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友好型社会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9月1日起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16:21
人民财讯8月5日电,8月5日,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官微发布消息,近日印发《关于调整职工生育津贴申领 和发放方式的通知》,从2025年9月1日起,符合生育津贴申领条件的参保职工,由职工或其委托人申 请,医保经办机构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目前,全省灵活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期间 的人员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支付给个人,单位职工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支付给用人单 位。为支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优化生育津贴申领流程,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及时印发《通知》, 调整全省职工生育津贴申领和发放方式,申请方式从由参保单位申请调整为由职工或其委托人申请,支 付方式从由医保经办机构支付给用人单位调整为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 ...
结婚人数,怎么突然反弹了?
虎嗅APP· 2025-08-04 19:04
结婚人数反弹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同比增加10.9万对,扭转2024年610.6万对(1980年以来最低)的颓势,全年有望正增长[4][5][6] - 反弹主因:二季度结婚人数大增26.9万对(抵消一季度-15.9万对降幅),广州等流动人口大市增速达39.9%(跨省市登记为主)[8][9][18] - 政策驱动:全国通办(打破户籍限制)、取消户口本要求(仅需身份证)、5月新政与"520"高峰叠加刺激[12][14][16] - 文化因素:"双春年"民俗偏好(对比2024年"无春年"推迟效应)[11] 离婚人数同步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离婚133.1万对(同比增5.7万对),增速4.5%高于结婚(3.2%)[21] - 政策效应消退:离婚冷静期(2021年实施)初期使离婚数腰斩至284万对,但诉讼离婚占比从24%升至28%[24][25] - 社会结构变化:传统婚姻观念弱化+经济压力加剧矛盾,2024年真实离结比达57.5%(含诉讼离婚)[21][28] 政策组合拳刺激婚育 - 经济支持:国家育儿补贴制度落地(每孩年补3600元至3岁),叠加个税抵扣等[32][36] - 服务优化:28省延长婚假(甘肃/山西30天)、产假普遍158天+,推进12年免费教育[34][36] - 制度松绑:生育登记与婚姻脱钩,新生儿落户无需结婚证[36] - 政策目标:对冲低生育率(2024年出生人口仅902万),但扭转趋势需长期投入[37][38]
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专题深思)
经济网· 2025-08-03 09:11
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 -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 强调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1] - 202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1] - 当前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分化特征 需提升适龄人口生育意愿[1] 生育支持服务体系 - 生育政策转向结构优化性策略 涵盖经济支持 亲职福利 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四大体系[2] - 服务内容全面覆盖育龄妇女(生育补贴 休假 生殖健康) 儿童(托育 医疗) 青少年(生殖教育) 孕妇配偶(陪产假 育儿假)[2] - 服务过程贯穿全生命周期 构建妊 生 养 育一体化体系[2] 系统性保障措施 - 人口系统包含数量 质量 结构要素 需统筹社会经济关联因素[3] - 强化生育保险功能 提高生育医疗和儿童医疗服务水平[4] -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和义务教育均衡 完善全学段资助体系[4] 家庭支持政策 - 住房保障措施包括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 增加保障房供给 发展租赁市场[4] - 完善妇女就业政策 强化女职工劳动保护 营造家庭友好工作环境[4] 文化培育方向 - 新型婚育文化包含文明简约婚俗 适龄婚育观念 代际平等家庭风尚[5] - 将人口国情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 通过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婚育观[6] - 构建多元化传播场景 强化政策宣传和科学知识普及[6]
用真金白银传递生育友好信号 | 经观社论
经济观察网· 2025-08-02 08:49
从2021年四川攀枝花市率先出台生育补贴政策算起,迄今至少有23个城市陆续"发钱"鼓励生娃。但这一次,是国家第一次在制度层面明确育儿补贴的发放。 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将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乎有所滋长,在公共场所因孩子而起的矛盾时有发生——去年8月,吉祥航空航班上,1岁幼童哭闹被陌生旅客带进机舱厕所 "立规矩";今年6月,一位找不 到母婴室的父亲在展览馆给10月龄孩子喂奶,被工作人员以禁止饮食为由制止并驱赶。对婴童不宽容的氛围与低生育意愿之间彼此关联,互为因果。重塑社 会观念需要时间,也需要政策持续且长期地渗透和发力。 我们乐见这样真金白银补贴于人的政策。每月300元当然不能覆盖育儿的全部成本,但考虑到这项支出的长期性及其覆盖广度,财政整体支出不小,传递出 国家与民众共担生育成本的强烈信号。今年中央财政对此项转移支付的初步安排预算是900亿元左右。中国地域之间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不尽相同,在农 村,以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605元看,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能解决诸多实际问题;即便在城市家庭,有人已经算过账,这笔钱差不多够 解决半年的奶粉了。 ...
全国28省份明确延长婚假 专家:婚假有助提高结婚率,此外还应继续降低婚育成本
新浪财经· 2025-08-02 06:48
延长婚假政策进展 - 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政策 其中山西和甘肃婚假最长达到30天 河南和黑龙江通过婚检可额外增加7天和10天 最长分别达28天和25天 新疆为23天 其他省份多在10-18天区间 [3] - 广东、广西和湖南暂未出台延长政策 湖南省人社厅7月回复称正推动相关立法程序 [3] - 四川拟将婚假从5天延长至20天 参加婚检再增加5天 湖北将婚假延长至15天 山东和浙江已于2023年至2024年陆续出台政策 [3] 婚假延长的影响分析 -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 同比减少157.4万对 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加10.9万对 [5] - 专家指出3天法定婚假对跨省婚姻不足 建议至少7天 延长婚假可促进旅游消费 改善福利并提升生育意愿 [6]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认为延长婚假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能缓解人口流动带来的婚假紧张问题 [6] 提升婚育意愿的配套措施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2025年实施 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至3周岁 [7] - 学者建议同步推出孕妇弹性工作制、普惠托育服务 并解决就业住房等深层问题 高校可增设婚恋课程 [11]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强调提升幸福感是关键 降低育儿成本与托育服务能间接促进生育意愿 [11]
新闻1+1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如何打出政策“组合拳”?
央视网· 2025-08-01 06:01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和免费学前教育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措施 [1] - 2016年至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从1883万降至902万,降幅达52% [1] - 政策框架包含经济支持、公共服务、家庭-职业平衡及孕产妇保健四个维度 [9] 政策执行机制 - 地方政府需评估财政可持续性并确保国家政策全覆盖,地方标准高于国家的经评估后可保留 [3] - 需制定规范性文件实现制度长期稳定运行,同步建立动态评估反馈机制优化流程 [5] - 政策宣传需细化到申领操作层面,确保基层执行精准度 [5] 教育支持措施 - 免费幼儿园教育将显著降低家庭养育成本,国家投入规模与育儿补贴相当 [7] - 免费政策采取从地方到中央的渐进推行模式,需总结试点经验后全面实施 [7] 区域差异化需求 - 东部地区需加强婚育延迟群体的孕产妇服务,提升医疗保健投入 [9] - 需建立支持女性平衡家庭与职业发展的制度配套 [9]
北京“生育15条”,直击“想生不敢生”痛点
新京报· 2025-07-31 17:48
生育补贴、生育休假、住房支持……各项利好应有尽有。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 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的通知,推出了一揽子支 持生育的政策,为"想生不敢生"的家庭切实消除后顾之忧。 从内容看,此番北京公布的15项工作措施,不仅一次性发放多个"红包",各项政策之间也体现出相应的 整体性、系统性。从加强生育服务支持、强化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到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营造 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四大维度协同发力,形成覆盖生育、养育、教育全链条的支持网络。这种系统化的 思维,跳出了"政策单兵作战"的局限思维,将形成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陆续完善,尤其是"三孩政策"的出台,满足了多数家庭的生育意愿和要 求。然而,同时也应看到,现实中,由于经济压力、托育难题、住房紧张、教育焦虑等诸多因素的困 扰,仍有不少家庭面临"想生不敢生"的情况,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也是当前生育率偏低的关键 症结。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出台了不少生育支持政策,既有真金白银的育儿补贴,也有一步到位的生育休假。 而在国家层面,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 ...
北京: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位
快讯· 2025-07-31 11:01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 工作措施》。其中提出,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 培训。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女职工特别是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支持用人单 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位。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寒暑假及课后儿童托 管活动,积极推进母婴设施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
北京: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
第一财经· 2025-07-31 10:48
生育补贴制度 - 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5] - 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5] 住房支持政策 - 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优先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并在户型选择上给予照顾 [9] - 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父母同时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优先就近配租配售 [9] - 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力度加大,可能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9] - 多子女家庭租赁房屋并备案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 [9] 妇幼医疗保健资源配置 - 优化妇幼医疗保健资源,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医疗服务水平 [5] - 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5] - 加强生殖保健技术研发应用,改善产妇生育体验 [5] 儿童医疗服务水平 - 推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 [6] - 各区至少有1家紧密型儿科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至少规范化设置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6] - 动态支持生殖健康、儿童健康等重点专科发展,绩效工资分配向儿科倾斜 [6] 托育服务供给 - 构建以幼儿园托班为主渠道,社区办托和托育机构为重要依托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7] - 增加公建托位供给,提高公建托位占比,推动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7] -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普惠、多元、优质托育服务 [7] 教育服务优化 - 根据适龄人口规模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9] - 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 [9] - 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群体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享有与购房群体同等权利 [9] 职工权益保障 - 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9] - 支持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位,鼓励开展寒暑假及课后儿童托管活动 [9] 交通出行保障 - 在以家庭为单位配置小客车指标时,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倾斜支持 [9] 新型婚育文化培育 - 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 [10] - 加强婚恋指导服务,打造青年交友服务品牌 [10] - 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 [10]
育儿补贴来了!真金白银为养娃减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0:57
育儿补贴政策 - 全国性《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将于明年实施 覆盖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家庭 [1] - 补贴对象为2022年1月1日后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 涵盖一孩、二孩、三孩家庭 [1] - 2025年后出生的孩子可享受36个月连续补贴 之前出生的按剩余月数折算 [1][2] 补贴发放标准 - 年度补贴金额为3600元 一次性发放 [2] - 2025年出生孩子3年累计可获10800元 2023年12月出生孩子可获7200元 [2] - 补贴需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或省级政务平台申请 需提交出生证明等材料 [2] 配套支持措施 - 补贴金额设计参考国际标准(占人均GDP2.4%-7.2%) 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 [4] - 对低收入家庭免征个税 不计入低保收入认定 [4] - 2025年目标实现每千人4.5个托位 同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试点 [4] 政策意义 - 政策是国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 被专家称为"育儿第一桶金" [5] - 政策组合拳从短期补贴到长期托育、教育支持 系统性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