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丰量化优选
搜索文档
华夏银行入主节奏加速!北信瑞丰基金正式更名“华银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19:48
公司名称与股权背景变更 - 公司于11月17日正式更名为华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官方平台名称及logo已同步更新,新logo与华夏银行一致 [1] - 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信托,持股60%,与华夏银行同属北京国资背景,两者无直接股权控制关系但高管交流密切 [1][4] - 公司名称变更已完成工商登记,法律主体和既有合同效力不受影响,公司章程已相应修改 [4] 高管团队频繁变动与华夏银行影响 - 公司高管变动频繁,2023年8月董事长李永东和总经理赵远峰离任,由夏彬接任董事长,夏彬曾任职于北京信托和华夏理财 [4] - 2024年8月总经理变更为宣学柱,其前任为华夏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11月18日公司再次任命督察长和首席信息官等高管 [5] - 接近公司的人士表示,华夏银行有意通过谋求股权获得公募牌照,公司内部OA系统已更换为与华夏银行相似的版本 [1] 管理规模与业绩表现 - 公司管理规模在三季度末陡增至207.90亿元,较二季度末的27.06亿元大幅增长,行业排名提升至117位 [7] - 规模增长主要源于旗下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基金,其规模从0.14亿元骤增至171.15亿元,因两家机构新进持有共114.47亿份 [7] - 公司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居前,北信瑞丰优势行业、研究精选、量化优选三只基金年内回报率分别为67.82%、50.41%和44.25% [8] 公司历史与产品线现状 - 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由北京信托与莱州瑞海投资共同发起,2023年以来因降薪、裁员等纠纷导致员工流失,员工数从81人降至51人 [4][6] - 公司产品线覆盖货币市场基金、短期纯债、二级债基等多种类型,但多数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且自2021年10月后未发行新产品 [8]
北信瑞丰正式更名华银基金!三季度规模环比飙升668%,背靠银行系“二次创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5:3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11月19日,原北信瑞丰基金正式发布法定名称变更公告,显示该公司自11 月17日起更名为华银基金,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续将对旗下公募基金产品名称进行相应变更。 根据公告,从11月17日起,北信瑞丰基金正式更名为"华银基金"。公司名称变更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 续,章程相关条款也已相应更改。 公告还显示,原以"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名义签署的合同及法律文件的条款、效力及履行均不受 影响,该公司后续也将对旗下公募基金产品名称进行相应变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11月18日,北信瑞丰基金密集发布了三则高管变更公告。其中,曾 在北京银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赵伟婧新任该公司督察长,赵本人从业经历涵盖基金托管、基金管理、法 律合规、内控稽核等。原首席信息官魏红生因工作原因离任,由同样也有北京银行工作经历、曾担任中 加基金信息技术部副总监的王博接任。此外,副总经理王乃力也因工作原因离任,而他在2023年还一度 代任北信瑞丰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北信瑞丰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由北京国际信托和莱州瑞海投资共同发起设立, 二者的持股占比分别为60%和40%。 成立多年来,北信 ...
北信瑞丰基金三季报透视:新管理层掌舵下规模攀升 华夏银行基因激活动能
中证网· 2025-10-17 20:49
公司规模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00亿元,是二季度末规模的近8倍 [1] - 固收类产品近三年收益率12.85%,在全市场114家机构中排名第6,近五年收益率达25.42%,排名第6 [4] - 权益产品北信瑞丰优势行业近一年收益率99.56%,全市场排名前2%,北信瑞丰量化优选近一年收益率64.42%,全市场排名前8% [1] 公司治理与战略调整 - 公司上半年完成管理层更迭,华夏银行党委对公司党支部实行提级管理,在人才和资源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 - 公司启动产品管线梳理,计划在固收领域强化布局,并探索与银行渠道协同的特色产品 [2] - 公司已完成薪酬与考核体系修订,拉长投研人员考核周期,弱化短期业绩排名压力,强化长期业绩 [3] 投研体系与激励机制 - 公司针对核心投研人员推出“业绩跟投+长期分红”计划,并将部分绩效转化为长期激励份额 [5] - 公司着力推动“平台化替代个人化”的转型,通过体系化设计破解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 [5] - 权益基金经理程敏管理的北信瑞丰优势行业获得了国泰海通三年期五星评级 [5]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规模不足500亿元的中小公募数量占全行业七成以上,但管理资产规模合计占比不足15% [6] - 中小公募普遍面临渠道资源集中、品牌影响力有限、人才储备不足等核心制约因素 [6] - 公司采取“固收筑底、权益突围”的路径,被视为中小公募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的明智选择 [4] 发展前景与行业趋势 - 银行体系的资源协同可能为公司带来渠道增量,尤其在中低风险产品的发行与销售端形成优势 [6] - 新管理层的战略定力与股东资源的深度协同,正成为中小机构突围的关键变量 [7] - 公募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长期主义的较量,治理结构完善和投研能力沉淀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持续投入 [6]
北信瑞丰基金更换总经理 一年多时间员工减少超4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22:01
公司高管变动 - 北信瑞丰基金于8月8日任命宣学柱为新任总经理 原总经理刘晓玲离任 [1] - 刘晓玲于2023年12月就任总经理 任职不足两年即离任 [2][3] - 公司早在2024年10月已移除刘晓玲在董事会名单中 但未对外公告 [2][3][4] 组织架构调整 - 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于2024年10月全面更换 由三人调整为五人组合 [3] - 2024年10月四名基金经理林翟 靳晓龙 陈皓 蒙麒羽先后离任 [3] - 新任总经理宣学柱具有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金融市场条线任职背景 [3] 人员规模变化 - 公司员工数量从2024年7月的88人减少至当前的52人 降幅达40% [2][5] - 2024年公司多次因员工薪酬和考核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5] 管理规模状况 - 公募管理规模从2023年底的32亿元降至2025年6月底的27亿元 [5] - 北信瑞丰稳定收益基金规模超22亿元 占总规模八成以上 [5] - 多只产品规模显著偏小 北信瑞丰丰利不足400万元 其余多只产品仅1000余万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