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搜索文档
中美量子科技“抢滩战”,谁能率先登陆未来?
36氪· 2025-10-24 15:26
量子科技行业概述 - 量子科技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涵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关键方向,具有颠覆现有生活和产业模式的巨大潜力 [1] - 量子科技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量子叠加、量子纠缠和量子隧穿等量子力学现象来实现传统技术无法企及的功能 [4] - 量子叠加使量子比特能同时表示0和1,实现并行计算,极大提高计算效率;量子纠缠则使粒子间产生超时空关联,为信息安全传输提供基础 [4] 量子计算领域进展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和纠缠特性,在特定问题上可实现指数级加速,例如在药物研发中能精确模拟分子反应,将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几个月 [5] - 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20年成功构建76光子的"九章"原型机,在求解高斯玻色取样问题时仅用200秒,而超级计算机需6亿年 [7] - 2021年推出"祖冲之二号"处理器,最大态空间维度达10的19次方;2024年12月发布的"祖冲之三号"拥有105量子比特,性能较谷歌72比特处理器提升6个数量级 [8] - 美国科技巨头积极布局量子计算:谷歌2019年推出72超导量子比特的Bristlecone芯片;2023年实现通过增加量子比特降低错误率的量子纠错突破 [9] 量子通信领域发展 - 量子通信基于量子纠缠特性,能实现无法窃听的信息传输,任何窃听行为会破坏量子状态并被立即察觉 [5] -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领先全球:2016年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建成2000多公里长的"京沪干线"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 [7] - 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展示全球首个运营商级天地一体量子安全基础设施,构建跨域综合的量子安全防护体系 [12] 中美竞争格局 - 中美两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涉及科研投入、人才争夺、技术突破和产业布局等多个层面 [3] - 中国将量子科技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大量资金投入 [8] - 美国早在2002年就将量子信息纳入国家战略;2018年发布《国家量子倡议法案》,计划投入超过12亿美元;2023年11月更新法案支持延长至2028财年 [10] 近期行业催化事件 - 2024年11月29-30日在合肥举办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发布多项应用成果并促成产业合作,展示我国量子科技产业实力 [12] - 英伟达与谷歌量子AI团队合作,利用CUDA-Q平台和1024个GPU加速设计下一代量子计算设备 [13] - 亚马逊AWS推出Quantum Embark计划,为客户提供量子计算服务;谷歌宣布研发仅需5分钟完成传统计算机1025年任务的量子芯片 [13] 量子科技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器件与材料研发,包括芯片、光源、单光子探测器等:国盾量子技术源自中科大,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交付全球最大880比特超导集群并实现首台海外整机出口 [15];华工科技是全球唯一量产量子点激光器芯片企业,单光子发射源单价达50万元/片,2024年器件出货量超50万颗,量子业务营收占比25% [16] - 产业链中游为量子密钥分发设备、组网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等:国盾量子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市占率超70% [16];神州信息多次参与国家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建设,将量子通信与传统IT解决方案结合 [16] - 产业链下游应用于金融、政务、电力等领域:神州信息在金融领域创新融合量子密钥分发与区块链智能合约,将跨境交易时效从3天缩短至90秒,汇率损失减少30% [17] 未来应用前景 - 量子计算机性能将不断提升,未来可能在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优化工业流程和推动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气候模拟和材料科学领域 [18] - 量子通信将逐步实现全球化布局,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为跨国企业和政府间信息传输提供安全保障 [18]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
新华网· 2025-09-29 20:28
发射任务与成就 - 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于9月29日11时00分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1] - 本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 [1] - 本次任务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使其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 [1] 火箭性能与历史 - 长二丁火箭是一型常温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能力 [1] - 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9吨 [1] - 火箭自1992年8月9日首飞成功至今,已成功将300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应用领域与贡献 - 发射的卫星类型涵盖遥感、测绘、空间科学等 [1] - 曾成功发射“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2015年)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等重要科学载荷 [1] - 火箭有力支撑了我国科学探测、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 国际市场表现 - 火箭多次高质量承担国际发射服务,为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国际客户提供优质发射服务 [2] - 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航天的良好形象 [2]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0:09
发射任务成功与里程碑 -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也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标志着该火箭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历程中的新纪录 [2] 火箭性能与历史成就 - 长二丁火箭是一型常温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能力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9吨 [2] - 自1992年8月9日首飞成功至今该火箭以高可靠性、优异性能和良好安全性成为我国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的主力箭型 [2] - 截至目前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已经将300多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涵盖遥感、测绘、空间科学等多种卫星类型 [2] 重大科学任务贡献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2015年成功发射"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在2016年成功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有力支撑了我国科学探测、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2] 国际市场表现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多次高质量承担国际发射服务先后为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阿根廷、巴基斯坦等诸多国际客户提供了优质发射服务 [3] - 该火箭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航天的良好形象 [3]
一夜暴涨8120亿,美国破解芯片30年难题,但东大的进展更让人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9-05 14:04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谷歌发布Willow量子计算芯片,拥有105个量子比特,实现计算能力的质的飞跃[5] - Willow芯片在5分钟内完成的计算,传统超级计算机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远超宇宙138亿年的年龄[5] - 该芯片采用先进的量子纠错技术,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5] 市场与行业影响 - 谷歌量子芯片发布后,公司市值一夜暴涨8120亿元[1] - 量子计算被视为计算领域的“核武器”级别存在,具备颠覆多个行业的潜力[7] - 该技术预计将在破解加密算法、新药设计、新材料模拟以及重塑全球通信安全体系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7] 中美量子科技竞争格局 - 美国在量子计算硬件领域取得领先,例如谷歌的Willow芯片[9] -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占据领先地位[9] - 中国在量子计算硬件方面仍面临关键技术薄弱和人才不足的挑战,但正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以缩小差距[11] 量子计算技术原理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力学原理,使用量子比特作为基本单位,可同时处于0和1的状态,远超传统比特的效率[3] - 这种计算模式相比传统计算机具有极高的效率优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