持 - 新指南首次在全国层面统一规范了101个美容整形主项目,覆盖“光子嫩肤”、“超声炮”、“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但管理方式仍为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4] - 在产科领域设立“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项目,强化对生育支持和个性化需求的政策保障 [5] - 麻醉类指南首次确立麻醉恢复室复苏阶段的计价规则,将服务周期延伸至“患者安全转出麻醉恢复室”,并针对高风险麻醉设立加收项 [6] 计价方法与政策导向 - 新指南按服务产出统一计价单位,例如将各地计价单位五花八门的“胎心监测”项目统一为“胎/次”,康复类项目按“半小时”计价并设立加收项 [5] - 广东省对政府指导价项目创新采用五种定价方法,使医疗计价从“模糊”走向“清晰” [6] - 政策重点关注四大关系:旧项目与新项目、规范与进步、增福祉与稳运行、保基础与促发展 [3]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国家医保局下一步将加快编制药学、检验、辅助操作等立项指南,指导各地医保部门在2026年整体完成对接落地工作 [6][7] - 改革通过适当放大价格项目的颗粒度、设置复杂情形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兼容新技术,大力支持医疗领域创新发展 [3][6][7] - 新指南使立项逻辑更贴合技术劳务价值,从顶层设计上引导地方成本测算时更精准地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5][6]
中新健康丨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0:19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改革核心导向 -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逻辑从依据技术细节转向以服务产出和价值为导向 [2][3] - 新项目更多从患者获益角度衡量医疗技术价值 体现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 [3] - 通过合并同类项将服务产出相似 价格水平相近的旧项目统一规范为新项目 解决各地项目不统一 价格水平不可比等问题 [3] 项目整合与设立进展 - 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 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个 加收项599个 扩展项156个 [3] - 在编制过程中重点关注四大关系 旧项目与新项目 规范与进步 增福祉与稳运行 保基础与促发展 [3] - 通过适当放大价格项目颗粒度 设置复杂情形等方式更好地兼容新技术 适应临床多样化诊疗情形收费需求 [3] 美容整形领域规范 - 新指南首次在全国层面统一规范101个美容整形主项目 覆盖光子嫩肤 超声炮 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 [4] - 立项指南旨在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但不改变美容整形市场调节价管理方式 仍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4] 重点科室政策支持 - 妇科 产科 麻醉类指南编制坚持服务产出导向 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突出人力价值 [5] - 统一项目计价单位 如将各地计价单位五花八门的胎心监测项目统一为胎/次 以更精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5] - 将271项现行项目整合为124个主项目 设立分娩镇痛 导乐分娩等项目 强化对生育支持和个性化需求的政策保障 [5] 地方落地实施案例 - 河南省将原有54个康复类项目科学整合为17项 按功能障碍类型立项并按半小时计价 [5] - 广东省将原208项体被系统项目整合为53项 对美容整形项目进行分类管理 创新采用五种定价方法 [6] - 甘肃省麻醉类指南首次确立麻醉恢复室复苏阶段计价规则 将服务周期延伸至患者安全转出麻醉恢复室 并针对高风险麻醉设立加收项 [6] 未来工作计划 - 下一步将加快编制药学 检验 辅助操作等立项指南 指导各地医保部门在2026年整体完成对接落地工作 [6] - 将持续关注新技术 新产品 指导各地按程序做好新增 修订 兼容工作 支持医疗领域创新发展 [6]
北京: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水平
格隆汇· 2025-07-31 11:55
政策核心措施 - 加强生殖健康服务,优化妇幼医疗保健资源配置,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 [1] - 加强生殖保健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孕产妇心理健康服务 [1] - 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改善产妇生育体验 [1] 医保支付政策 - 合理确定产科服务价格水平 [1] - 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1] - 适时调整相关医保支付政策 [1] 健康教育与服务 - 加强青少年青春期与性健康教育,预防非意愿妊娠 [1] - 深入开展早孕关爱服务,做好生育力保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