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升腾910B算力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关于广东AI与机器人产业,这场高规格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10:20
产业规模与技术实力 - 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达457.4亿元,增长19.6% [3] - 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3] - 珠三角地区集聚华为、腾讯等巨头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全国第一 [4] - 机器人领域以"七剑客"领军企业为代表,在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领先国内 [4] 技术创新与成果 - 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 [4] - 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协同实训,汇川技术伺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技术成果推动国产替代,强化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4] 关键短板与挑战 - 关键技术基础支撑薄弱,开源生态建设自主性不足,珠三角算力紧缺而粤东西北利用率低 [6] - 高质量数据短缺,公共数据开放程度有限,传统行业面临数据获取难、流通难困境 [6] - 中小企业AI落地率低,因成本高、数据治理弱,许多企业因"无明确价值回报"暂缓投入 [6] - 制造业面临"数据不出厂""决策边端化"等挑战,产品换型快导致小模型难以适应 [6] 应用与规模化瓶颈 - 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高,企业采购意愿强但无法大规模部署,缺乏规模效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7] - 零部件缺乏通用标准,相近场景机器人无法互通,推高生产成本 [7] - 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粤东西北受人才、资金制约,难以承接珠三角辐射 [7] - 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等支柱产业结合不紧,应用示范工程不足 [7] 政策与生态建议 - 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芯片研发、编制产业规划、支持企业创新,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 [9] - 有序开放公共数据,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强化智算供给,建好广东算力资源平台 [9] - 发布场景清单和操作指引,强化供需对接,打造示范应用场景,聚焦高价值领域建立分级清单 [9] - 制定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体系 [10] -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配套专项法规,鼓励地市特色立法 [10] - 争取国家级实验室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大数据处理平台 [10]
走访多地,这场调研看到了广东AI与机器人产业的哪些趋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6:40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调研核心观点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突出,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25%,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达457.4亿元增长19.6%,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占全国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3] - 产业链竞争力凸显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链条格局,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机器人领域涌现"七剑客"等领军企业 [3] - 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多项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协同实训,汇川技术伺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应用赋能成效明显智能制造场景广泛落地,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平均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 [4][5] - 区域优势潜力巨大粤港澳协同效应显著,香港在基础算法研发澳门在特色学科方面各展所长,广东提供应用场景和量产能力,与港澳院校协作已在脑机接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成果 [5] 产业发展优势 - 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44% [3] - 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链条格局,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 [3] - 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3] - 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 [4] - 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 [4] - 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 [4] -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平均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 [5] 产业发展瓶颈 - 关键技术基础支撑不足开源生态建设自主性不够,珠三角地区算力紧缺而粤东西北利用率低 [6] - 高质量数据短缺问题突出公共数据开放程度有限 [6] - 场景应用赋能有待深化模型覆盖有限且价值挖掘浅层化,人工智能政务场景碎片化同质化严重 [6] - 机器人高端应用不足千行百业赋能渗透率低 [6] - 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面临多重障碍缺乏规模化多场景训练场 [6] - 产业协同发展深度不足区域不平衡问题凸显,粤东西北地区受人才资金影响难以承接产业辐射 [7] - 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领军人才及跨学科高端人才占比不高 [7] - 耐心资本供给不足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 [7] 政策建议 - 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坚,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 [8] - 推动自主化开发生态建设加快构建AI智能体开源社区 [8] - 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8] - 发布场景开放清单和应用落地操作指引强化应用场景供需精准对接 [8] - 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出台培育链主企业工作方案 [8] - 制定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 [10] - 推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标准体系尽快制定人工智能统计分类地方标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