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多柠檬茶
icon
搜索文档
香飘飘,被奶茶店改变的生意
虎嗅· 2025-07-29 11:4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预计为10.35亿元,同比下滑12.21%,扣非净利润预计净亏损1.11亿元,归属股东的净亏损预计约9739万元,同比扩大230.12% [2]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9.98%,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1877万元) [2] - 2019年营收达到39.78亿元的新高峰,但2020年开始逐步下滑,2024年营收降至32.87亿元,同比下降9.32% [5] - 冲泡业务营收从2021年的27.8亿元降至2024年的22.71亿元,同比下滑15.42%,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下降37.18% [7] - 冲泡类产品年销量从2020年的4559.09万标箱降至2024年的3278.54万标箱,相当于少卖约3.8亿杯 [8] 业务转型 - 2018年起公司开始发展即饮业务,推出兰芳园冻柠茶、Meco果汁茶等产品 [13] - Meco果茶2024年单品营收达7.8亿元,增速20.69%,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68%,环比增长67.73% [14] - 即饮业务收入2024年为9.73亿元,同比增长8%,占总营收比重29.63%,今年一季度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3.89% [16] - 公司推出限定产品"明前特级龙井原叶轻乳茶",单杯售价16元,上市首日卖出60000杯 [1] - 2024年9月上市的飘飘原叶现泡轻乳茶、原叶现泡奶茶分别实现线上销售200万杯和70万杯 [38] 渠道策略 - 公司在杭州、成都等地开设线下店及快闪店,杭州首店创下连续22天排队超1.5小时的纪录 [22] - 公司明确表示没有开设茶饮连锁店的计划,线下店定位为"实验室"和创新产品测试窗口 [23][24] - 公司与零食量贩渠道合作,覆盖门店超3万家,推出280ml便携小包装Meco果茶 [26][27] - 2024年公司经销商数量1827个,覆盖终端渠道约40多万家,低于元气森林和东鹏饮料的渠道规模 [31] - 电商渠道收入2024年为1.8亿元,同比下滑25%,其中冲泡类和即饮类产品分别为1亿和0.8亿元 [36] 行业竞争 - 2020年至2024年中国新茶饮门店数量从37.8万家增长至接近63万家 [19]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4万家,一年卖出10亿杯现制柠檬水,纯收入40亿元 [17] - 2024年1月~11月即饮茶和功能饮料全渠道销售额分别增长16.6%和12.1%,无糖茶销售增速达60% [11] - 东鹏饮料新品"果之茶"3月单月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气森林"冰茶"2024年销售增速高达460% [40] - 冲泡奶茶零售规模持续下滑至7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1% [10] 营销与研发 - 公司邀请"时代少年团"作为品牌代言人,抖音直播间开播10分钟登顶冲饮榜TOP1 [34] - 2024年销售费用高达7.6亿元,研发费用为4936万元 [38] - 公司计划围绕冲泡和即饮两条线推出20多个新SKU [38]
从年销2亿瓶到4亿瓶,果子熟了无糖茶爆款背后的创新密码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21 08:31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无糖茶年销量从2亿瓶飙升至4亿瓶,实现翻倍增长 [1] - 在无糖即饮茶类目top5集团中位居第四,且是仅有的两个市场份额连续四个季度增长的品牌之一 [3] - 2024年饮料市场份额增长TOP5,同比增速达31%,无糖茶品类前四,有糖茶品类前八,即饮奶茶类目首次进入前五 [15] 产品创新策略 - 首创无糖茶扁方瓶设计,以中国传统茶砖为原型,融合古籍元素,拥有数十种瓶型+贴标专利 [11] - 采用中国茶+中国花的风味组合,解决传统无糖茶苦涩问题,推出20多种风味(16种为花香),栀栀乌龙创下单月增速超750%的纪录 [9] - 投资10亿元自建生产基地,五条产线中设新品研发专线,推动供应链升级并保护知识产权 [12] 品牌营销与消费者洞察 - 官宣杨紫为无糖茶全球品牌代言人,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3] - 产品标签设计突出品类和风味信息(如"栀栀乌龙"比品牌logo更显眼),匹配年轻人"我要什么"的消费决策逻辑 [14] - 超过70%年轻人以"是否需要"为首要下单因素,仅33.58%消费者仍迷恋大牌,与公司多品类战略契合 [14] 行业影响与产业升级 - 扁方瓶设计超出初期工业条件,投入数千万改造产线后带动该瓶型在饮料行业广泛应用 [12] - 通过风味创新和包装设计推动无糖茶品类认知升级,解决年轻人"怕苦怕涩"和"老套"的痛点 [9][11] - 多品类系统创新能力(15个系列超80款产品)比单一爆品更适应市场碎片化趋势 [5][14] 长期主义经营理念 - 提出四条破局路径:细分赛道创新、回归消费本质、深度洞察需求、敢于慢下来沉淀品牌 [6][7] - 强调"真创新"需满足洞见真需求、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提升真效率 [5] - 在存量经济中拒绝价格战和同质化,以持续创新实现稳健增长 [4][5][15]