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会陈皮
icon
搜索文档
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 “粤字号”品牌擦亮大湾区名片
人民网· 2025-11-06 11:29
地理标志产业政策与规模 - 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达229个,位居全国前列 [1] - 《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于2023年1月1日实施,为产业提供法治保障 [1] - 凤凰单枞茶、英德红茶、新会陈皮等10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清单》 [1] 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成效 - 增城丝苗米品牌价值突破51.5亿元 [1][4] - 产业带动3.4万户农户就业,年产量达4.4万吨,核心区产值近19亿元 [3] - 通过订单收购、优质优价机制累计带动农户超6000户,实现每户年均增收超2000元 [3] 品质控制与品牌建设 - 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需经过超20项检测 [4] - 重点规范引导20家左右授权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推动统一生产环境和外包装 [4] - 增城丝苗米和增城荔枝品牌价值分别为51.5亿元和24.8亿元,包揽十大‘广货手信’前两名 [4][5] 市场推广与产业融合 - 创新农旅融合模式,常态化举办丰收节、荔枝节等活动,推广场景进入广州塔、正佳广场等 [5] - 线上开发地标小程序,集中推广20家授权企业产品,其中七成以上拥有自有电商平台 [5] - 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服务基地围绕研究、大数据、交易运营等七大功能构建服务体系 [6]
服务区变身文旅新“聚”场!广东三宝香飘从化吕田
南方农村报· 2025-11-02 10:01
活动概况 - 2025年“绿水青山中意从化”迎全运交农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活动于11月1日在大广高速吕田服务区举办 [2][3][4] - 活动由广州交投集团、从化区吕田镇政府联合主办,高速运管、交投实业、大广公司承办 [2][3] 服务区功能转型 - 服务区功能升级,从单纯歇脚地转变为集徒步、非遗、美食、特产于一体的文旅新聚场 [1][2] - 活动包含秋日林间徒步、非遗展演、地方特产展销等环节,提供沉浸式体验 [14][19] 特色产品与品牌展示 - 广东三宝作为南方农村报开发的首个农业品牌产品亮相,产品由新会陈皮、化橘红、春砂仁等三类道地南药组合而成 [22][23] - 品牌坚持“真产地、真年份、真品质”的核心理念,是南方农村报深耕“三农”领域60余载的实践成果 [24][25] - 活动现场提供新会陈皮、化橘红试饮,让旅客体验产品风味 [4][9][29] 地方文旅资源推广 - 通过展板介绍吕田冰河古道、香蜜山生态国庄、荷花基地、小杉村、吕田老街、桂峰村、三村村、莲麻小镇等特色旅游景点 [15][16][37] - 市集汇聚吕田五道菜等从化特色美食、地方果品与农特产品,形成“一摊一风味,一铺一特色”的热闹场面 [19][20] 互动体验与安全教育 - 亲子互动区是活动人气高地,设有“小小路政员”职业体验打卡点 [30][31] - 通过安全小程序推广、安全问答套圈、安全知识飞行棋等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安全常识 [31][32] 未来发展规划 - 从化区吕田镇与广州交投集团计划持续深化交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特色主题活动 [33][34] - 旨在为乡村振兴注入交通动能,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具温度与质感的服务体验 [34][35]
进入二红柑采摘季,新会多重举措筑牢农产品安全防线
南方农村报· 2025-11-01 09:31
方文化的重要支 柱。 在这个即将开启 丰收的季节 里,"安全" 二字 成为产业发展的 重中之重。对于 进入二红柑采摘 季,新会多重举 措筑牢农产品安 全防线_南方+_ 南方plus 金秋时节,中国 陈皮之都江门新 会即将迈入二红 柑采摘季。新会 柑是新会陈皮唯 一原料,截至目 前,新会全区新 会柑种植面积达 14.3万亩,全产 业链总产值高达 261亿元,新会 柑、新会陈皮产 业也成为赋能乡 村振兴、承载地 新会即将进入二红柑采摘季 据新会区农业农 村局相关负责人 介绍,一方面, 该局组建专业团 队分组深入各镇 (街)开展宣传 与现场指引,面 对面向农户、涉 农企业、商户普 及安全用药知 识,纠正不规范 操作习惯,引导 所有经营主体依 法依规使用农业 投入品,让规范 用药成为每一个 从业者的自觉行 动。 另一方面,为切 实消除公众对农 产品质量的顾 虑,该局还专门 组织检测力量, 深入三江、会 城、双水等新会 柑主产区,随机 抽取15 个新会 柑鲜果样品进行 农残检测,涵盖 多种常见农药残 留项目,检测结 果全部合格,用 精准数据印证了 新会柑的品质安 全。 此外,企业严抓 质量也成为新会 陈皮新会陈皮产 新 ...
让文明乡风浸润万千心田|南岭东风
南方农村报· 2025-10-21 16:15
文明乡风建设政策与活动 - 国家将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旨在持续推动文明新风进入千家万户[15][16]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强调文明乡风建设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全社会文明程度及乡村全面振兴的成色和质量[21][22] - 广东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建立"11234"体系并开展思想铸魂、新人培育等十大行动[48][49][50] 乡村体育与文化活动的兴起 - 全国"村BA"等群众性体育赛事风靡,福建晋江队首次夺冠并获得冠军牛"新村民证"[7][8][9] - 茂名高州云潭镇因培养运动员李贺而盛行体育之风,学校每年向体校输送人才并举办少儿运动会丰富精神生活[25][26][27][28][29] - 全国政协委员鲍明晓指出乡村体育兴起契合乡村振兴、体育强国建设等时代背景[33][34]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湖北咸丰白茶队通过"村BA"推介当地有20余年种植历史的茶产业,唤醒乡土记忆[67][68][69] - 广东保护农耕文明遗产如广州海珠湿地"高畦深沟"系统,并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助力乡村振兴[77][78][79][82][83] - 地方文化技艺如汕头大寮嵌瓷从祠堂用途转向艺术品,提升商业价值[92][93][94] 农民主导的乡村活化案例 - 江门塘口旧墟由海外归国年轻人改造历史建筑,从9户空心村变为2000多名中青年活跃的文旅热点[106][107][108][109][110][111][112] - 清远乡村新闻官用短视频讲述文明新风,江门打造六类"艺术党课"品牌,揭阳村民通过宣讲传递文明力量[52][53][54][55][60] - 广东开展乡村歌手大赛等群众活动,2025年大赛十强选手包括乡村教师、新农人等,展现"人与村"共生生态[122][123][125][126][127][128]
广东最先“入秋”的城市,太香了
36氪· 2025-10-20 10:36
新会陈皮产业 - 新会陈皮的核心产区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其独特品质源于当地几百年栽培历史的茶枝柑树种以及西江、潭江咸淡水交织形成的特殊土壤微生物环境 [4] - 陈皮按采摘时间分为三类:八九月份采摘的青皮柑(陈化后青褐色至青黑色,芳香但偏苦)、十一月份采摘的二红皮(褐黄色,口感带甜,多用作调味料)、十二月份采摘的大红皮(完全成熟,香气浓郁,可调味入药) [4] - 陈皮制作需经采摘、开皮、反皮、晒制后陈化,陈化以三年为界,秋高气爽的季节最适合翻晒 [5] - 陈皮已深度融入当地生活与饮食文化,衍生出柑普茶、陈皮香囊、陈皮冰淇淋、陈皮红豆沙、陈皮皮蛋等多种产品,并催生了陈皮文化体验馆等文旅设施 [5] - 陈皮产业带动了相关餐饮业发展,例如用新会陈皮腌制的古井荔枝木烧鹅已成为当地特色美食 [7] 新会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 新会古称冈州,是五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近代有大量先侨经崖门水道出洋打拼,全球各地的“冈州会馆”是其历史见证 [1] - 区域内的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保存了南宋行宫遗址(号称“广东故宫”)、崖山祠、大忠祠等历史遗迹,是南宋王朝与元军最后海战的古战场 [11][12] - 茶坑村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故居所在地,纪念馆陈列其生平史料与手稿,展现了其作为维新志士和开明父亲的双重形象 [13] - 江门市下辖各区文化风貌各异,例如开平以碉楼著称、台山以侨乡闻名、恩平以温泉享誉,这种多样性也构成了其旅游吸引力 [2][4]
广东近50家优秀退役军人企业亮相国际农交会
南方都市报· 2025-10-19 16:55
广东军创企业参展概况 -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设立主题专馆 组织近50家优秀退役军人涉农企业或经济组织参展[1] - 本次是广东军创第三次参加国际农交会 专馆面积达1002平方米 馆区以戎归南粤 建功乡村为主题 分产品展示区 洽谈区 互动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1] - 展馆为军创企业提供免费展位及全方位线上线下宣传服务 包括专题推介会 直播逛展 企业专访等活动 旨在助力农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 提升品牌影响力[1] 参展产品与品牌 - 广东军创企业集中展出近百种农产品 其中包括凤凰单丛 新会陈皮 化州橘红等具有广东特色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1] - 活动展示广东退役军人投身百千万工程的创业创新成果 进一步扩大广东军创品牌影响力[1] 国际农交会历史与成效 - 国际农交会是农业农村部唯一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农业盛会 被描述为全国最具权威 最具规模 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综合性博览会[2] - 在2024年11月于广州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国际农交会上 广东近80位优秀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或合作社参展 现场成交金额达600余万元 意向合作企业1200余家 涉及金额突破1亿元[2]
老广最离不开的小城,一到秋天全城飘香
虎嗅· 2025-10-17 19:31
新会陈皮产业 - 新会陈皮是江门市新会区最引以为傲的特产,其珍贵性源于独特的树种和地理环境 [7] - 制作陈皮的原料新会茶枝柑母种已栽培数百年,果实油香丰富,同一品种移植至非新会产区也难以达到同等品质 [7] - 新会地处西江和潭江汇流入海处,咸淡水交织的土壤微生物环境特别适合柑树生长,民间认为能看见茶坑村熊子塔的区域为优质产区 [7] - 根据果子成熟度,陈皮分为三种:八九月份采摘的青皮、十一月份采摘的二红皮、十二月份采摘的大红皮,其中大红皮香气最浓郁且可入药 [8] - 陈皮以三年陈化为界,需经采摘、开皮、反皮、晒制后陈化,秋高气爽的季节最适合翻晒 [8] - 新会已形成深厚的陈皮文化,当地有陈皮村提供柑普茶制作、陈皮香囊DIY等体验,并有陈皮冰淇淋、陈皮红豆沙等多种小吃 [9] - 当地餐饮业将陈皮与美食深度结合,例如用新会陈皮腌制的古井荔枝木烧鹅 [10] 江门市区域经济与文化 - 江门市下辖新会区、开平市、台山市、恩平市、鹤山市、蓬江区、江海区六个行政区,各区域地理距离较远,最北边的鹤山到西边的恩平路程达110公里 [4][5] - 各区域因地理距离远,在语言和文化上差异明显,即使同一城市内方言也可能难以互相听懂 [6] - 江门各区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经济文化特色:开平以碉楼著称,台山以侨乡闻名,恩平以温泉享誉,新则以陈皮闻名 [7] - 新会古称冈州,是五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近代以来大批五邑先侨经此外出打拼,全球各地的"冈州会馆"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2] 新会历史文化与旅游 - 新会崖门是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地势险要,南宋末期在此建立了行宫,素有"广东故宫"之称 [14][15] - 崖门是宋元海战古战场,现已建成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包含仿古战船门头、崖山祠和大忠祠等景点 [16] - 茶坑村是爱国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的出生地,其故居和纪念馆展示了生平史料以及与子女的书信往来 [18][19] - 新会融合了南宋忠烈悲歌与近代思想启蒙的历史,碰撞出非同寻常的文化底蕴 [21]
新会泓达堂创始人廖长亮荣获省级进步模范个人
南方农村报· 2025-10-16 19:06
公司概况与创始人 - 公司创始人为廖长亮,其荣获“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1] - 公司业务主体包括江门市新会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及江门市新会泓达堂陈皮生态庄园有限公司 [3] - 创始人是“大泽赛龙舟”与“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3] 企业文化与员工构成 - 公司员工总数超过300名,其中苗族、壮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达到15% [3] - 公司将龙舟文化中“团结奋进”的精神融入企业管理,定期举办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3] - 企业少数民族员工平均工龄已超过8年 [3] 龙舟队竞技成就 - 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于2017年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龙舟锦标赛,勇夺4个冠军 [6] - 该龙舟队在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上获得公开组年度冠军 [6] - 2023年上半年,龙舟队在全国、省、大湾区等五项赛事中斩获9金1银,同年于泰国世锦赛获1金2银 [6] - 2025年德国世锦赛再获1金2银 [6]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 公司致力于打造“文化寻根+研学实践”模式,通过陈皮制作体验、龙舟竞技参与等立体课程传播中华文化 [8] - 2024年公司接待海外各族青少年研学实践超过5万人次 [8] - 以双非遗文化为纽带促进各民族情感和文化交流,成为海内外青少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3][8]
破立并举,走活江门农村集体经济一盘棋
南方农村报· 2025-10-16 12:03
文章核心观点 - 江门市通过“破立并举”策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解决资源闲置、产业分散、人才短缺、治理低效和路径依赖五大困境,并建立新机制、新格局、新体系、新模式以实现乡村振兴 [4][5][6] 资源盘活与产权改革 - 江门市农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资源占比较高,需唤醒“沉睡资源” [11][12] - 通过“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资源,例如鹤山市宅梧镇漱云村利用闲置林地、耕地、水库发展生态旅游,使村集体年增收约185万元 [13][14][15] -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实现集体资产资源“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台山市水步镇下洞村通过公开竞价与招标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16][17][18] - 奇榜村因集体经济发展,年终分红超6000万元 [8] 产业整合与融合发展 - 江门农村产业存在“小、散、弱”问题,难以对接大市场且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24][25][26] - 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产业,开平市金鸡镇统筹5个薄弱村资金联合建设现代化养鸡场,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并创造就业 [27][28][29] - 推动三产融合,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打造陈皮全产业链(种植、加工、文化、旅游、康养),带动超3000人创业就业 [31][32][33] - 培育区域品牌如新会陈皮、鹤山红茶、台山鳗鱼,并发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 [34][35] 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 - 农村面临青年人才外流、留守人员老龄化、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36][37][38] -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育本土人才如实施“乡村头雁”工程,并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企业家等参与集体经济发展 [39][40][41] - 构建多元化人才支撑体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扶持“乡村创客”计划并健全激励机制 [42][43][44] - 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80后”女支书黄梅芳通过直播带货推广杜阮凉瓜,带领全村冲刺千万元集体经济目标 [45][46][47] 治理机制与数字化创新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部分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收益分配不公 [49][50][51] - 完善治理结构,明确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职责权限,并执行“村财镇管”加强审计监督 [52][53][54][55] -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字化治理,鹤山市鹤城镇万和村推行线上“积分制管理”(9大类62项积分)提升治理效率 [56][57][58][59] -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收益分配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61][62][63][64][65][66][67][68] 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索 - 部分地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路径依赖,如单纯依靠资源出租或政策扶持,缺乏可持续性 [69][70][71][72] - 创新多元化发展模式,包括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产业发展型和服务创收型 [73][74][75] -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城郊村发展物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农业村侧重特色种养和加工,旅游资源丰富村主打文旅融合 [76][77] - 成功案例如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发展养殖业、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开发碉楼旅游、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打造侨乡文化体验地 [78][79][80]
绿美广东,林果飘香!到现场去,一口尝尽粤林山珍
南方农村报· 2025-10-13 20:04
活动概况 - 活动全称为“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广东省第三届经济林金秋消费季活动” [9][10] - 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和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于10月16日9:00-17:00在清远市佛冈县森波拉森林酒店广场举行 [7][8][11][95] - 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省21个地市的70多家林业龙头企业,展销上百种林产品 [11][12][13][81] 活动定位与意义 - 该活动是全省年度重点林业经济活动,是展示广东林业产业实力的重要窗口 [15][16][17] - 活动旨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林产品的需求,激活林产品消费潜力,并助力乡村振兴 [18][19][20] - 活动对推动林下经济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1] 参展产品与产业特色 - 广东依托独特的区位、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24][25][26][27][28][29][30][31][32] - 参展产品涵盖林菌、林茶、林果、林药、林蜜、林禽、林菜等全品类林下经济优品 [37][38][39][82] - 具体代表性产品包括清远西牛麻竹笋、英德红茶、韶关仿野生灵芝、阳春澳洲坚果、梅州沙田柚、新会陈皮等 [39][40][42][43][44][48] 活动亮点与消费者保障 - 活动设置产品展销、美食品尝、民俗表演、免费品鉴等环节,增强互动体验 [74][75][90][91] - 参展林产品均经过严格检测,部分产品可实现全程追溯,为品质提供保障 [83][84] - 活动为采购商提供现场签约便利,方便好货直达消费者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