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建设

搜索文档
潍坊|潍坊:文明新风润乡野
大众日报· 2025-06-11 10:02
乡风文明建设成效 - 王家铁沟村通过村民自发管理房屋旁花草树木,保持村容整洁,连续五年获评省级卫生村[2] - 该村九成以上村民下班返村居住,生活富足,形成棋盘状道路布局与白墙红瓦的平房区[2] - 村民通过微信群接力协助找回丢失的呼吸机插管,体现淳朴民风与高效互助机制[2] 潍坊市文明乡风推进措施 - 组建"更好潍坊·我来讲"主题宣讲团,深入基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 创作移风易俗小戏小剧80多部,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提升群众参与度[3] - 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接地气场所,打造"一乡一品一艺一店一景"的乡村文化融合模式[3] 政策导向与成果 - 将乡村文化振兴、文明乡风建设、移风易俗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大任务[4] - 2023年潍坊新增19个全国文明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4] - 通过艺术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强化文化资源整合能力[3][4]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淳,广东以文明之美塑乡村之魂
南方农村报· 2025-05-25 19:36
广东文明乡风建设成果 - 广东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建立完善"11234"文明乡风建设体系,开展思想铸魂、新人培育等"十大行动",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7][8][9] - 广东124个村镇入围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乡风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12] - 全省分布着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下焕发活力 [5][6] 创新理论宣讲模式 - 茂名根子镇开设"柏桥讲堂",开展"千名村书记话振兴"等活动超过800场次,吸引50多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 [16][17][21][22] - 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湴湄村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体验"大榕树红色讲坛,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举办"启超家风大讲堂"等创新宣讲活动 [30][31] 文化空间活化利用 - 中山市圣狮村将旧仓库改造为村史展览馆,展示200余件村民捐赠的老物件 [35][39] -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十万七村打造农耕博物馆,潮州市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设立"乡村文化会客厅"开展非遗大师课 [46][47][48] 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 梅州市蕉岭县广育村巧用客家谚语调解矛盾纠纷,聘请熟悉客家谣谚的调解员 [57][59][61][62] - 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沙垌村开展板凳说事活动,将议事协商延伸到"家门口" [68][69][70] - 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获评户可获得奖金 [73][74]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 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推动"潮侨农"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25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99][100][102] -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儒溪村依托大地艺术节盘活古村资源,吸引艺术家创作 [105][106]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引进山水田园度假村等10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17亿元 [107][108]
快评丨以文明乡风润泽岭南沃土
南方农村报· 2025-05-01 23:34
活动概况 - 系列活动以"创、赛、演、选、展、游、传"七大系列为抓手,旨在推动岭南乡村文化发展 [5] - 活动包含50个特色摊位,展示非遗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如广彩瓷绘与直播带货结合、化橘红与咖啡拉花创新 [6][7][8] - 启动仪式包含多场文艺表演,如英歌舞、少年狮舞、村模展示等 [2][3][4] 文化资源 - 广东拥有2 65万个行政村(社区),承载3200万常住人口的乡愁记忆 [12] - 岭南乡村文化多样,包括潮汕英歌舞、肇庆香云纱、新会陈皮、清远丝苗米等 [15][16] - 乡村非遗集市展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激活农耕文明的艺术基因 [6][7][8] 发展策略 - 以"人"为核心,构建"全民创作-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生态链,推动田间地头的文化创新 [18][19][20] - 以"品"为翼,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文化品牌矩阵,如申报英歌舞为世界非遗、建设诗歌小镇等 [22][23][24][25] - 以"制"为基,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保障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培育"文化+"新业态 [28][29][30][31] 活动意义 - 系列活动助力"百千万工程",重塑岭南乡村精神肌理,推动乡村振兴 [33][34][35] - 通过丰富文化供给、激活群众主体、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岭南乡村艺术发扬光大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