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台风
icon
搜索文档
做好应对气候风险“必答题” 业内专家热议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气候风险管理
金融时报· 2025-11-12 10:02
文章核心观点 -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严峻挑战,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是保险再保险行业的必答题,需融入金融治理全局 [1][2] - 中国再保通过科技赋能与体系创新,正从传统风险承担者向事前预警、事中减损、事后速赔的赋能者转型 [4] - 公司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纲要(2025—2035)》,提出两步走发展目标及十大行动举措,旨在成为气候风险管理领域的领军企业 [7][8] 气候风险对保险业的影响与挑战 - 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总体损失约3200亿美元,保险损失约1400亿美元,远高于过去30年平均水平 [2] - 天气灾害相关的损失占比极高,占总体损失的93%和保险损失的97% [2] - 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是保障行业稳健经营、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 [2] 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的战略建议 - 坚持系统观念,将气候风险管理融入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等金融治理整体框架 [3] - 坚持国际视野,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动气候信息披露、压力测试等领域的标准对接 [3] - 坚持底线思维,加强气候风险识别、评估与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压力测试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 中国再保的实践探索与体系构建 - 初步搭建应对气候变化和巨灾风险的完整体系,包括成立行业唯一巨灾模型公司,研发地震、台风、洪水模型及风险地图 [4] - 率先在百慕大和香港发行巨灾债券,成立气候风险研究中心并发布国内首个气候变化风险洞察平台 [4] - 在央行指导下研究推进台风、洪水等气候物理风险的压力测试模型研发 [4] 科技驱动下的再保险功能重塑 -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强大算力及数据共享等科技手段重新认知和定义气候风险 [4] - 战略转型路径围绕三方面:通过精准数据量化风险为定价提供依据、构建组合管理免疫系统、协同赋能各类机构提升韧性 [4] - 再保险功能包括发挥乘数效应增强承保能力、助力未雨绸缪强化风险预警、推动绿色转型改善生态环境、联结资本市场提升体系韧性 [5][6] 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 发布十年行动纲要,提出两步走目标:到2030年成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领域的领军型保险企业 [7] - 到2035年建设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一流金融企业,成为保险业核心引领者和国家气候风险综合治理的中坚力量 [7] - 纲要提出十大行动举措,涵盖完善国家巨灾保险顶层设计、提升行业保障水平、服务金融领域风险管理、深化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 [8]
应急科普点亮安全之光——国网山东应急中心应急科普工作综述
中国能源网· 2025-09-23 15:48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将应急科普视为立足长远、系统推进的民生工程,紧扣“应急为民、科普惠民”理念 [1] -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科普政策,推动应急科普工作向智能化、常态化、社会化转变 [2] - 公司创新建立“战训结合、平战一体”工作机制,成功将抢险现场转化为普及科学救援的宝贵契机 [8] 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 公司在2024年建成投运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华北区域主基地),并于2025年进行智能化升级 [2] - 基地拥有1500平方米展厅和36000平方米室外训练场,构建集展览、实训、研发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2] - 基地展厅设置七大功能区、18个实操体验科目,年累计举办科普活动20余场,接待超1500人次,成为辐射华北地区的电力应急科普核心枢纽 [2] - 公司线上建成应急科普云平台,提供课程、虚拟展厅、答疑等一站式服务 [3] 业务模式与协同创新 -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室内室外联动”的立体科普体系,并探索“政企校媒”多方协同机制 [3] - 公司推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挂牌“山东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教研实训中心”,实现师资、课程、技术资源共建共享 [3] - 公司创新将普法与科普相结合,编制《电力应急普法读本》,开发系列普法微课程 [5] - 公司在山东省应急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中以710分高分连续第四次夺冠 [5] 技术应用与体验创新 - 公司引入VR、AR等技术,开发高空救援、有限空间作业等多主题沉浸式培训项目 [6] - 公司引入5D技术,新增台风、雷电灾害模拟系统,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极端天气冲击 [6] - 公司基地设置7个室外训练场、39个训练科目,并将应急科普嵌入常规培训,推行“一堂应急课”机制 [6] - 在抢险现场,公司应用系留无人机、自装卸照明灯塔、应急通信车、卫星电话、发电机组等多种现代化装备协同作战 [8] 实战成果与社会影响 - 公司通过系统梳理重大抢险案例,研发了涵盖实战视频、装备操作与情景模拟的20余个标准化教学模块 [10] - 国网山东应急救援队于7月18日正式获批成为省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多种专业装备并多次参与重大救援任务 [10] - 在山东省地震“双盲”演练中,应急发电、照明、卫星通信等现代化装备生动展现了电力应急技术发展成果 [10] - 在莱芜“7·22”暴雨抢险中,公司的应急响应既是实战检验,也成为一堂极具说服力的公共科普课 [8]
上市十年,中国再保险价值提升之路重启
格隆汇APP· 2025-07-21 15:59
公司发展历程 - 中国再保登陆港股市场十周年,从2015年上市初期的踌躇满志到2024年1月低点至今价值回归超过275% [1] - 作为港股市场唯一上市的再保险集团,稀缺性长期被忽视,市场认知偏差逐步修正 [3] 行业成长与盈利拐点 - 中国保险市场原保费收入从2015年2.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9%,超越全球增速4.7个百分点 [5] - 中国市场分出保费从2015年1501.6亿元增长至2022年278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2%,分出率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5] - 中国再保总保费收入从2015年804.34亿元增长至2024年1784.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3% [6] - ROE从2022年2.09%增至2024年10.74%,承保利润同比增长超170%,总投资收益率提升2.06个百分点至4.83% [8][10] 创新与国际化布局 - 自主研发中国地震、台风、洪涝巨灾模型,成为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经权威认证的巨灾模型 [15] - 开发"零免赔"百万医疗、互联网门诊保险、失能险等创新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16] - 2018年全资收购英国桥社保险集团,桥社总保费收入从2019年96.14亿元增长至2024年22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3% [17] - 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占比近20%,海外资产规模达25% [20] 市场地位与战略目标 - 亚洲第一、全球排名第八的再保险集团 [12] - 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 [21] - 长期占据40%以上的国内再保险市场份额 [10] 估值分析 - 市净率从不足0.2倍回升至0.48倍,仍明显低于港股直保公司和国际再保险同行 [22][24][26] - 业绩稳健增长叠加再保险市场潜力,未来价值重估确定性提高 [30]
晨枫:歼-8II亮相巴黎30多年后,中国航空人可以霸气地说“不服来战”
观察者网· 2025-06-21 09:08
中国航空工业参展巴黎航展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研制的战斗机、无人机、民用飞机等将赴法国参加第55届巴黎航展 参展型号包括歼-20、歼-35A、歼-10CE战斗机、运-20运输机、直-20通直及直-10ME武直等 [1] - 在印巴5·7空战后 首战立功的歼-10CE到巴黎参加航展 与被击落的"阵风"同台争锋 比更先进的歼-20、歼-35A还要引人注意 [1] - 挂载霹雳-15E的歼-10CE模型正好针尖对麦芒地直指全副武装的"阵风"大幅图板 [1] 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战斗机第一次参加巴黎航展是1989年 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歼-8II参展 [3] - 歼-10的研制在"歼-8II闯巴黎"时已经展开 但01号原型机要到1994年完成 1998年3月才首飞成功 进入21世纪初才开始装备部队 [10] - 歼-10是作为高空高速超视距拦截和中低空中低速格斗性能兼优的先进战斗机来设计的 [12] - 歼-10的研发主体启动晚于"阵风" 但最后开始批量装备的时间相同 都是2004年 且装备速度很快 [12] 歼-10系列战斗机技术演进 - 最初的歼-10A依然强调高空高速 采用常规的矩形进气口 [14] - 歼-10B采用无源电扫雷达后 雷达的多目标空战能力、空地和贴地飞行能力、波束敏捷性大大提高 [16] - 歼-10B采用DSI进气口 大大降低结构重量 改善隐身 成为半隐身战斗机 [16] - 歼-10C与歼-10B相似 也采用DSI进气口 但发动机更换为推力更大、数字控制水平更高的国产涡扇10发动机 雷达更换为有源电扫雷达 还具备携带和发射霹雳-15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 [19] 霹雳-15导弹技术优势 - 霹雳-15是已知唯一将有源电扫和双脉冲结合起来而且量产、批量装备的先进中距弹 [22] - 双脉冲发动机可以两次点火 有两段动力飞行 大大提高了中距弹的总体能量水平 [21] - 霹雳-15的另一个秘杀技是双脉冲发动机 [21] 中国航空科技现状与未来 - 不算中国空军自己不用的"枭龙" 歼-10C已经在中国战斗机中"垫底"了 同行的歼-20和歼-35A在各方面都更加先进 [24] - 仍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中的南北六代则直接超纲 遥遥领先于欧美所有已知的战斗机 甚至领先于欧美已知在研发中的战斗机 [24] - 参加巴黎航展通常意味着有意外销 如今参展的歼-10CE和霹雳-15E都是出口型 直-10ME也是出口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