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

搜索文档
燕京啤酒(000729):U8势能延续,扣非业绩超预期
东吴证券· 2025-08-11 11: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报扣非业绩超预期,25H1营收85.58亿元(同比+6.37%),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45.45%),扣非净利润10.36亿元(同比+39.91%)[7] - U8大单品持续高增,25Q1增速超30%,25H1吨价同比+4.75%至3357.50元/吨,销量同比+2.03%至235.17万吨[7] - 区域战略深化:巩固河北/北京/内蒙古优势市场,同时拓展东三省/山东等弱势市场,实施"百县工程"、"百城工程"[7]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5Q2净利率同比+5.37pct至22.03%,毛销差同比+3.36pct至41.68%,管理费用率同比-1.92pct至9.21%[7] 财务预测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6.03/19.26/22.74亿元(原15.05/18.45/22.04亿元),对应PE 23/19/16X [1][7] - 2025E营收154.36亿元(同比+5.24%),毛利率43.32%,归母净利率10.38% [1][8] 资产负债表 - 2025E总资产244.15亿元,货币资金84.26亿元,资产负债率30.05% [8] - 2025E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55.21亿元,每股净资产5.51元 [8] 现金流 - 2025E经营活动现金流17.10亿元,资本开支-1.22亿元 [8] 战略与行业定位 - 管理层推动"二次创业、复兴燕京"战略,实施"九大变革"重构竞争力,2022年以来业绩持续高增 [7] - 中国啤酒行业具备攻守兼备特性:进攻端来自产品升级韧性,防御端来自资本开支稳健/现金流优异,未来股息率提升可期 [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3.12元,总市值369.79亿元,市净率2.35倍 [5] - 一年股价区间8.82-14.46元,流通市值329.26亿元 [5] 相关研究 - 2025-07-08报告强调U8势能延续带动业绩高增 [7] - 2025-04-22报告指出大单品及高端化逻辑强化 [7]
杨明超战略调整显效剑指“2万店” 锅圈锚定下沉市场业绩重拾双增
长江商报· 2025-08-11 08:4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1.2%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13.22% [1] - 2024年上半年业绩下滑后重拾增势,门店数量从9660家增至10400家 [6][7][8]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杨明超出身河南农村,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宾馆工作后辞职创业 [2] - 早期创业经历包括养羊、卖啤酒、打造郑州首家规范夜市美食广场 [2] - 2012年推出"小板凳"吧式火锅,高峰时期全国门店超1000家,后因竞争和商标问题失去优势 [2] 商业模式与发展策略 - 2015年成立供应链公司,2017年开设首家火锅食材店,定位"一站式"购物平台 [3] - 2020年签约岳云鹏代言,2021年成为CCTV-5美食合作伙伴,品牌知名度提升 [3] - 2020-2023年门店数量从4300家猛增至10307家,加盟门店占比99.9% [4] - 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行业里程碑 [5] 战略调整与增长驱动 - 2024年实施"蹲苗计划",优化会员体系、淘汰弱势门店、强化供应链和数字化 [6] - 重启拓店并拓展下沉市场,乡镇门店净增270家,无人化改造门店超2000家 [8] - 打造烧烤产品矩阵,缩小淡旺季业绩差距,5-8月首次实现连续盈利 [8] - 会员人数达5030万名(同比+62.8%),预付卡金额5.9亿元(同比+27%) [8] 未来规划与国际化 - 提出"二次创业"目标:未来五年再开1万家店,覆盖中国4万多个乡镇 [1][8] - 成立两支海外团队:东南亚考察餐饮零售模式,欧洲探索Picard模型 [9] - 考虑投资并购东南亚出海的中国餐饮品牌 [9]
董事长专访|科润智控王荣:“二次创业”闯全球 凭真功夫立潮头
搜狐财经· 2025-08-06 07:52
公司战略转型 - 科润智控董事长王荣将当前战略定位为"二次创业",重点开拓海外市场[1][3] - 公司通过收购湖南长沙同行企业提升华中市场占有率,收购金额未披露[5] - 计划在海外建立加工厂,利用电力行业海外布局窗口期[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王荣从技术员起步,2004年创立科润智控,专注变压器及智能配电设备[4] - 2015年挂牌新三板,2022年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变压器第一股"[4] - 从家族式管理转向规范化治理,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科学激励机制[4]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外贸业务营收8773.39万元,占总营收6.51%[6] - 2025年中标非洲电气化计划项目,金额732.12万美元[6] - 与海兴电力签署战略协议,授予特定海外区域独家代理权[6]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同步开拓非洲、欧洲、北美市场[6][7] 国内市场布局 - 2024年底至2025年初以4512.59万元收购湖南创业德力电气68%股权[7] - 采取"内外兼修"策略,国内通过产能升级与效率提升巩固优势[7] - 将持续通过并购重组完善产业布局[7] 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常年保持销售额3%左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 - 产品线从低压配电设备向高端变压器升级,每年推出2-3个新产品[8] - 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8] - 高薪引进研究生、博士团队,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8] - 计划在上海、深圳及海外建立技术中心[9]
科润智控王荣:“二次创业”闯全球 凭真功夫立潮头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02:17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王荣从技术员起步,2004年在浙江衢州创立科润智控,专注于变压器及智能配电设备研发与制造 [1] - 公司从家族式管理转向规范化治理,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与科学激励机制 [1] - 2015年挂牌新三板,2022年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变压器第一股" [2] 资本运作与市场扩张 - 2025年初收购湖南长沙同行企业,提升华中市场占有率 [2] - 2024年底至2025年初以4512.59万元收购湖南创业德力电气68%股权,开拓中部地区业务 [4] - 计划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持续通过并购重组完善产业布局 [5] 海外战略布局 - 将"二次创业"锚定海外市场,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国家、非洲及欧美市场 [3] - 2024年外贸业务营收8773.39万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6.51% [3] - 2025年中标非洲电气化计划项目(732.12万美元),并与海兴电力签署海外区域独家代理协议 [3] - 计划在海外建立加工厂以把握电力行业海外布局窗口期 [3]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研发投入常年保持销售额3%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 产品线从低压配电设备向高端变压器升级,每年推出2-3个新产品 [6] - 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资质,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 [6] - 高薪引进研究生/博士团队,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外聘博士担任研发顾问 [6] - 计划在上海、深圳及海外设立技术中心 [7]
北陆药业(300016) - 2025年7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8 15:30
主营业务 - 坚持“中药 + 化药”双轮驱动战略,聚焦药品研产销 [1] - 对比剂基本盘稳健,2024 年完成碘海醇等集采执标、接续,钆类布局丰富,钆特酸葡胺 2025 年 4 月执标,钆贝和钆喷 6 月中标二十六省联盟集采 [1][2] - 降糖产品格列美脲片和瑞格列奈片纳入集采,2024 年销售收入 12,598.34 万元,同比增长 33.24% [3] 中药板块布局 - 2024 年并购承德天原药业,拥有 59 个中药批文 [4] - 九味镇心颗粒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纯中药制剂,金莲花颗粒是全国独家品种,建立营销体系,挖掘增长潜力 [4][5] 海外营收 - 出口对比剂制剂及原料药,覆盖南美、非洲、亚洲等市场,2024 年海外营收 13,216.14 万元,同比增长 15.02% [6] - 碘海醇获欧盟国家注册认证,九味镇心颗粒在香港和泰国注册推进 [6] 研发进展 - 整合资源调整架构,近一年获批多个产品注册证书,完成部分一致性评价 [7] - 多款产品报审评中心评审,乌帕替尼缓释片前景好,2024 年全球销售额近 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0.44%,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超 5 亿元,同比增长 260.04% [8] 天原药业整合 - 收购后从多方面深度合作赋能,纳入集团管理体系,进行多方位整合 [9] 参股公司经营 南京世和基因 - 发布“MERCURY 无创血检”多癌早筛技术,推出“世和鹰眼”产品,获欧盟 CE 认证和美国 FDA 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10] - 可覆盖中国 85%新发癌症类型,额外检出 53%漏诊患者,91%阳性患者处于早期 [11] 深圳医未医疗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覆盖脑部疾病全流程,有多元化商业路径 [12] - 2025 年 6 月产品在佛山为老人筛查,落地香港为听障长者服务 [12]
FILA“盯”上了年轻人
36氪· 2025-07-10 16:37
公司表现 - 2025年618期间FILA天猫官方旗舰店GMV保持高双位数同比增长,位居运动户外类目品牌旗舰店首位,约占运动类目生意体量的14%[2] - 618期间网球系列销售同比激增66%,占运动线流水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运动线TOP30单品中网球鞋占4款,服装类TOP30中网球系列从去年1款跃升至9款[10] - 2024年营收达266.26亿元,同比增长6.1%,成为安踏集团占比38.7%的业务[8] 战略转型 - 实施"二次创业"战略,聚焦"菁英运动+时尚"双轮驱动,押注网球、高尔夫等兼具专业壁垒与社交属性的运动[8] - 构建子品牌矩阵,包括FILAKids、FILAFUSION、FILAAthletics,实现全年龄段覆盖[7] - 选择杨幂作为代言人,其"飒姐"形象与品牌突破创新的形象高度契合[8] 产品策略 - 通过直营模式和沉浸式旗舰店场景提升客单价,从行业均值600-1000元提升至800-1200元[5] - 采用价格错位竞争策略,主力价格带800-1200元高于行业均值,通过高毛利联名款支撑溢价[15] - 约60%产品设计强调"一衣多穿",如柔云T恤、百褶裙裤等满足多场景需求[15] 市场定位 - 锁定18-30岁Z世代为核心消费群体,视其为增长关键[11] - 产品融入复古风、网球菁英风等元素打造时尚身份标签[13] - 门店集中于一二线商圈,线上内容偏向都市菁英语境[25] 行业趋势 - 运动消费市场从价格比拼转向情绪体验,情绪成为新消费货币[1] - "轻运动"与"潮流运动"细分赛道增速远超传统专业运动品类[11] - 2025年Q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5%的大环境下,高端品牌展现抗周期韧性[10] 潜在挑战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从双位数降至个位数,市场份额遭lululemon、始祖鸟等挤压[8] - FILAFUSION子品牌2024年净关店10%,毛利率降至67.8%,同比跌1.2个百分点[8] - 产品时尚属性占比过高,专业运动性能被稀释,部分鞋款存在功能性不足问题[20] - 情绪叙事面临同质化风险,缺乏差异化表达和情感递进层次[23]
两轮猪周期“淬炼”三代养猪人:亏损的压力对谁都一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21:55
行业周期波动 - 养猪行业经历从"超级猪周期"顶峰(2019年4月-2020年10月)每头猪盈利3000元,到2021年6月进入下行周期后单月最大亏损达559元/头的极端波动[4][5] - 本轮周期累计亏损时长21个月(截至2023年11月),远超2013-2015年周期的15个月,创统计以来最长亏损记录[5] - 新希望2021年亏损96亿元,2022年亏损15亿元,2024年才走出低谷[4] 企业代际传承 - 牧原股份组建年轻化管理团队,40岁以下高管占比超40%,包括1994年出生的CFO高曈和1995年出生的屠宰业务负责人秦牧原[9] - 温氏股份37岁的温蛟龙进入实际控制人行列,强调传承前辈精神并推动品牌升级,与《舌尖上的中国》合作强化食品品牌[16] - 唐人神总裁陶业推动智能化设备应用,使公司生产成本持续下降[15] 经营策略转型 - 牧原股份屠宰业务从2020年2.3万吨产量提升至2023年139万吨(增长60倍),2023年12月实现盈利[13] - 新希望刘畅推动"二次创业",砍掉70%无效PPT,亲自参与智能化项目试点[8][14] - 京基智农跨界布局文创IP领域,董事长陈家荣认为中国文创IP市场已进入成熟期[18][21] 数字化与技术应用 - 牧原股份通过ERP系统全流程再造实现屠宰业务降本增效,相关团队获年度重奖[13] - 湖北年轻养殖户通过线上学习新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模式,形成自养+经销结合的新业态[14] - 唐人神建立数字化知识管理体系,陶业称要萃取35年经验形成专业化系统[15] 行业认知进化 - 经历周期波动后,企业更注重植根中国文化的管理哲学而非西方模式[22] - 头部企业重新审视农业本质,新希望刘畅表示不再羡慕互联网行业,更坚定农牧业永续价值[22] - 温氏股份温蛟龙提出企业是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平台的理念[16]
洋河站在十字路口:宿城区区长顾宇接任党委书记,2024年营收28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2 17:05
人事变动 - 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职,公司将尽快完成新任董事长选举工作 [2] - 宿迁市宿城区区长顾宇出任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党委书记 [2][9] - 顾宇与张联东相似,同样出身宿迁政府体系,长期主抓地方经济工作,并深度参与洋河新区的建设与运营 [10][11] 张联东任期表现 - 张联东执掌洋河四年,公司对其任期表现给出"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的评价 [3] - 张联东上任首年推出洋河上市以来首次核心骨干持股计划,10亿元激励覆盖5085名员工,2021年销售人员人均薪酬同比大幅增长58% [3][4] - 2021年洋河重回增长轨道,实现营收253.5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75.08亿元,同比提升0.34% [4] 公司战略与业绩 - 张联东推进"洋河+双沟"双名酒发展战略,2021年起双沟正式独立运营,组建独立的市场部、销售部和综合部 [5] - 渠道端沿用"一商为主、多商配称"模式,构建新型厂商关系,通过数字化保障渠道利润及价盘稳定 [6] - 2021年至2023年,洋河整体营收由253.5亿元增长至331.26亿元,归母净利润由75.08亿元提升至100.16亿元 [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88.76亿元,归母净利润66.73亿元 [7] 行业专家观点 - 专家认为洋河的调整虽短期内影响了业绩,但有助于优化渠道库存,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7] - 洋河改革为后续管理层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框架与市场化工具,张联东为洋河奠定了长期竞争基础 [7] 顾宇的规划与主张 - 顾宇在洋河新区工作期间明确提出继续做优"酒"文章,服务保障好洋河股份,助力10万吨陶坛库、智慧酿造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12] - 主张差异化发展路径,引导中小酒企走"专精特新"之路,培养一批"第二梯队"企业,形成"多香型、多品类、多风格"发展格局 [12] - 专家建议重振"双沟"品牌谋求渠道破局,激活营销体系"主动营销"的会战与战役战斗力,稳住江苏省内市场 [12]
千亿洋河股份换帅,47岁新掌门面临重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5:14
管理层变动 - 宿迁政府体系出身的顾宇接任洋河股份党委书记,张联东不再担任该职务 [1] - 张联东辞去洋河股份董事长及董事会相关职务,不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3] - 洋河管理层变动传闻此前已在市场流传,6月25日宿迁市政府已免去杨卫国多个董事长职务 [5] - 顾宇与张联东工作经历相似,均曾在宿城区、宿迁市、洋河新区工作,顾宇更年轻10岁 [5][16] 张联东任期业绩 - 张联东2021年2月正式执掌洋河股份,提出"二次创业"口号,推动公司年营收从2020年200亿元提升至2023年突破300亿元 [7][9] - 推动"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战略,明确洋河、双沟、贵酒为三大增长极,双沟酒业营收从十亿元出头提升至三十多亿元,占比达两位数 [10][11] - 推进高端化战略,2022年推出定价4699元的梦之蓝·手工班(大师班),2024年升级为系列产品主打年份酒概念 [12] - 探索年轻化、国际化方向,参与国际高端会议,海外市场营销,2023年推出新一代微分子产品,酝酿果酒产品 [13] 新掌门顾宇背景 - 顾宇1978年5月出生,江苏泗阳人,党校研究生学历,长期在宿迁政府体系工作 [15] - 历任泗阳县委秘书、张家圩镇党委书记、沭阳县政府副县长、宿迁市洋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等职务 [15] - 更年轻的掌门人代表宿迁政府对洋河发展的重大期许 [16] 公司现状与挑战 - 2024年洋河经营指标回落,白酒行业前三格局变化,需谋求增量保持头部地位 [17] - 需继续推进双名酒战略和高端化运营,优化营销体系和激励机制,稳住江苏市场并拓展核心根据地市场 [17] - 近期股价逆势回涨,7月1日收盘64.64元/股,7月2日涨至65.07元/股,市值980亿元 [3]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提出三年分红规划,承诺2024-2026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净利润70%且不低于70亿元 [18] - 2025年初实施35亿元中期分红,为上市以来首次 [18] - 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必要时使用回购、增持等工具提振市场信心 [18]
千亿白酒龙头突发换帅 !顾宇如何带领洋河突围行业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2:33
管理层变动 - 顾宇接任洋河股份党委书记,张联东不再担任该职务 [2] - 张联东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相关委员会职务 [4] - 顾宇与张联东均来自宿迁政府体系,顾宇更年轻10岁 [5][13] 张联东任期业绩 - 推动公司年营收从2020年200亿元提升至2023年突破300亿元 [9] - 实施"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战略,洋河、双沟、贵酒为三大增长极 [9] - 推出公司上市以来首个股权激励计划,参与人数超4700人 [9] - 双沟酒业营收从十亿元出头提升至三十多亿元,占比达两位数 [10] 战略方向 - 高端化:推出定价4699元的梦之蓝·手工班(大师班),并升级为系列产品 [11] - 年轻化:2023年推出新一代微分子产品,酝酿果酒产品 [12] - 国际化:参与国际高端会议,在欧美市场开展营销活动 [12] 新掌门挑战 -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公司经营指标回落,行业前三格局变化 [13] - 需保持行业头部地位和江苏省内领先身位 [13] - 建议重新开展"后备箱"工程,优化营销体系和激励机制 [14]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提出三年分红规划,承诺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净利润70%且不低于70亿元 [15] - 2025年初实施35亿元中期分红,为上市以来首次 [15] - 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可能使用回购、增持等方式提振信心 [15] 市场表现 - 7月1日收盘价64.64元/股,市值约973亿元 [5] - 近期股价逆势回涨,股息率处于高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