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着
icon
搜索文档
节日消费暗流涌动!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不买东西”的疯狂时代?
搜狐财经· 2025-10-04 12:44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模式正经历从“占有型消费”到“体验型消费”的史诗级转变 [1] - 上海静安商圈人均停留时间从1.8小时增至3.5小时,但客单价同比下降18% [1] - 北京三里屯网红买手店单日客流突破万人次,但有73%的顾客空手而出 [1] - 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沉浸式体验”关键词搜索量暴涨240% [3] 消费群体特征 - 中国消费升级呈现“压缩式演进”特征,北上广深同时存在第二到第五消费时代的各种形态 [1] - 年轻消费群体行为分化,例如为省5块钱运费纠结却愿花888元体验非遗匠人课程 [3] - 58.9%的年轻人会独自观看演唱会,但其中72%的人会在社交媒体同步直播,形成“线上孤独+线下群聚”的混合模式 [7] - 超4成00后使用陪伴型APP的同时,会在线下参加陌生人剧本杀 [7] 商业业态变革 - 传统购物中心进行变革,广州正佳广场将海洋馆与商业体融合后节假日客流激增40%,但服饰零售占比从52%降至29% [5] - 北京SKP将四层改造为持续开放的艺术展览空间 [5] - 杭州天目里项目超过60%的收入来自场地租赁和内容策划,而非传统零售 [5] - 成都Regular源野将35%的面积留给非营利性公共艺术装置,反而使商户坪效提升2.3倍 [5] 特定市场动态 - 中国银发经济面临现实困境,约1.8亿老年人从未使用过电子支付,80%的老人无法负担普通养老机构费用 [7] - 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中国市场出现“数字逝者”服务等本土化创新 [8] - Statista预测2026年全球古着市场规模将达2180亿美元,闲鱼平台循环订单量同比增长50% [9] - 职业古着买手将商品经过处理后溢价8-12倍销售,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服饰不足流通量的5% [9] 模式创新与挑战 - 日本“代际融合”模式在中国出现变异,苏州某康养中心允许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换取低价住宿后老人抑郁量表评分下降37%,但该模式仅适用于失能程度较低的活力老人 [7] - 杭州试水的“银发童伴计划”中,有43%的老人因学习智能手机挫折感强烈而放弃 [7]
这五大消费趋势,有望贯穿国庆长假
吴晓波频道· 2025-10-01 08:30
消费时代的宏观转向 - 消费被提升至与生产同等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地位,成为关键的经济观察窗口 [2] - 中国正逐步进入第五消费时代,其核心是从物质所有转向内心充实、人际连结与社会可持续性 [3] - 中国在共享经济、本土文化认同、去品牌化等第四消费时代特征上表现比日本更鲜明,预计其第五消费时代将超越日本 [4][5] 年轻消费群体的新特征 - 年轻消费者假期偏好转向小众体验,如民族妆造、非遗手艺、工业遗址探秘等,9月前半月“早市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70% [6] - 年轻人线上消费热情不减,双11大促与国庆假期重叠,社交平台关于比价、购物指南的讨论声量高涨 [7] - 数字原生代并非排斥线下,反而更渴望社区独立小店和特色商业街带来的面对面交流与地域温度 [8] -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显著年轻化,30岁及以下占比近50%,约九成消费者首次购买奢侈品在30岁前 [11] - 年轻人消费行为呈现“反差感”,虽是付费自习室、手作社常客,却可能装备功能齐全的“治愈系”厨房 [12] 商业空间的变革趋势 - 商业空间从“大盒子”转向“生活场”,融入艺术展、脱口秀、城市露营等业态,成为度过时间的场所 [13][17] - 国庆档期间全国超60个集中式商业项目开业,涵盖高端文化艺术、TOD、公园式、微度假等多元形态 [12] - 空间设计更注重人情味与社区功能,如引入长椅、可坐台阶,甚至丧葬买手店、诊所等社会服务功能 [13][14] - “小私密、大共享”逻辑重构居住体验,共享住宅、全女性青年公寓等模式兴起 [16] 循环经济与慢生意的崛起 - 古着行业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全球服装转售市场体量达2180亿美元,增速比传统服装零售快11倍 [22] - 中国古着市场主流化,闲鱼平台循环订单量同比增长近50%,转转平台女装鞋包订单增长超400% [24] - 古着鉴定行业应运而生,国内已有数百家鉴定机构,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浏览量超十亿 [23][25] - “中古风”席卷生活方式,中古款奢侈品包包价格看涨,家居装修风格亦受影响 [26] 银发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老年群体差异性强,超3亿人中约7000万无智能手机,约1.8亿未使用电子支付 [28] - 大多数老年人消费水平有限,超80%无法负担普通养老机构费用,超80%不服用保健品 [28] - “代际融合”模式成为突破口,如养老院设儿童食堂,青年志愿者服务换取低价公寓,有效提升养老机构入住意愿 [33][35] - 银发经济的关键在于构建情感联结,而非单纯聚焦“老年”标签 [36] 孤独经济的商业化发展 - 孤独经济表现为为“情感缺口”付费,日本感到孤独的上层女性中18.2%单次消费超5万日元(约人民币2300元),比例是“不孤独”群体的3倍 [39] - 在中国,喜剧类综艺播映指数和好评度居首,58.9%年轻人接受独自观看演唱会 [41][42] - 陪伴服务需求增长,全球陪伴类机器人市场规模2023年达750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年增长率超25%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