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白茶
搜索文档
让文明乡风浸润万千心田|南岭东风
南方农村报· 2025-10-21 16:15
文明乡风建设政策与活动 - 国家将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旨在持续推动文明新风进入千家万户[15][16]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强调文明乡风建设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全社会文明程度及乡村全面振兴的成色和质量[21][22] - 广东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建立"11234"体系并开展思想铸魂、新人培育等十大行动[48][49][50] 乡村体育与文化活动的兴起 - 全国"村BA"等群众性体育赛事风靡,福建晋江队首次夺冠并获得冠军牛"新村民证"[7][8][9] - 茂名高州云潭镇因培养运动员李贺而盛行体育之风,学校每年向体校输送人才并举办少儿运动会丰富精神生活[25][26][27][28][29] - 全国政协委员鲍明晓指出乡村体育兴起契合乡村振兴、体育强国建设等时代背景[33][34]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湖北咸丰白茶队通过"村BA"推介当地有20余年种植历史的茶产业,唤醒乡土记忆[67][68][69] - 广东保护农耕文明遗产如广州海珠湿地"高畦深沟"系统,并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助力乡村振兴[77][78][79][82][83] - 地方文化技艺如汕头大寮嵌瓷从祠堂用途转向艺术品,提升商业价值[92][93][94] 农民主导的乡村活化案例 - 江门塘口旧墟由海外归国年轻人改造历史建筑,从9户空心村变为2000多名中青年活跃的文旅热点[106][107][108][109][110][111][112] - 清远乡村新闻官用短视频讲述文明新风,江门打造六类"艺术党课"品牌,揭阳村民通过宣讲传递文明力量[52][53][54][55][60] - 广东开展乡村歌手大赛等群众活动,2025年大赛十强选手包括乡村教师、新农人等,展现"人与村"共生生态[122][123][125][126][127][128]
追星逐雾 气象游成新风尚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气象与文旅融合 - 气象与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拓宽旅游场景边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目的地吸引力[1] - 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气象资源,具有极高观赏和利用价值,可直接转化为旅游生产力[2]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已分三批发布"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名单,涵盖云雾、彩虹、冰雪、星空等自然奇观,延伸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新IP[3] 气象赋能特色旅游IP - 重庆利用"烟雨巴渝指数"预报未来3日雨雾情况,助力游客规划路线体验烟雨风情[3] - 福建平潭推出"蓝眼泪"气象条件预报,提供未来5天发生概率预测[3] - 吉林长白山开展天池开冰、可见度监测,破解"十次九不见"难题,预报云海出现概率[3] - 气象部门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打造"一地一特色"绿色发展模式,激活区域经济[3] 气候资源与农产品价值提升 - 咸丰白茶在19℃至23℃冷凉气候下形成独特品质,气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赋予其"特优"气候品质标签,提升市场竞争力[4] - 咸丰白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通过茶旅融合打造非遗展演、森林茶海等场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5] - 气象部门量化分析农产品生育期数据、关键气象因子,为创建区域品牌提供科学依据[5] 气象康养新业态发展 - 气象康养以气象资源、自然生态为依托,融合医疗、文旅等产业,配套康养设施提升健康管理水平[6] - 全国69%的县至少具备1种气象康养资源,气象部门确立11种特色气候康养资源分型,编制《气候康养资源评价技术规范》[6] - 浙江磐安建立气象医养中心实时监测负氧离子,贵州安顺发展避暑康养产业,河南嵩县打造"气象+全季康养"融合场景[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